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盈江——知青岁月录

清影沉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三团</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纪念支边50周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盈江——知青岁月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Dayingjiangzhiqingsuiyuelu</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系列之四</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编辑:杨跃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制作:赵丽慈</h3> 1972年5月初,四川省赴滇慰问团来到边疆慰问支边青年。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十三团临时从一营各连队抽调了部分女知青到团部参加接待。接待工作结束后,参与接待的女知青们在一起畅饮茅台酒。酒是接待慰问团没有用完的,好像那时茅台酒也不值钱。后来又来到团部球场合影留念,是团部基建连董玉华为大家拍摄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支边前,成都40中同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学校参加军事拉练。</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四十中二连四排同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支边前在人民公园合影。</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十六中同学支边前</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校园门口合影留念。</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群人述说着过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不足道的经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丛林深处的野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吹雨打,却顽强地生存下来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为这是他们血液的点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生命中的记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记</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边地中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戈英华<br></h1><br>一九六九年的中秋节,我终生难忘。因为那是我们上山下乡来到边疆后,远离故土,没有父母亲人陪伴的第一个中秋节。<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戈英华</p><p><br></p><p> 初到盈江,我们被分配在平原分场四队。中秋节当日,我们正在通往分场场部路边的稻田里干活,看见了队里的林芷芳会计去分场场部。那时的书信、报纸只投递到分场场部。我们就一边在田里干活儿,一边不断地向路上张望,期盼着林会计的身影早点出现,期盼着能在中秋节看到她从场部取回的家信。</p><p> 终于,有个眼尖的知青看到林会计回来了。他三跳两跳地就从田里跳到了小路上,从林会计手里接过了一摞信件,激动地冲着大家挥舞。其他知青见状便纷纷离开田地,围拢过去。</p><p> 己经拿到家信的知青迫不及待地拆信看信。没有收到家信的知青眼巴巴的看着等着,盼着叫到自己的名字,拿到信……</p><p>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是谁,在看了家信后最先流出眼泪。只知道收到家信的知青在哭,流的是思念亲人想家的泪。没有收到家信的知青也在哭,流的是失望委屈想家的泪。开始有人轻声抽泣,慢慢的,变成了哭声一片。</p><p> 这个中秋节,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一群才十几岁的孩子,远离了父母家人,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疼爱照顾;远离了故乡热土,没有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的是从北方到南方的水土不服,有的是从学生到农工的巨大落差。想想干不动的农活和吃不惯的饮食,想想田间骄阳似火的灼烤和大雨如注的湿凉,想想蚂蟥叮吮的恐惧和赤脚被扎的疼痛……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在对万金家书的期盼拆阅中,被泪水默默的冲刷,让哭声尽情的渲泄: </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边关明月照凄凉, 离愁别绪欲断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隔山隔水隔不断, 望乡思亲想爹娘。</p><p><br></p><p> 这个中秋节,我们不在家里,没有月饼,不见爸爸和妈妈。</p><p>一群北京小姑娘独在异乡,在边疆,在天涯……</p><p> 2019.12.1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戈英华,一营四连北京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次走进课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白露<br></h1><br> 悠悠岁月,欲说好困惑。<br> 在上山下乡的浪潮里,我和弟弟无奈地从北京走进了西南边陲那块蛮荒之地。连队生活之艰苦,环境之恶劣都不在话下,唯独想家……<br> 终于有一天,营部调我去一营学校教书。<br> 我第一次走进课堂,讲台上放了一张座位表。我开始依次点名,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也没有一个人回答“到”或者举手。我很纳闷,于是就简单地做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我对同学们说:“叫到谁呢,谁就答‘到’,好吗?”<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洪白露(图右)和弟弟洪霖</p><p><br></p><p> “曾少辉”,当我叫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只见同学都在往后看。我一头雾水,忽听到讲台下有人窃窃私语,忙低头询问,同学告诉我说“他是哑巴”。我顿时不知所措,心里犯着嘀咕:“怎么还有哑巴?”顺着同学们的目光,我看到最后一排坐着一个身材瘦小,满脸稚气的小男孩。我作手势让他站起来,他好像也没反应。于是,我用极温柔的语气对着大家说:“老师叫谁,就请谁站起来!”</p><p> “武云生!”我继续点名,“武云生在吗?请你站起来呀!”</p><p> 还是没有人回应。怎么回事儿,不会还有一个哑巴吧?</p><p> “他是瘫子”,又是刚才那个同学低声告诉我。</p><p> “什么,瘫子?”我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叫出声来。我用眼睛在班里扫了一圈,发现武云生就坐在我的眼皮底下,他膀大腰圆,显然比其他同学大了许多。天哪!不是哑巴就是瘫子,这个班可怎么教啊?我翻开武云生的作业本,又脏又乱,字也写得不成样子。我没说话,只是给他一个新本,让旁边的同学帮助他完成课堂笔记。</p><p> 下课后,我看到武云生那两只赤脚在肩膀上耷拉着,屁股下面有一块厚厚的垫子,两只手支撑着像螃蟹一样横着用屁股走路,浑身上下都是土。同学们说,他是家中老大,从小失去母亲,下面还有两个妹妹。</p><p> 一下子我的心啊五味杂陈,唉……</p><p> 曾少辉,可就不一样啦。他是广东籍小孩。课上什么表情也没有,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老师,课下却生生地看着同学们说笑。这个小孩十分聪明,他全凭看老师的口型听课,不但字写得清秀,而且平时成绩十分优良,一直到六年级都很好。