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桃花源美丽凤凰之旅

将遇良才

<p>2020.05.15,我们初、高中学友及亲属40余人,从莲城乘车至常德桃花源,开启"诗画桃花源凤凰三日游″之行程。</p><p>车行途中,大雨滂沱,至景区,雨停阳光明媚,一众人,神清气爽、兴致盎然…</p><p>图为旅行团在桃花源的集体合影照片</p> <p>高711班同学及亲属合影</p> <p>初中同学及亲属合影</p> <p>舞蹈队集体合影</p> <p>桃花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留有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遗存,是《辞海》《词源》中《桃花源记》原型地。</p> <p class="ql-block">[奇观亭]是桃花源景区内一个登高观景平台。在此,既可观赏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邂逅沅江"三日同辉″的绝世佳景,又可体验登高临水,俯瞰沅流江天辽阔的意境。</p> <p>奇观亭上观盛景</p> <p>高中同学在奇观亭合影</p> <p>心情舒畅、笑逐颜开</p> <p>冯新华夫妻俩在奇观亭合影</p> <p>追潮流、赶时髦,我们也把抖音玩</p> <p>奇观亭边玩抖音</p> <p>参观桃源工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3651平方米,分序厅、木雕厅、石雕厅、刺绣厅、铸器厅、体验厅、文创产品厅。馆内收藏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之最——1300多年的柳木根雕“桃花源根”、清朝提督屏风等桃源工精品,向世人展示了这门集古代宫廷雕刻技艺与桃源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湘楚民间手工艺。桃源工木雕、桃源工刺绣已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百床馆是桃源工艺术博物馆的附属馆。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陈列着100张精作精良的明、清、民国时期遗存的精美雕花床。</p> <p>桃花山牌坊:主楼匾为一块玉嵌桃花石额,阴刻“桃花源”三个贴金大字。中柱上镶嵌“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楹联。</p><p>杨惟中、杨建新、陈建安三同学在桃花山牌坊下合影</p> <p>冯晓宪、罗伟念、陆建国三同学在桃花山牌坊下合影</p> <p>走进桃花山牌坊,我们来到渊明祠,渊明祠位于桃花山进山处,境界幽寂。</p> <p>祠内立有陶渊明的铜像,厅堂右侧有《桃花源记》</p> <p>游览渊明祠后走进了方竹亭。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八面八角,3门4窗,亭身洁白,亭顶为绿色琉璃瓦覆盖。亭高6米,墙厚1米,砖石结构。内顶为半球形,亭内立古今石刻6方。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p><p>上图为方竹亭,下图为遇仙桥</p> <p>遇仙桥头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一首藏头诗,有兴趣的朋友可试试解读</p> <p>桃花山绿树成荫,溪水长流,空气清新,风景秀美</p> <p>晚上我们在桃花源古镇用餐,并随意游览古镇一番,由于疫情尚未解除,古镇没有多少人光顾,显得有些冷清。</p> <p>五位初中同学在桃花源古镇合影留念</p> <p>唐建英、蔡建萍、刘泽枚在桃花源古镇</p> <p>张凌云同学夫妻俩在桃花源观夜景</p> <p>晚饭毕,欣赏大型山水盛典作品《桃花源记》,一船坐30人,十船齐发、夜游沅江,千古文章,实景显现。</p><p>两岸灯光璀璨夺目,江中渔人泛舟,如"桃花源″中所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p> <p>《桃花源记》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团队、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单位——山水盛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5亿投资创作、制作,在常德市桃花源景区秦溪上打造全国首创的4.6公里河流剧场,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原著描绘的世外桃源画面,精心演绎了18个场景,铺展开360°全景生活画卷,让游人在1.5小时溪流泛舟之中静心领略两岸的画面。</p> <p>整个演出以秦溪下游的五柳码头为起点,溯秦溪而上,游人在人声喧语中上船,在游船行进间渐渐远离都市纷繁。船行前方是叠陵幽谷,耳畔是溪水悠悠之声、渔网入水哗哗之声,渔歌高腔与之应和回档,身于船,心入桃源。</p> <p>大型溪流实景"桃花源记"摄像片断</p> <p>至晚23时,剧终人去,夜籁寂静,回酒店,沐浴上床,安眠怡然。