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西走廊,骑行天山采风”第二天

自由骑士

<p>红城镇——武威 阴 骑行210公里</p><p><br></p><p>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p><p>2020520</p><p>爱你,爱你,我爱你。</p><p>有人说骑行是种病,还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病?爱上骑行,你会想着越骑越远,每年都会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想着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p> <p>早上起来首先去参观红城感恩寺。可是大门紧锁,只好拍张照片离开。</p> <p>永登县红城感恩寺,俗称大佛寺。它是一座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为鲁土司五世鲁麟所建,开建于明弘治五年(14 92年),竣工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历时三年。次年弘治帝敕名“感恩寺”。</p> <p>现在正是永登县蒜苗上市的季节,勤劳的人们早已在田间开始挖蒜苗。</p> <p>骑行30km左右,来到永登县城。由于我同学最近在新区,所以直接略过,继续前行,不做停留。</p> <p>引大入秦庄浪河渡槽。</p><p>引大入秦工程就是引大通河的水到秦王川,正是有了这个工程才是得原来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也就有了现在的新区。</p> <p>武胜驿交警中队。</p><p>20多年前开车曾多次经过这个地方,这里对我的印象很深刻。这里的交警轻易不给你开罚单,不罚款。 门口还有便民设施,如开水和洗脸盆,方便过往的司机朋友使用。</p><p>这和会宁县鸡儿嘴的交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鸡儿嘴的交警就好像是在那专门收过路费的,雁过拔毛,每个司机都要交钱才能放行。</p> <p>过了这个界碑大门就进入了武威境内。</p><p>前行不远就是天祝县城。</p><p>20多年前的华藏寺还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小镇,现在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p> <p>在华藏寺休息吃饭补充体力,准备翻越乌鞘岭。</p><p>天祝县的疫情防控还是很严的,这样的小饭馆吃饭都要登记,测量体温。</p> <p>天祝藏族自治县,从房屋的建筑上可以看到一些藏族的影子。他们仅仅在房屋外墙上刷出一道藏红色的条纹,上面配以白色的花式。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出他们是藏族了。</p><p>道路看上去是平坦的,但是骑着车子却很费力,无论怎样用力,都无法把速度提上去。</p><p> 山谷里,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分分合合,矮小破旧的屋舍分布在公路两边,或者在远处的山脚下,显得那么的空灵,只是这里缺少一种清澈的神性,无法对人内心带来一种慰藉。</p> <p>经过六个半小时的骑行,终于爬上了乌鞘岭,完成今天大强度的骑行。</p> <p>山顶的经幡,寓意着一生平安!一路平安!</p> <p>乌鞘岭素有河西首驿之称,意思是说,过了乌鞘岭就进入了河西地界。</p> <p>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起点,属于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是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分界线,也是东亚季风抵达的最西端,清代诗人杨维昶过此写道:</p><p>万山环绕独居崇,俯视岩岩拟岱嵩。</p><p>蜀道如天应逊险,匡庐入汉未称雄。</p><p>雷霆伏地鸣幽籁,星斗悬崖御大空。</p><p>回首更疑天路近,恍然身在白云中。</p><p><br></p><p>河西走廊地区曾经民族迁徙、中西贸易、人类战争均在这里上演。</p><p>乌鞘岭虽然不高,但是群山起伏不定,它阻隔了来自太平洋的最后一丝水汽,造就了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p><p>&nbsp; 河西走廊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自汉朝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来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现在仍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p> <p>过乌鞘岭,大放坡40km到古浪。直接飘过,继续前行。</p> <p>古浪的这种墓葬还是第一次见,没有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p> <p>原计划今天晚上在黄羊镇休息的,但是到黄羊镇才4:30,时间尚早,来瓶啤酒补充一下体力,休息一下继续前行。</p> <p>进入河西走廊路况变得非常之好。感觉就像在平原上骑行,真是有那种车在飞,我的心儿也在飞的感觉。</p><p>只有走在路上,当风拂过脸颊,我才能感到,我是活着的,人类经过几千万年的艰苦进化,努力去站到食物链的顶端,难道不就是为了能够自由的生活在这个蔚蓝的星球吗?</p> <p>原计划今天骑行190公里,在武南镇休息的。但是想到市里边条件可能更好,于是快马一鞭又加骑17km进入市区。</p> <p>今天晚上吃当地的特色三套车,量很足,也不贵,19元一份。</p> <p>从海拔变化图可以看出,今天骑行的强度主要在早晨到下午2:00前,爬乌鞘岭的这一段。下午的100km,基本是休闲的骑行,没有强度。</p> <p>在从黄羊镇去武威市的途中,经过白塔寺,白塔寺是凉州会盟的地方,顺便去参观了一下。</p> <p>凉州会盟,又称“凉州会谈”,凉州,今武威市,六朝古都、西北首府、雍凉之都、天下要冲、国家番卫,凉州雄踞于西北中心,西凉王府所在,西凉府所在,成为历朝历代西北之中心。公元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白塔寺,藏语称夏珠巴第寺,又名百塔寺,位于武威市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白塔村。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为藏传佛教凉州四寺(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之一。公元1247年,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简称萨班)与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为解决西藏归顺问题,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顺蒙古汗国的条件,并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结束了西藏近四百多年的混乱局面。白塔寺因此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