</p><p>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做数学游戏,大家一块儿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同学们正背得高兴时,一个同学忽然举着一张纸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写出来啦!”我走过去接过那张纸,只见曾绍辉痴痴地看着我,纸上写着1,1,2,4,2,2,4,8……这明明就是同学们背的数字呀!我冲他伸出大拇指,泪水夺眶而出,同学们也都向他伸出大拇指。</p><p> 在教这个班的几年里,我对曾少辉、武云生这两位学生始终有些偏爱。残疾人应该得到更好的照顾。</p><p> 我一辈子从事教师工作,教了无数学生,到今天已经退休十几年了,但每每谈到学生的时候,我总要想起云南边疆的那些学生,忘不掉第一次走进教室课堂的情景,尤其是曾少辉、武云生他们两个同学。</p><p> 2016年重返盈江时,我专门去看望他们。武云生由于身体的原因,享受着国家的低保待遇,他如今再不是当年那个拖着赤脚满地爬的小脏孩了。曾少辉在知青大返城后不久,便随父母回到广东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已经作古。</p><p> 愿武云生同学后半生一切幸福;</p><p> 愿曾少辉同学在天堂一切安好。</p><p> 2020年元月10日</p><p>(作者:洪白露,一营小学校教师,北京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土匪”为伴</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选自“岸坎农场那些人和事”)</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 扬<br></h1><br> 我最初分配到岸坎农场一队。一队管理着几百亩水稻、小麦、香茅草(一种香料的原料)和油菜花等,我们的劳动就是种植、施肥、除草、收割。<br> 队上有百十号人,其中有一对特别的夫妻。男的早年曾在盈江中缅边境一带当过土匪头,后来被政府收押,为了管教他,将他安置在农场里当农工。大家都不叫他姓名,称之为“老板”。他的老婆比他小十来岁,是他的追随者,姓门名小妹。<br>夫妻俩都是傣族。“老板”从外表看不出有多凶悍,一副典型的傣族男子长相,满口大金牙,个子不高;女人长相却很凶恶,一脸横肉,身形矮胖,时常为一点小事与别人吵架,人称母老虎。我们农场的少数民族不多,因而这对夫妻比较抢眼。<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智扬(前排左三)</p><p><br></p><p> 男人干活是一把好手。队里的一些技术活、重活总是交给他做,不管是水牛犁田、耙田,或是上山伐木、手工竹篾编制竹筐、竹簸箕什么的,他样样精通。</p><p> 过年过节赶上队里杀猪宰牛,也都是由他来屠宰。他动作麻利,绝对是稳准狠一刀见血。更让我们瞠目的是,他杀生后接到第一碗血,不敬天不敬地,竟然自己一仰脖子就咕噜咕噜喝下去,如同喝酒一般,叫人感到豪气万分。接下来分割、剥皮,干净利索,一个人全包了。队里因为他杀牲出了力,每次总是把杀牲后的内脏等下水物奖励给他,他也乐此不疲。</p><p> 据老职工说,这与他以前当土匪的经历有关。</p><p> 北京知青初时对“老板”夫妻敬而远之,很少与之打交道。农场的老职工倒没把他们当外人,队里有什么好事也都想着他们。时间一长,也就渐渐熟悉了,我们经常向“老板”了解一些他经历的往事,还向他了解缅甸的一些人土风情。“老板”一讲起当年,十分得意,把很多趣闻说给我们听。</p><p> 边疆的少数民族大都在境外有亲戚,时常有往来。他们熟悉山林小路,可以不经过边防哨卡,很方便地往返于中缅边境。况且,边境线漫长,有的地段无人守卫,但农场职工是不允许随便出境的。据说在缅甸,政府军打不过土匪,土匪打不过国民党残兵,国民党残兵打不过解放军。因此,自六十年代后期,边境就相对平静了,国民党残兵和土匪很少来骚扰。我们知青到了边疆以后,既没听说国民党残兵和土匪的骚扰行为,也没见过他们的影子,只与这个曾为土匪的“老板”相识过一段时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智扬,二营一连北京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写在玉华的墓前</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建平</h1><p><br></p><p> 十七岁的董玉华来自成都三十九中。一九七一年三月,第一次遇见她,就在抵达盈江小平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三团团部当天。</p><p> 一个爱笑丰盈的女孩。记得她给我们几个成都三十一中的董影、王莉和我还有她们学校的马淑琴一起分到团部宣传队的女孩子,在宣传队的土坯房子前跳过一段独舞毛主席诗词《北国风光》。舞姿柔中有刚,是个有底气的女孩子。</p><p> 她至今给我留下的印象仍然是那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扎着两条小短辫儿,总是挽着袖口和裤腿,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颇有点巾帼不让须眉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架势。</p><p> 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花季少女,一路成长为云建兵团三师的副师长,成为四川知识青年中的风云人物,是当年每一个准备“扎根边疆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的支边青年,坚信有一天当她们为崇高的信仰献身后,会像伟大的卡尔•马克思说过的那样“人们会在她们的墓前流下高尚的眼泪”。</p><p>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历史洪流裹挟中的我们在劫难逃的生命历程中会有着怎样的遭遇,只有天知道!</p><p>人心离得有多远,真相就离我们有多远……</p><p>有两件事对我来说,随着她的意外离去,恐怕永远是一个迷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沈建平(后排右一)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玉华(前排中)</p><p><br></p><p> 一九七一年阳春三月,我们住在一间十多个女生住的土坯房子里。那个夜晚,我被她的哭声惊醒了……像做梦一样,我走到她的床边,怎么劝解都无法帮到她停下来,那种压抑委屈愤然的悲伤让我惊骇,不得其解。“这么坚强勇敢的女子哭得那样悲怆,我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感同身受!”第二天,她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拼命干活。她是我见过的最能吃苦的女孩子了,从心里佩服她。如果是在战争年代,相信她一定会走《古丽亚的道路》,或者成为《卓雅与苏拉》……</p><p> 在她花样年华的生命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呢?</p><p> 一年以后我调到兵团独立三团我家妹子所在的三团团部宣传队。再后来,云南大学到独立三团招生,我被推荐去云南大学数学系读书。那年是1974年,董玉华已经是三师副师长了。她到昆明开会,住在云大后面的翠湖宾馆,联系到我希望我能去宾馆见一面,于是我就和三十一中的老同学曾经演铁梅的好友、独立三团宣传队编导、比我高一个年级的中文系同学小昱一同去看她。她把我拉到一边低声说,她们(指四人帮)说别人反党反社会主义,其实她们才是……我是个很感性的人,对政治不敏感比较木纳,属于所谓 “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类型,或者叫做政治上很不成熟那种。此后就再没见过她,直至她在瑞丽农场水库游泳意外身亡……</p><p> 几年前,回成都和文兰、建宇、跃志,方进一起喝茶聊天时还聊到她。方进说,听当时现场的人讲她独自在水库深处越游越远,是想绝尘而去吗?</p><p> 她走的时候太年轻!花样年华,青春绽放。</p><p> 又是一个阳春三月的夕阳西下,如果玉华在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很精彩,我还是会在这里衷心地祝福她。