</p> <p>2020.05.16,参观游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的十八洞村。这个村子曾经是一个穷得鸟不拉屎(湖南话)的地方,当地有一首苗歌是这样唱的:“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直观地表现出当地至深的贫苦。</p><p><br></p> <p>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穷山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p> <p>转眼7年时间快到了,十八洞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纯收入由视察前的1000多元达到现在的1万多元,村民已逐步迈进小康社会。</p> <p>图中的十八洞村的精准广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开座谈会的地方。总书记的到来,犹如一缕春风,给苗寨带来了生机和希望。</p> <p>在十八洞村留影,沾沾山村的灵气</p> <p>我们在石家和石爬专老人,即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大姐″的苗族老人合影留念</p> <p>同学们在石家留影</p> <p>过去穷乡僻壤苦劳作</p><p>如今幸福微笑奔小康</p> <p>同学们在精准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开座谈会处合影留念</p> <p>十八洞村在湖南人心中久负盛名,过去是耳闻为虚,此次我们初高中携手同行,实地游览观光,眼见为实,感慨颇深。</p><p>旅行团在十八洞村集体合影留念</p> <p>2020.05.16下午,我们参观十八洞后,来到了凤凰古城。</p><p>图为夜色中的凤凰展翅的城标</p> <p>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有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p> <p>凤凰古城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p> <p>凤凰古城美丽的夜景</p> <p>晚9时,我们夜游凤凰古城,但游客不多,很多门店灯光明亮,但上门购物者很少,疫情尚未解冻,想要恢复至往日盛况还需时日。</p><p><br></p> <p>过了沱江,走在凤凰酒吧一条街上,沿街酒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年青人的爵士乐蹦迪呐喊声响彻在街头尾巷,给疫情造成的沉闷的古城带来一股生机…</p> <p>高中同学在凤凰古城合影</p> <p>疫情也许不会就此中止,但生活还得继续,保持乐观心态,诸位亲们且行且珍惜!</p> <p>2020.05.17上午,我们在湘西苗族麻婆导游的带领下,来到湘西古丈县夯吾苗寨,夯吾苗寨为苗语,汉语翻译即:“峡谷溪边美丽的苗寨“。</p><p>图为作者和苗族导游麻婆合影</p> <p class="ql-block">五位同学在苗寨合影留念</p> <p>我们走到村口,和村里的苗族姑娘对了山歌,喝了水酒,才得以走进村寨。</p> <p>进苗寨和苗族姑娘对歌视频</p> <p>村寨里的宣传员大牛为我们作讲解</p> <p>走在苗寨村里的大道上</p> <p>看表演,笑得真开心</p> <p>发一组由同学拍摄的,本人现场表演的"苗寨娶媳妇″的照片供大家开心欣赏。</p><p>被同学拥推,在夯吾苗寨经过媒婆导演,通过一拜亲友,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娶回了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真是天上掉下馅饼,猪八戒背回了俏媳妇。</p><p>这场精彩表演,把同学乐的捧腹大笑,乐不可支。看来这段时间又会把我的这场表演作为大家的开心笑料了。</p> <p>开心一笑,苗寨娶回俏媳妇</p> <p>村寨里的民族团结桥</p> <p class="ql-block">在小河边,我们迎面碰上了夯吾苗寨的苗王村支书,这个苗寨的苗王叫龙献文全国人大代表,是个传奇人物。</p> <p>苗王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p> <p>同学们和苗王村支书龙献文合影留念</p> <p>苗寨内的银饰购物店</p> <p>夯吾苗寨的苗鼓也很有名气。苗鼓是苗族人的灵魂。目前,全中国最大的苗鼓就在夯吾苗寨,曾运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展览。由于有高山好水,苗寨所处的牛角山盛产古丈黄金茶也负有盛名。</p> <p>中午在夯吾苗寨吃长桌宴,边吃边欣赏苗族姑娘表演歌舞节目</p> <p>下午2时许我们乘大巴车返程,于晚上9时平安顺利抵达湘潭东方红广场,"诗画桃花源凤凰三日游"之旅得以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