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解千字文~腾

star

<p>“腾”,奔腾的“腾”,腾飞的“腾”——</p><p><br></p><p>“腾”的本义是腾跃,有跨越之义。说起这个字我们就想到马奔腾,跳跃,马跑得很快,马蹄踏出“腾腾腾”的声音。中国文字是先有了读音,才会有字形。所以,“腾”从马奔跑的声音。</p><p>《说文》讲:“騰,传也。从马朕声。”字的本意就是传递邮驿,古代传递,以马曰传,以马曳yè车曰驿,所以腾从“马”,作动词有传递之义。</p> <p>“腾”为跃起,从这里跨越到那里,就像传递邮驿,不能有丝毫的疏漏,一定是严丝合缝,古人用修补船的缝隙表示跨越间隔。这里有两个关联字,一个是表示奔腾的“马”,另一个是表示传递的严密对接的“朕”。我们先来学习这两个辅助关联字。首先是表示奔腾的“马”字——</p><p><br></p><p>《说文》:“馬,怒也,武也,象馬头髦尾四足之形。”字形就像一头身足尾俱全的马的侧面形象,有馬头、马髦、马尾、马的四足,看字形上高昂的马首、颀长的脖颈、飘逸的马鬃、健壮的四肢、洒脱的马尾、光滑的马皮、高大的身躯,充分展示出一种气势强劲、彪悍雄武的精神和气质,驰骋纵横。《说文》中的“怒也”,是说马之情状;“武也”,是说马的用能,凡从“马”取义的字皆与强武有力的大型动物马、军事等义有关。</p> <p>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关联字,表示传递的严密对接的“朕”——</p><p>“朕”的本义就是舟缝。有漏缝的舟在水面上,水必定上涌,似泉水,有腾起跃起之意。在古代驿站之间的传递要求必须严密对接,在古人的生活中他们认为做船是个特别精细的工作,因为舟在水中行,木板间一定要精心缝接好,不然就会漏水,所以他们又用了补舟缝的动作来表达驿站间严密对接的传递。</p><p>“联”的字形又由两部分组成,段玉裁注:“舟缝也,从舟灷zhuàn声”。左边是“舟”字,大家一定要记住,是“舟”而不是“月”。“舟”字的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p><p>右边是灷zhuàn,字形下面是两只手,上面是工具,两手拿工具填补舟缝,所以戴震《考工记图·函人注》中说“舟之缝理曰朕。”舟船在水中行,木板间的缝隙一定要精心缝接好,不然就会漏水。所以“朕”有朕兆、几微之意。后同音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朕,我也。”</p><p>“腾”字就是驿站之间的传递邮件,要快速及时像马飞驰,严密对接如手拿着工具去补舟船缝隙一样严丝合缝。与之相似的一个字为“胜”,胜利的“胜”,由“朕”字和“力”字组成,就是用力去补好舟缝,努力做成,就取得了胜利。</p> <p>“腾”字的文化</p><p><br></p><p>“腾”字的文化从三大部分入手讲。第一部分是《说文》讲:“騰,传也。”本义就是指驰马传递邮驿。第二部分是说“腾”有奔腾跳跃的意思。驿马传递贵快捷,马奔驰疾行,如万马奔腾。遇障碍则跳跃而过,所以又指跳跃。第三部分是说“腾”还有升、登之义,如腾云驾雾。《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