虽然我前几天已经过了六十七岁的生日,可玉华她还仍然年轻,隔着已经模糊的泪目,我仍然能看见那个扎着小辫,穿着发白的旧军装,卷着袖口和裤腿,笑盈盈的玉华……</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玉华的墓</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在2020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繁花坠落的声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仍然听得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瓣飘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洒了一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昨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走过的时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眸一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霜寒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一个春天来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得很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艰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春之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远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窗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露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掠过你孤寂的坟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了一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沈建平,团部宣传队成都知青)</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碗凉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以此文纪念在天堂的辛玉桂战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题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文兰</p><p><br></p><p> 今夜秋风习习,借着清冷的月色,翻开桌上的日记。回忆的经年,如同离去的残梦,燃烧着记忆,摇曳着一个人的过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陈文兰</p><p><br></p><p> 那年,我和大苏妹、小董以及来自成都三十九中的辛玉桂同住一间寝室。辛玉桂个子中等偏高,皮肤黑黑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光。也许是重庆人基因的缘故,她的性格有些怪异,倔犟,执拗,又具一股豪爽之气。相处不久,我们三人就领教了她火爆的脾气。大苏妹经常为一些细细碎碎的小事与她发生争执,我和小董偶尔也会帮帮腔,我们三人自然结成一派,经常与她较真。</p><p> 连队食堂穷,打的菜少油,经常搁上一点盐巴就打发一顿。云南的红米糯,好吃,为了改善生活,女知青们常用饭票去食堂换来米,学着老职工用磨子碾碎做凉粉,再搁上酱油辣椒,就成了很奢侈的食物。</p><p>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请病假在家休息。大苏妹不到五点就溜回来(至今我都未解她怎么提前收工的),问我想不想吃凉粉,我茫然,她指了指辛玉桂床底下盖住的脸盆,蹲下身挖起一坨凉粉,熟练地擦掉辛做的记号,重新又画了一个记号。</p><p>做完这一切,看着目瞪口呆的我,大苏妹说“怕啥子,她发现不了!”</p><p> 在大苏妹的鼓动下,一大碗凉粉瞬间被我俩一扫而光。</p><p> 收工了,辛玉桂回到房间,见我和大苏妹在家,衣服也没换就急忙打开装凉粉的盆。 闯祸啦!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还是被她发现了。接下来,她怒气冲冲地质问大苏妹,苏打了两个哈哈若无其事地回答,“我刚收工回来,你看,衣服都没有换,哪儿有时间吃你的凉粉哟!”辛一听马上转过脸,恶狠狠地瞪着我,高声骂道:“看你平时斯斯文文的样子,太不要脸了,简直是个贼!”</p><p> 毕竟做了亏心事,我战战兢兢地任凭她辱骂,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天晚上,就着手电筒的光亮,我写下了平生第一次“偷”东西的感悟。 </p><p> 时光流逝,残梦如水,多少往事化为尘烟,唯有此事难以释怀,总想找个机会与她道声“对不起”。那天,当从连队的杜德光口中得知她自杀的消息,我的心猛的一沉,往事定格在四十年前的那个下午,我和大苏妹端着的那碗凉粉……</p><p> 辛玉桂由于性格强硬,直率,返城后家庭生活一直不融洽,夫妻俩吵架时有发生。一次为一件小事吵架后,她气噜噜回到家里,就在门框上方的钉子上挂根绳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据说她上吊时,她的小孩就在房屋里看着。能对自己的生命下得了狠手的女子得有多大的勇气啊!</p><p> 物是人非,无奈人已去,就此搁笔,泪水已在腮边悄悄滑落……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陈文兰,一营三连成都知青) </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排不上用场的舞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口述:王莉 执笔:周建胜<b><br></b></h1><h1><br> 这张穿着芭蕾舞鞋的照片给我的回忆太多了。照片左边是马淑琴,右边是沈建平,都是团部宣传队的四川知青。我们赶街的时候在县城小平原照相馆拍的。<br>我在学校时,就是校宣传队的,跳舞剧《白毛女》中的“喜儿”这一角色。我本是不该当知青,在中学十五岁就考上了部队文工团,由于当时父亲是走资派还沒解放,政审沒审上。1971年,我怀揣梦想去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时,部队文工团的考官叫我到云南后要坚持练基本功,因此我带了三双芭蕾舞鞋。<br></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王莉</p><p><br></p><p> 到达十三团,我们分在团部基建连。当晚李厚连长招集全连开欢迎会,坐在露天坝,到处是大山,一遍漆黑。女知青都哭了,我哭得特历害,心想回不去了……</p><p> 在基建连担砂灰,芭蕾舞鞋用不上,后来到团部宣传队也没法用。下连队演出,条件好的是三合土晒场,条件差的就是泥巴地了。芭蕾舞鞋根本派不上用场。</p><p> 宣传队也排演《白毛女》片段,我扮演喜儿。一次演出,应该是抢喜儿那一段,舞台上伴演狗腿子的演员打成一鍋粥,音乐都过了还在打。我站在一边,没有人来抢,着急地哑声喊道:“该举我了,该举我了!”我的妈呀,音乐早过了。</p><p> 我们下连队演出一去半个多月,每天都要演一、两场。我跳喜儿,一场演下来也要半个多小时吧。知青生活差,跳下来很累,又沒有什么营养补充,我的身体出现了严重贫血,血色素最低的时侯只有4•5克。根据盈江地理位置,下连队演出的顺序是从二营开始,接着三营、四营、一营。最后在一营演出时,我的腿肿痛,已经跳不动了。演出还没结束,战友们就提前把我送回团部卫生队。</p><p> 住院期间,宣传队的队友们及兵团领导非常关心我。一些基层连队的知青战友,走八十多里路到小平原来看我,给我带了好多好吃的,鸡、鸡蛋、红糖、水果等。艰苦的年代,这些东西弥足珍贵。我一直不知道这些知青战友的名字。但她们对我的关爱非常令人感动,一想起就禁不住流泪。</p><p> 后来,父亲落实政策后,部队文工团的调函来到兵团,我就到了部队文工团。离开盈江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真的有些舍不得。</p><p> 何曾想到,这三双今精心准备的芭蕾舞鞋,虽没有在滇缅边境的土台子上派上用场,最终物命所归,留在了这张老照片上,也算是留个念想吧。它是那样清晰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重顾我们知青时代悲欢的长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口述:王莉,团部宣传队成都知青) </p><p><br></p>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跳“丰收舞”</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支边手记”节选)</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许国庆<br></h1></div><br> 八连附近有一大片傣族的甘蔗林,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甘蔗不知不觉在眼皮底下成熟,心里痒痒的。晚上,寝室里一阵窃窃私语过后,三、五个黑影兔子似的窜进甘蔗林,眼疾手快劈里啪啦揣倒一片,然后坐在地上抽出匕首将大棵的甘蔗削得只有母指粗,大口大口咀嚼起来,用力地吮吸糖汁,吃得脖子隆起了青筋。一、两个小时后,吐出的甘蔗渣快顶着下巴了,我们才手扶着腰慢慢站起来,打着糖水嗝,心满意足地摸摸圆圆的肚皮,贼眉鼠眼地溜出甘蔗林。