自然与张力| 沈文茵当代抽象画

文茵

<h3> 游吟于色彩间的“音乐诗人”<br><br>沈文茵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酷爱艺术,从小在音乐和绘画方面都展露出了较高的天赋。幼年师从书画名师谭右江学习书法水墨,开始接触如何用中国传统水墨白描手法进行创作,让她有了体悟内心情感并通过“我手绘我心”来自由表达的创作机会。<br>大学时期攻读音乐专业,在取得本科学位后,从事音乐教育和演艺工作。80年代末,沈文茵赴加拿大深造并定居多伦多,在名师指导下,学习抽象丙烯画数载。得益于大学时期攻读音乐专业的经历,沈文茵在艺术创作中逐渐领悟到, “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绘画”,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每当演奏不同的乐曲,他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美丽的画面,然后把这凝固的画面从音乐中流出,这更进一步激发了对于视觉艺术的强烈兴趣!受此启发,她将对音乐的理解用色彩的交织来表现,利用丙烯颜料的特性,在“热抽象”的流派基础上创造出了“通感绘画”,用以表达有音乐动感的绘画作品。</h3> <h3>她擅用丙烯颜料等具有流动性的材料来创作,用抽象的手法表达人类潜意识的感觉。她的作品色彩明快响亮,笔触自然奔放、对比强烈,画中有音,音中有画!从而把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音乐激情渲泄在凝固的画布上。她的作品在冷峻的色彩里有着忧郁的情调,在热烈的色彩中透着狂热的激情!</h3> <h3>沈文茵本身非学院派画家出身,她的作品不受理论拘束,全凭内心激情而作、率性而为,反而更显恣意张狂。</h3> <h3>她就像一位游吟在色彩间的“音乐诗人”,把乐曲中的激情与起伏引入无限的思维空间,再以纯抽象的手法和心中的旋律交织穿梭,并形成色彩的自然宣泄,随意地让旋律在视觉空间中恣意游荡、随心地使音符飞翔在视觉的天空低吟浅唱。</h3> <h3>沈文茵的创作是即兴的,当喝着咖啡,聆听着音乐,以咖啡为材料即兴创作了《咖啡小夜曲》系列,在音乐灵感的启示下,还创作了《威尼斯狂欢节》、《爱之梦》...... 。她追求的是随心!随性!艺术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意境,它取之于感,创之于悟!</h3> <h3>以蓝为主调,看似波涛汹涌,表现出随性,不受约束,对自由的向往;又如深潜于海底的美人鱼,仰望着海面上那一缕阳光,海面上的世界是模糊而扭曲的,却又充满幻想的空间,让人的思绪随波光飘然而去;又如凝视深渊的尼采,对自己内省足够深的时候,你会看到水面上倒影的一双眼睛在看着你,如同深渊凝望你一般。这组《蓝色狂想曲》的主题就由此而生。</h3> <h3>乍一看仿佛是北欧上空的极光,但当你仔细端详这幅画,会发现,这橙色瑰丽的极光明明就是灵魂深处那一团烈火,《灵》在吞噬着我们静如止水、安如夜空的心灵。</h3> <h3>《裂变 布鲁斯》的创作,表现出了铜管的质和音乐节奏的韵律之感。以浅唱低吟的布鲁斯为基调,辅以小号、长号等演奏出的金属质感,随着萨克管裂变音色和节奏摇摆,这是沈文茵最初接触爵士时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即使岁月更迭,这一幕仍就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中,她用浓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隐喻着世人冲出束缚,向往自由的心境!</h3> <h3>黑灰色的“影”并未占据画面最重要的位置,而是一团红蓝、金紫彼此相交融成的色彩,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目光。《影》之作,所阐释的,不仅是黑暗之影,更是照映出人们难以磨灭的欲望,如火如影,向往美好,欲冲破重重抑制,喷薄而出。</h3> <h3>《张力》用色大胆、热烈,通过色彩间的交融、明暗间的碰撞,来展现大自然间波谲云诡的变幻和人性的冲突。</h3> <h3>江河之流,有平静,有狂潮,有清澈,有浑浊,有严寒,有温暖,有细流,有宽阔,有咆哮,有波浪,万种现象让你体会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人生何尝不是这样。</h3> <h3>充满无穷的精力、幻想、和多变的《烈焰》体现了火烈鸟那不灭的意志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寓意着对美好生活和对爱情的追求、向往!</h3> <h3> 佳画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br>沈文茵展出的这一组《自然与张力》的系列画作,以丙烯颜料作为创作材料,利用丙烯颜料流动性的特点,借助风力、重力等大自然的力量,来完成画作。每一幅画作,都是“佳作天成”,并加入了作者本身对于大自然中内在张力的独特诠释。她希望“以自然展现自然”,没有刻意的勾勒、用力地描绘,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内心与自然的邂逅,借由大自然的合力,绘就一幅动人画作。正所谓“妙手偶得之”,这一切成就于灵感,也成就于天时地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