偷偷回到连队钻进寝室后,大家眉飞色舞地议论着各自的感受,说到开心处,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许国庆(图左)</p><p><br></p><p> 此时胃里过多的糖水随着摆动的身体从嘴角溢流出来,流到下颌粘粘的……</p><p> 后来同学们只要一说“走,今晚增加糖份”,大家都心领神会的跻眉弄眼盼着天早点黑下来。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菠萝、芒果、香蕉、牛肚果,包括鸡、鸭、鹅没有一样能逃得过知青们的馋嘴。这就是后来被知青们喻为的跳“丰收舞”。</p><p> 过份的跳“丰收舞”最终引来了麻烦。一天,一个同学请病假在家难耐,一人溜出连队,偷偷翻墙进入一户傣族园子里偷牛肚果,结果被发现,幸亏他机灵跑的快没被逮住,溜回连队后若无其事的在寝室里看书。中午大家收工回来正忙着打水洗脸,有的刚端上饭碗,从大路上向连队走来二、三十个带着各式轻重武器还有老式转盘机关枪的傣族年轻人,在连队转了几圈后扬长而去。</p><p> 大家惊恐疑惑不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下午出工哨迟迟不响,大家正在纳闷,只见连长满头大汗从公社回来,立即通知全连操场紧急集合召开大会。会上连长传达了公社紧急会议精神:要求兵团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对知识青年严格管理。大会开了两个小时,后分班组进行讨论持续到傍晚方才结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许国庆,一营八连成都知青)</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身边的老兵 </b>(节选)</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 霖<br></h1><br> 连队的炊事员是一名四川人,叫卓桂全。他瘌痢头后全秃了顶,总戴着一顶帽子遮丑,眼睛笑起来眯成一条缝,一口川音,成天笑嘻嘻,个子小还驼背,40岁出头就显得很苍老,喜欢和知青搭讪。北京人管炊事员习惯叫大师傅。我们到伙房打饭都喊他大师傅,他笑塌了,连声地说什么大师傅,是伙夫,伙夫。<br> 以后渐渐熟了,知道老卓在队里是边缘人物,谁都可以吆喝他。他的婆娘叫革安芬,一个矮胖的女人。卓桂全对我们知青好像有天然的亲近感,有机会就凑过来聊天。我们不解队里为何都叫他革安发,他解释缘于自己是革安芬家的上门女婿。在云南做上门女婿就要更名改姓。结婚那天还要当众大声宣布,小子无能,更名改姓,从此就叫革安发了。但婚后若干年都没有子嗣,慢慢知道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所以连婆娘时常对他也恶声恶气。<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洪霖</p><p><br></p><p> 估计老卓原来在部队上真是一名伙夫,因为他从来不下地劳动,一直给大家烧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到山沟里的水井挑水。雨季里天还麻麻黑,他就穿着蓑衣顶着斗笠驼背弓腰地担着一担水,赤着脚一步一滑地从大斜坡下爬上来。那斜坡满是泥水,空身走上来都费劲,老卓还真有点本事。有时也失足,连人带桶一起滚下坡去,弄得跟泥猴似的。他就在井边洗掉一身泥巴,也不敢回家换衣服,一身湿漉漉地做饭,等我们起床打饭时见到他狼狈的样子,就知道今早又倒霉了。</p><p> 知青喜欢老卓,还因为只有他好通融,过了饭点吃不上饭总是找他,连蒙带骗他就偷偷想法搞给你,为此没少挨批评。</p><p> 老卓总受欺负,却很少开腔,时常到我们知青屋里抹眼泪。问他谁欺负你了也不说。什么事情也不说,那你为什么到我们这儿哭呢?老卓说你们知青嘛懂道理,不糙人。全队老职工每家都有一间土坯墙瓦顶的正规宿舍,唯独老卓没有,自始至终都和婆娘住在自己搭的一间草房里,但从没听到他为此鸣过不平。</p><p> 一次大家在林地里干活,快到晌午就见老卓左右背着两个书包从下面爬上来,大太阳下一身汗。大家围上去就乱翻,除了杂物还有两饭盒豌豆粉,哥几个不容分说抢过来就吃,风卷残云消灭掉一盒,眼睛又盯上了另一盒。老卓急得跳脚,严肃地说这是你们女知青病号叫买的,我跑了一上午,几个馋鬼这才住手。经过洗劫的老卓还是笑眯眯,似乎不在意什么。他从不怨天尤人,不把愁苦放在心上。一个小男人能做到这种心胸不简单,他是怎么磨练出来的呢?</p><p> 日久互相有了信任。一天聊起老家,老卓忽然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他14岁从四川老家出来,当时家里只有母亲,好像还有精神疾病。那年国军部队从家乡经过,一名营长叫他帮忙放马,从此把他带出了四川,来到抗日前线云南。就此穿上了军装,跟着国军转战,最后一仗打到腾冲,参加著名的抗战恶仗——收复腾冲战役。这一仗打了好多天,老卓所在的部队从长官到士兵都阵亡了。他个子小又久经战阵,东躲西闪地从死人堆里逃了出来,又不敢回部队,只好往下走流落到盈江。</p><p> 说起那场恶仗,老卓一脸严峻,从未有过的激烈,血冲头顶两眼喷火……后来听说国民政府在腾冲为死难烈士修建了国殇墓园,安葬在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英烈,并且每位烈士都有一座小小的石碑。老卓思念部队,思念战友,不知何时他自己悄悄跑去观看。到底是国军部队上的人,一下就找到了自己死难战友的墓碑。他仔细地上上下下观瞧,都有哪些弟兄睡在了这里。那是一种怎样的复杂与悲痛的心情。原来一起生活、一起行军、一起战斗,忽然就在一场战斗中灰飞烟灭了,阴阳两隔来不及说一句话……一座座墓碑看过去,就像看到了熟悉的一个个老战友,姓名、军衔一一刻在石碑上。暮然间,发现在战友的墓碑中也有自己的一块,上刻:卓全、下士班长。天哪,部队以为他阵亡了,为他立了墓碑。他居然看到了自己的活人墓,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谁能感受到?</p><p> 虽然他左手背上还留着枪弹洞穿过的疤痕,却从未公开讲述过抗战的真实故事。陵园里有自己的墓碑,这令他好生骄傲,并耿耿于怀名字中漏掉了中间的“桂”字,又从来不敢声张。可能对我们知青是头一次悄悄透露与炫耀。但我终于明白,老卓的胸怀为何如此宽广,面对困苦生活的重重打击为何还如此的豁达。那是亲身经历了生与死的搏斗,亲眼见到了无数战友的壮烈牺牲,亲身感受到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亲眼目睹了无数次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p><p> 我们第一次返乡路过腾冲,专门瞻仰国殇墓园。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气势恢宏的陵园,层层叠叠、整齐划一的墓碑,从山脚下一直排列到山顶。立时让人想起秦朝的兵马俑,阅兵式上的军阵,虽默默无声却震慑心灵。我带着好奇心认真寻找卓全的墓碑。那么大一座山围满了一排排的墓碑,哪里找得到。</p><p> 没想到待我们下到农场的连队时,卓桂全早没了。听说坟头就在连队下面,可是没人说得出具体在哪,同行的李淑宜找到人带路,我们才前去祭奠一番。而我心里深深地认为,老卓的坟墓就在国殇墓园。</p><p> 2015年10月9日于京北研磨红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洪霖,一营三连北京知青)</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展翅放飞</b> (节选)</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绍友<br></h1><br> 一九七三年十月,部队来兵团征兵,我和四营十名知青参加了征兵体检。<br> 一周后,二连知青王海泉、四连知青陈昌其接到了入伍通知书,我虽然通过了各项体检,最后却落选了。参军入伍的大门就这样静静的对我关闭。望着两位战友穿着新军装离开盈江,我心中涌起了阵阵隐痛。<br>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开启另一扇门。十月底,营部一个电话我被调到团部警通排,团部警通排是当年许多男知青向往的地方。做首长的警卫员既要机灵又要沉着,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冲锋陷阵,在生死关头能英勇献身。警通排是整个团机关的重点部门,墙上挂的真枪实弹,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因而对人员的政治素质、身体条件都有严格的审查和要求,日常的管理措施更是十分严格。我们寝室绝对不允许外人进入,即便有好友来访也只能在团部招待所見面。<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刘绍友(图左)</p><p><br></p><p> 警通排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列队训练、学习报刊重要文章和了解枪械通信基础知识,半年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考核,值勤站岗一般都在夜间进行。</p><p> 在新的环境里,我每天早上主动打扫宿舍卫生,去水井把洗漱水打好供大伙用,把首长的办公室打扫干净,晚间站岗值勤时选择最难受的半夜两点至四点时间段。当战友身体不适时主动代岗打饭,星期天上午整理内务和保养枪枝,挑最累最脏的活干。几个月下来,我顺利的融入到警通排这个集体中并获得排长的表扬。</p><p> 跟随首长下连队视察是我们的日常主要工作。根据安排我是谢副团长的警卫员,跟随首长外出时需配备双枪,手枪别在腰间,肩挂冲锋枪。和首长相处时间久了,首长也会问问我们的家庭情况,了解我们对未来的打算,是否有参军上学的想法。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回答服从组织安排。从这个时候起,我脑海中就有了“组织”这个概念。我的进步获得了排长和战友们的认可,也顺利加入了共青团。</p><p> 一九七四年初,团部决定由警通排架设一营二坤电站到团部的通讯线路。在团通讯查参谋带领下,我和战友们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在乱石滩上挖基坑时我手掌虎口震裂出血,手腕红肿连端碗的劲都没有;背上百斤重的电线翻山越岭疲惫不堪到宿舍倒头就睡;矗立在电杆顶上固定磁瓶摇摇幌幌心惊胆战下地后天旋地转,这些困难和劳动强度超出了常人想象。我们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线路复杂的困难,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路线勘测、架设、安装、调试任务。</p><p> 架线工作结束,全排召开了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表扬名单中我的名字。</p><p> 七月初,全国大专院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十三团,团部机关流传着警通排分有上学名额的消息。战友们此时都表现得超强淡定,往日宿舍里的谈笑风声变得鸦雀无声,各自都在盘算如何能争取到这个机会。排长特别沉得住气,排里有上学名额的消息一直秘而不宣,这种沉闷的气氛持续了一周。</p><p> 一周后,排长把警通排人员召集在会议室,宣布了推荐上大学的条件:优秀青年;家庭成份好;未婚青年;政治条件可靠;无疾病身体健康。为了集中推荐范围,排长决定从当年架线工作中获得表彰的五人中产生。排长的话使我看到了希望。 两天后,排长把云南省大专院校招生表递给我,根据招生信息指南,我激动地填报了昆明工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专业。</p><p> 九月十二号早上,团政治部干事把昆明工学院录取通知书送到我手中。</p><p> 长途客车缓缓开过盈江拉户练大桥,望着川流不息的江水和两岸摇曳的凤尾竹,我在心里轻轻地说:“再见,盈江;再见,蹉跎青春的兵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刘绍友,四营五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割“资本主义尾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玉芹 <br></h1>

<br>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九七二年,十三团掀起了一股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回潮的风暴,不允许各连队私人喂猪、圈养家禽、种蔬菜等。<br>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暴一来,三连首当其冲。我家的鸡藏在床下,被搜出来杀了;那片甘庶被砍了;最心疼的是那棚绿油油的洋絲瓜,结出满棚大大小小的瓜,在连长带领下,连部人员手起刀落,瓜棚呼拉拉地一下子就垮塌了……在场围观的人群里,居然还有些人在鼓掌,喝彩,欢呼。<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徐玉芹</p><p><br></p><p> 那时连队生活十分艰苦。三连一些老职工为改善家里贫困的生活状况,养了一些鸡鸭,私下种了小块地蔬菜。我当时已经怀孕,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产了,也养了十多只鸡,还在食堂伙房的后面种了一小片甘庶,一棚洋絲瓜。由于经常用鸡肥施压土壤,洋絲瓜长势特别茂盛,结了很多,比连上任何一家的菜地都长得好。</p><p> 看着辛勤栽种的小菜园被糟蹋,变成绿色的废墟,我心痛极了,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流下来。连队这种简单粗暴的行径,无异于给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p><p> 连上当时怀着身孕的有七人,除了我,还有茽玲芬,支秀英,祁光荣,张美新,老艾以及李永久的老婆。经协商,党支部书记王乃义还算人性未灭,手下留情允许每个大肚子婆娘家喂养三只鸡。</p><p> 连里既然让养三只鸡,我也就没有必要再把鸡藏在床下,于是将它们圈养在小园子里。福不双降,祸不单行。有一天,段利华在山上打伤了一只豹子,晚上回到家告诉我说,白天打伤了一个野兽,跑了,第二天再去找。</p><p> 谁知道当天夜里,我家的三只鸡就只剩下两只,一只不见了。</p><p> 那只鸡,对于我家来说如同宝贝,再辛苦也舍不得杀来吃。我忙去告诉连上老罗。老罗很机智,像破案一样去找寻线索,不一会儿就在对面山坡上的竹棚里发现了鸡,巳经死了,像是被什么动物咬死的。只见他轻手轻脚,把最毒的“1059”毒药放进鸡肚子里,又原封不动地把鸡放回原地。</p><p>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老罗约着段利华急忙赶到竹棚一看,咦,里面躺着一只死了的草豹子?俩人吃惊不小,把草豹子翻过身来看:豹子的前膀被筒炮枪打断了。</p><p> “小段你的运气太好了,昨天你把它打伤了,它一直跟在你身后,到你家报复把鸡伤害了,幸好没有伤你。真险呀!还好,鸡总算还有两只。”老罗接着说:“最近你在家休息一下,这段时间就别去逛山了。”</p><p> 从那以后,阿段就没有再上山去了。 </p><p>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阿段为了我的身体,冒险在宣传队的房子后面饲养了几只鸡,宣传队的哥们姐们经常用剩饭剩菜去喂它们。兵团到处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团部宣传队靠近机关,居然从没人来割,一直安全地活到我生波儿的時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徐玉芹,一营三连保山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一劳动节</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 军<br></h1><br> 一九七一年五月一日,是我们到边疆后的第一个劳动节。知青们都盼望节日期间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一个半月的艰辛劳动,大家累得受不了。<br> 进入五月,边疆已经很热。五一节这天,连上并没有放假的意思,彭连长一大早吹响了出工哨声,要全连去十八亩凹子地种花生。大家面面相觑,不能理解国家法令兵团为什么不遵守,有知青嘀咕道:“劳动节是法定假节日,这样做是违法的。”彭连长不理睬,反而理直气壮地解释:“劳动节就更应该参加劳动!”<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王军</p><p><br></p><p> 十八亩凹子离连队不远,是一连知青最痛恨的地方。那儿地势极其险恶,途径旱坝田、小溪独木桥,无任何阴凉处躲避炎热的太阳。顺山而开辟出的无数小块梯田,滋生着众多蚂蟥、蛇、蜘蛛、毒蚂蚁及各种不知名的虫虫。一连的知青只要说起十八亩凹子都不寒而颤,最恐惧被派到那儿去干活。</p><p> 大伙儿胳膊拧不过大腿,怒而不敢言,只得嘟嘟嚷嚷地脱下干净衣服,换上出工穿的汗迹斑斑的破衣向十八亩凹子走去。这天,我们的心情糟糕透了,谁也无心劳动,有的磨洋工,胡乱地往地里抛撒花生种子;有的男生把搅拌过农药“六六六”粉的花生种子,用脸盆端到小溪边反复清洗,全部吃进肚里充饥。</p><p> 那天太阳特别大,花生地又光秃秃没有庇荫处,大家被暴晒得口干舌燥,骂骂咧咧赌咒发誓:可恨的彭连长早点去死……</p><p> 一九九六年,我们重返连队,想再去瞧瞧十八亩凹子。从老职工口里得知,知青返城后,连上劳动力匮缺,就把那块地给放弃了。现在杂草丛生,灌木成林,山间小路已经被淹没,很多年前就没人进去过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王军,三营一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炸 鱼</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 建</h1><p><br></p><p> 1974年初春,我同吕守富、蒋春林等从成都探亲回到三营八连。八连地处芒允街附近的菠萝山半腰,位于大盈江流域中段,这儿江面宽阔,水深湍急。</p><p> 连队知青何志荣因两年前母亲去世,提前使用了探亲假,待同学们第一次回家探亲期间,他就上山参加邻近七连修水沟的劳动。修水沟要开山放炮,需用雷管炸药。他在工地截留了一些雷管炸药。修水沟结束后,何重回八连,恰逢我们探亲归来,他就将此事告诉了我。大家商议决定第二天去江边炸鱼。</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李建(图中)</p><p><br></p><p> 我、吕守富、蒋春林、张同生等知青,都是十六中的,从小在成都南门长大。文革中南门大桥武斗激烈,枪炮声不断,我们一伙跟着那些搞武斗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顺便捡了不少子弹壳作纪念。我们都见惯了枪支弹药。</p><p>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八连十二名知青悄悄溜出连队,来到芒允街旁的大盈江西岸边。经过一番勘察,选中了一块漩涡回荡处,这儿水势较缓。何志荣从书包里拿出一堆炸药和雷管,我们做成五个炸药包,每个炸药包大约一斤重,插进一寸左右长的雷管。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开始在这一百多米长的江面实施爆炸。</p><p> 我们商定先爆三炮试试。我对放炮的张同生、何志荣强调,点燃雷管要三人同时行动,只要烟点上雷管,不管雷管燃没燃赶快抛入江面,否则会炸到点火的人。</p><p> 随即我们三人散开,选好位置,每相距三十米左右站一个人,摸出香烟烧起,用烟头点燃雷管。张同生第一次炸鱼,用烟头点雷管时慌了,以为没点燃,一直将炸药捏在手上。我看见忙喊他甩出去。他刚一甩出,炸药就在江面上爆炸了,真险!</p><p> 我和何志荣抛出的两个炸药包快速沉入江中,接着传来沉闷的爆炸声,不一会儿,被爆炸震死和震昏的鱼儿陆陆续续浮上水面,整个江边漂满了白花花的鱼肚。随同来的知青们欢呼雀跃,飞叉叉地奔跑下水;在岸边看我们炸鱼的寨子傣族小伙子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都跳进江里拼命捞鱼,场面顿时混乱起来。</p><p> 为怕出意外,我赶紧高声宣布,大家捞鱼可以,但不准私自截留,要全部交来一起分配。傣族小伙子很听话,把捞上来的鱼放在我的面前。这次炸鱼收获颇丰,大的鱼约十几斤重,小的也有两三斤,估算大概炸出两百斤左右。最后分配时,我们拿走大部分,其余全部留给他们。这些寨子小伙子十分满意。</p><p> 我们在芒允街上找了两个箩筐装鱼,一行人喜滋滋乐呵呵地抬着箩筐回队。刚走进八连就碰上党支部书记,他正要询问,我们忙解释道:连队生活太差,我们炸了点鱼改善伙食。结果,两筐鱼给抬进食堂,当晚全连男女老幼全部吃鱼。</p><p>连队领导、知青、老职工吃了鱼都很高兴,没有人去追问雷管炸药的来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李建,三营八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影魅力</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恒荣</h1><div><br></div><div> 在那艰苦的日子,对知青而言最好的盼望莫过于四件事:一是盼望邮递员传递家里来信;二是盼望食堂每月一次的打牙祭,一日三餐不见油花花,吃得人痨肠寡肚,直冒酸水;三是盼望放假好赶街;除此外就数看坝坝电影。<br> 在边疆能看上一场坝坝电影,是我们知青精神上最大的满足和享受。只要听说哪个地方今晚要放坝坝电影,整个连队就像砸了锅一样,山坡上、田埂上知青们议论的都是与电影有关的话题,从外国片讲到国产片,从战争片扯到纪录片……大家口若悬河连比帯划,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br> 我们三连除团部每月来放一场电影外,还得天独厚地享受到额外的待遇,那就是在离我们不远的山脚下,驻扎着解放军0297边防部队第71分队。驻军部队经常放坝坝电影,为了搞好当地军民关系,也欢迎兵团职工和地方上村民观看。我们在山坡上劳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71分队驻地全貌,只要分队球场上挂起了雪白的幕布,我们就知道今晚要放坝坝电影。<br> 一个冬季的下午,我们正在橡胶林劳动,知青们心不在焉、有气无力地给橡胶幼苗薅草施肥。天色慢慢暗下来快收工时,不知谁大声喊:“哇!你们快看,解放军开始挂银幕了!”一瞬间,沉闷的胶林里顿时沸腾起来,刚才还垂头丧气、骂爹骂娘的知青突然来了精神,丢的丢帽子、甩的甩鞋子,就像小娃娃一样跳啊唱啊。<br> 连长见知青们那个高兴劲,便大声喊“收工了,今晚放假,大家都去看电影。”连长话音未落,性急的知青扛起锄头像箭一般就朝山下奔跑。<br> 回到连队脸都顾不上洗,拿起饭碗直奔食堂,打上半斤米饭外加一大碗清水煮南瓜,狼吞虎咽地将饭菜直往肚子里填。情急的知青端起饭碗边吃边走,我和几个女知青也不甘落后,简单地梳妆打扮一下,便紧随男知青一道朝71分队赶。三连到部队驻地要走半个多小时,大家心情特别地好,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护送河边。</div><div><br></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胡恒蓉(图右)</p><p><br></p><p> 现在是枯水季节,河上的竹筏早已停开,71分队的解放军为了解决当地群众过河难,就在河面上用三、四根碗口粗的楠竹并成排搭起了一座简易便桥。走在这又窄又滑的桥上,就像走钢丝一样左右晃荡,稍不留神还会掉下河变成落汤鸡。</p><p> 站在岸边,望着这座新搭的“桥”,我犹豫不决,不敢毅然迈步。几个女知青等不急了,围在一起嘀咕了一阵,便匆匆跑到竹林后面背着人群,毫不犹豫地脱掉外裤,用皮带将鞋、裤扎成一团顶在头上,都只穿着短裤,手拉着手相互搀扶着朝冰冷的河中走去。这情景就像电影《八女投江》中的女战士一样。</p><p> 女知青放肆地举动,引来站在摇晃的便桥的男知青指手画脚笑个不停。</p><p> 众人的哄笑,弄得正在蹚水的女知青惊慌失措,慌作一团差点摔倒在河里。看到她们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我壮起胆跟着几个知青踏上摇摇晃晃、光溜溜湿润润的桥面,一步一步地朝河对岸移动。刚走几步就心慌意乱,双腿发软不敢迈步。“前面的走快点嘛!”后面的人一个劲地催促。我静下心来鼓起勇气,大胆地朝河对岸走去。刚走到河中央,前面的男知青猛地朝前跳跃,竹桥沉受不往重压,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后面的知青又故意将脚下的楠竹弄得摇晃不停,我顿时吓得大声喊叫……</p><p> 一个小个子知青忽然从对岸跳进急喘的河中,全然不顾冰冷的河水快步冲到我身傍,抓住我的手说,“不要怕!我牵你过河!”我根本来不及细看他是谁,惊魂未定就紧紧地抓住他的手,在他的帮助下,几步就跳到了对岸。</p><p> 当我踏上岸边的河堤,乱跳的心才平静下来牵我过河的是连上知青胡安树。</p><p> 部队的操场上,早已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知青和附近的村民,像赶街一样热闹。我们几个晚来的知青在坝子周围不停地徘徊,期待能遇到一个熟人找个板凳坐。正当我左顾右盼时,一个高个子士兵朝我们走过来,听口音能判定他也是成都人。果然,他叫易正祥,来自成都十七中,在71分队开汽车。</p><p> 俗话说,外乡遇故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易正祥热情地从宿舍帮我们找来了板凳,还从营房果园摘来许多桃子招待我们。</p><p> 这晚放映的是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早就听人谈起过这部电影,据说影片故事情节简单,但整个剧情从头到尾催人泪下。放映中,现场许多人都被卖花姑娘的悲惨遭遇所深深感染,看得热泪盈眶,银幕内外哭声一片。</p><p> 自从认识了易正祥后,只要部队放电影,他就提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我们就不用每天站在山坡上,眼巴巴地盯住部队是否挂银幕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胡恒蓉,三营三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走上迷惘之路</strong></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trong>余和元<strong></strong></h1><div><br></div><div> 一九七二年岁末,一营八连三排的成都四十中知青孟锡富、罗会长和一排的黄明学,暗地里约好趁星期天悄悄溜出连队,私自偸越国境跑往缅甸去玩耍。<br> 三人在缅甸耍了两天,返回盈江时,在中缅边境遇见了二营五连的绰号叫“冬瓜”的知青秦祖建。秦在整个二营及十三团知青中是出了名的“滚龙”,他甚至连自己床上的铺笼罩被都拿来卖了换钱用,可以说除了身上穿的,身无长物。<br> 秦祖建这次是铁了心的,专程去缅甸投奔缅共人民军。在路上碰到孟锡富、罗会长和黄明学,自是喜出望外,竭力怂恿三人与他搭伴,随同前去参加人民军。<br> 他在路边的地上画起了一幅缅共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图形,同时分析讲解缅共人民军当前的大好革命形势,末了激动地说,“我们现在去参加缅甸人民军,将来缅共夺取全国政权后,你我就是大功臣。我们肯定都会有一个光明的大好前程!”<br> 直默不作声、在旁边听秦讲解的黄明学动心了,答应愿意跟随秦一起去缅甸参加人民军。黄明学动心有其原因和苦衷。我们刚来到盈江新城的时候,有一天中午,他和一排的几个男知青到连队伙房去打饭,大家都嫌伙房的菜不好吃,便端着饭碗一起来到附近的新城供销社餐馆,打伙炒了两份荤菜。<br> 待菜炒好,大家便陆续离开了餐馆。走在后面的黄明学经过餐馆收款室时,从门外瞥见收款室的钱柜里放有不少钱,便趁周围无人悄悄溜进去,把柜子里的钱偷了揣着裤兜里,出门时顺手轻轻将房门带一下虚掩上。谁曾想,房门在滑动中与门框碰了一下,发出“砰”地一声响。正在餐馆埋头扫地的服务员大妈,听到房门响声,立刻警觉地抬头看见黄明学刚走出收款室的背影,便大声喊了一声:“你在干什么?”黄明学条件反射地回头望了一眼,撒开腿便跑。</div><div><br></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余和元(图左)</p><p><br></p><p> 一排驻地就在餐馆附近,由于连队食堂伙食太糟糕,知青们常去餐馆小炒单锅,大妈对一排的男知青全都熟悉,黄明学这一回头,等于完全暴露了自己。</p><p> 大妈发现钱柜里的钱丢失后,断肯是刚才跑掉的那个“小四川”所为,急匆匆赶到连部找到李连长告状。李连长立刻叫通讯员去通知连上所有人员到三排驻地的土司大院紧急集合,让餐馆大妈在全连知青中指认偷拿餐馆钱的人。</p><p> 黄明学跟随着一排人员最后进入大院时,脚跟还未站稳,与李连长一同站在队列前的餐馆大妈,突然满脸怒气指着黄高声叫道:“就是他!”</p><p> 尽管黄学明表现出一头雾水、满脸无辜的样子,但在事实面前只好认栽。</p><p> 随后,李连长和钟指导员随同黄明学一道,来到驻地附近一棵大树下,将他藏入树洞里的八十多元钱掏了出来,如数交还给餐馆大妈,大妈方才作罢。</p><p> 黄的偷盗行为,无疑给连队抹了黑,被定性为严重违犯群众纪律、破坏军民关系的典型。事后,他受到团部给予的记过通报处分,在团、营、连各级召开的大、小会上,都被当作反面教材来教育警示兵团广大干部战士。</p><p> 这件事让黄明学的自尊心遭受到了严重伤害,使得他在全连面前始终抬不起头。此刻在秦祖建的鼓动游说下,黄经过权衡利弊得失,终于在犹豫纠结中横下了一条心,义无反顾追随秦祖建前往缅甸投奔了缅共人民军。</p><p> 十多年过去,黄明学凭借四川人的机灵勇敢,在缅共人民军饶勇奋战,历经大、小数十次战斗的洗礼,累立战功,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军营级指挥官。后来,在一次与缅甸政府军作战中不幸被俘,由此在缅甸监狱里蹲了几年大牢。</p><p>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缅共一夜之间自行解散。此后,黄明学一直在中缅边境做一些小生意,大约是二零一零年左右,据说他在临沧耿马孟定边境小镇上突发疾病去世,结束了颠沛流离、令人唏嘘的一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余和元,一营八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严打风暴”</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学林</p><p><br></p><p> 一九七四年雨季,全团掀起“严打风暴”,重点打击资产阶级歪风邪气,各营知青首当其冲。我们二营在营部球场上召开了全营批斗大会。这天,会场上坐满了人,四周是持枪荷弹、虎视眈眈的武装民兵,以沈晏容(人称沈矮子)为首的一帮所谓二营“名气犯”被民兵五花大绑押进会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张学林</p><p><br></p><p> 他们中间,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鸡摸狗,有的偷奸耍滑……</p><p> 仿佛大敌来临,会场气氛十分紧张。房屋上架起的机关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会场上的人群。台上的沈矮子是我的同学,看到这种场面,我心中很不舒服,“我们是知识青年,咋个当成阶级敌人一样对待?”我悄声对身边的同学嘀咕道。谁知,这话被耳尖的民兵听到了,立马向营部领导汇报。当官的一声大喝:“他们是一伙的,整天好逸恶劳,拉上来一起斗!”随即几个武装民兵围上来,将我双手扭在背后捆起,拖上批斗台,作为陪斗与沈矮子站在一起亮相。</p><p> 批斗大会结束后,我很想不通,我们知青什么时候变成了“阶级敌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张学林,二营三连成都知青)</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赶外街 (节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康纪寅</span></p><p><br></p><p> 支边八年,去缅甸赶外国街子是很回味的一件事。</p><p> 一九七二年雨季,我和连队知青赵宽成、王蓉城决定冒着风险去赶缅甸街子。三天后,三人甩火腿走得疲塌嘴歪、气喘嘘嘘的终于走到瑞丽。瑞丽十一团三营四连地处中缅边境附近,边境对面就是缅甸寨子芒秀街。我原邻居一个同学就在该连队,我们在这儿吃饭投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康纪寅</p><p><br></p><p> 非常凑巧,第二天就是芒秀街五天一次的赶街日。邻居带着我们顺着一条田间小路,穿过傣族寨子,一条简陋的公路横在前面。跨过公路,是一大片凤尾竹林,芒秀街就在竹林深处,竹林中间竖立着一块界碑,这就是著名的瑞丽71号界碑。它把寨子一分为二,中国这边叫银井寨,缅甸那边叫芒秀寨。现在这儿已经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寨两国的著名景点。</p><p> 第一次走出国境,三人都非常激动,心砰砰地跳,紧张地跟着邻居后面东张西望。邻居却若无其事,还安慰我们说“莫得事,不要紧张,我们经常过去!”</p><p> 几分钟后,芒秀街到了。芒秀街与境内的沿街为市的街子不同,它是用竹子搭起的茅草棚,周边是竹篱笆,离地面约五、六十公分高,棚里铺着竹子剖开形成的竹笆,上面摆满各种商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缅甸商人盘坐在商品堆中间,不停地高声吆喝:“宰龙,嘎买东西?”傣话里夹杂着不熟练的汉话,除了男人下身着笼基(纱筒群)外,其他与境内的傣族好像没啥区别。</p><p> 七十年代国内物资非常匮乏,此时我们在芒秀街大开眼界:英国的五星牌防风打火机;日本的双狮牌全自动手表、尼龙布料、尼龙衫、尼龙裤、尼龙蚊帐、尼龙纱巾;香港的喇叭裤、墨镜;美国的奶粉;泰国的炼乳、高丽参精;缅甸的拖鞋……</p><p> 我们被眼前的花花世界看得眼花缭乱,才突然发现知青太穷,裤兜里的人民币太少了。我买了两个打火机、一件尼龙衫、一条最时尚的喇叭裤、两根纱巾,还买了两条尼龙内裤。边买边暗自埋怨,出来时,该多借一点钱啊!</p><p> 临近中午,赶街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是境内的中国人,有当地少数民族、边民,还有不少知青。他们大都买的是农产品,如红皮花生米、食用油、奶粉、炼乳等,甚至买用罂粟籽榨出的烟紫油,俗称“大烟油”。这种油炒菜特别香。</p><p> 在街子上,我们遇到了老街坊、现在十一团一营当知青的儿时玩伴,赵宽成便跟随其走了。走出街子,剩下我和王蓉城来到三营十连。该连队有王蓉城的一个同学,同学见到我们到来,很是热情,建议多耍几天,等下个街子的头晚去赶夜市。他说,夜街比白街更热闹,人更多,东西更丰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康纪寅,一营三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后一次赶街</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世荣</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任世荣</p><p><br></p><p> 知青罢工运动结束,没有知青愿意再扛锄头出工了。大家在等待返城期间,我和三连的学林决定最后一次赶街,带点家乡稀缺的东西作纪念。</p><p> 我们准备去的地方是铜壁关。铜壁关地处原始森林,靠近中缅边境拉扎,离连队大约三十几公里。那天,恰好总场的货车要去山里拉货,我俩顺便搭车前去。</p><p> 铜壁关街子上外国商品很多,琳琅满目。我们俩人各花了120元买了一只日本的带日历、星期的双狮手表。刚走出街子,等待总场返回的汽车时,突然上来几名海关人员,尽管我们将表藏得很隐蔽,但还是被搜查出来了。我们被带进海关的一间小屋,仍怎样解释都不行,走私物品一律没收,没有商量。</p><p> 我和学林傻眼了,好不容易买的手表,就这样化了?不行,得要回来。</p><p> 于是,我们缠着海关人员求爹爹告奶奶说,我们知青要回城了,买只手表是回家孝敬父母的,又不是倒买倒卖。离家这么多年,总得给老人一点意思吧。我们保证没有下次了。千言万语,海关就是不松口。</p><p> “这样好不好,我们去帮你们逮走私的人。”我俩信誓旦旦说道。</p><p> “好吧,假如你们抓到卖走私手表给你们的人,海关就把钱退给你们。”</p><p> “看样子手表是从海关要不回来了。”我们商量,决定再返回铜壁关街子,看看那个卖表的走没走。此时街子上还很热闹,赶街的人没有散,我们真的发现那个卖手表的家伙还在街子边喝茶。我们马上返回海关汇报情况,并协同将人抓获。</p><p> 海关人员从那位走私犯口袋中掏出240元交还予我俩。</p><p> 拉货的总场大货车早已下山,我们只得在铜壁关找个小旅社住下。好事多磨,在小旅社里又遇到卖外国手表的缅甸克钦族人,一番沟通,我买下一块日本“双狮”表,学林买了一块瑞士的“优利卡”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任世荣,二营七连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凤妹子</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郑新民</span></p><p><br></p><p> 凤妹子是连上老职工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昆明老垦荒队员,我们同在一个连队,她的大名我记不清了,按照当地习惯,我们都称呼她为凤妹子。</p><p> 凤妹子还在襁褓中就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脚落下残疾。她是在她父母亲背上长大的。为了治好女儿脚疾,她的父母踏破鞋底四处求医,腾冲、昆明都去过,但治疗效果不佳。俩口饱受残疾孩子的不幸和生活中的艰辛,经济上和精神上负担沉重,迫切渴望有热心人的帮助,使凤妹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p><p>光阴似箭,凤妹子很快到了学龄前。一天,连队很难得的杀了猪,并在食堂中间摆放着盛满肉汤的大汤盆,供大家随意享用。凤妹子手提一只小汤罐去打汤,在汤盆边不慎脚没站稳,整个身体一下跌进那盆滚烫的肉汤里,全身严重烫伤。随即她父亲,还有好几位成都知青,我们一起上山砍竹子制作了一副简易担架,抬着凤妹子走了两多小时到盈江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烫伤二度。</p><p> 我站在旁边很是震撼,这小女孩太不幸了,我能帮她做点儿什么?</p><p> 一九七四年底,我申请到回上海的探亲假,凤妹子父母找上门来与我商量,请求我将女儿带回上海医治。话语间,他们夫妇眼里湿润漓漓,望着我既感无奈,又寄托着殷切的希望和期盼。我刹那间感到,与其说是作为父母对子女倾注的爱,倒不如说是他们俩口对我的绝对信任。那一刻我感动了,当即应允。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凭我们共同屯垦戍边的情义,这个义务我尽了。</p><p> 帮助患有残疾的儿童,让她们拥有翱翔蓝天的翅膀,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渴望。到上海治疗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对凤妹子父母来讲,只要有机会,绝不放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郑新民(图左)</p><p><br></p><p> 临行前,凤妹子的父母前来小平原送行,他们交给我一个小行囊,里面放着凤妹子历次就诊记录,并委婉告诉我,所需医药费用请我暂先行垫付。在车站,母亲对女儿殷殷叮嘱,自孩子出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她的身旁,虽暂时一别,从边疆远赴上海治疗,却是山高水险,路途遥远,自己却不能同行。慈母心骨肉情使她依依不舍,毕竟孩子当时只有六岁,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p><p> 虽然我自己也不过是半大的孩子,更从未有过带幼孩出远门的经历,但幸好有同行的沈金珠同学热心呵护,给予很多照应,经过十来天的旅途跋涉,先经昆明取道武汉,探望我在武汉的兄长,再搭乘江轮,终于顺利回沪。</p><p>边疆小客人的到来,给我家带来了吉庆的气氛。家人都十分喜欢她,尤其我母亲视凤妹子为亲孙女,特别疼她。邻居同学亲戚闻讯也来我家看望小天使,给家里增添了热闹和快乐。孩子适应很快,没几天就融入了新的环境,称呼我母亲为阿娘,这是宁波人的称呼。她的生活起居交由我母亲悉心照料,我的任务是求医。 </p><p> 凤妹子来沪治病的消息很快传开。一位特别热心的爷叔(沪语)在上海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他得悉这件事主动联系我,为我找到一位好医生。在他盛情邀约下,我们约好日期前去就诊。</p><p> 医院就诊那天,这位爷叔已经在门口迎候我们,经过他引荐,我们被迎进就诊室。一位五十开外的老医生问询病情,查看以往诊断记录,同时仔细检查患儿的患处,说“以往已经使了好多办法,当下先打穴位针看看效果,不然另想办法。”</p><p> 我们听从了医嘱,每天去打针,每次二个穴位。我母亲非常心细,每晚睡觉前都要替凤妹子洗漱干净,在给洗脚的同时,仔细观察凤妹子脚患处的进展情况。一个月以后,疗效明显,改为隔天打针。</p><p> 在凤妹子治疗和我的假期期间,恰逢一九七五年春节,有边疆小客人,家中过年的气氛更为热烈,年货比平时丰富,阿娘做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给她吃。</p><p> 我母亲是很善慈的老人,当假期结束我们要离家返回盈江时,母亲带着伤感在凤妹子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恋恋不舍,然后叹着气挥手向我们示意告别。小女孩则用刚学会的上海话道别:“阿娘再见!阿娘再会!”</p><p> 二零一七年我重返盈江时,见到了步履矫健的凤妹子,当下她已是知命之年,仍然把我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深深记在心中,不停地问候阿娘,怀念阿娘。</p><p> 离沪前,我联系了正在昆明探亲的团部组织干事李昆元,假期结束一同返盈,有热心老战友相助,我们安全地返回了盈江。</p><p> 我要感谢老战友沈金珠和李昆元,幸亏有他们一路照应;也要感谢当年农场的领导,因为我超假,没有找我的麻烦。</p><p> 凤妹子的脚得到了痊愈,我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时过境迁,往事已经淡泊,有知青战友重新提起,建议我把它写出来,于是就有了这份回忆。</p><p> 2020•2•2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郑新民,二营四连上海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九七八年冬 </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选自罢工日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邓耀堃</span></p><p><br></p><p>编者按:大风起兮云飞扬。成都知青邓耀堃在一九七八年冬季那场十三团知情返城运动中,勇于担当,被二营知青推举为罢工领导人之一。下面的日记是他当时的原始记载,反映了二营知青参加返城运动的部分过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年那场知青返城运动值得我们永久回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邓耀堃</p><p><br></p><p> ……</p><p> 十二月二十四日</p><p>天亮了,东方黎明刚冒出头,各连队知青都早早起床了,比平时出工还主动。为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但又表达不完全。有些人甚至连觉都没睡只盼天亮。</p><p> 二连的知青昨天到营部来游行了一圈,并联合综合队、一连知青在机务队的空地上开了一个会,一是商量今天上平原县城的具体行动方案;二是造声势,希望机务队的知青也出来响应。但机务队知青也许考虑到其工种在农场的优越性,因而顾虑重重,没有站出来。其实参加罢工的知青里,也有不少人有顾虑。</p><p> 还是二连知青来得快,当时就有二十多人首先走路上平原去了。</p><p> 今天的情景很动人,昨天签了名的知青都出发了。人们使用用各种交通工具,走路的,骑自行车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路上比逢年过节赶街子都热闹。</p><p> 上午十点半左右,参加游行的人群集聚在总场门前的草坪上,路边摆放着“我们要回家,骨肉要团聚”、“还我户口,还我青春”等大幅标语。一营和总场直属各单位知青早已到来,我营除三连的知青还在路上,其余各连队基本到齐。</p><p> 十一点钟游行开始。一路上口号声此起彼伏,如浪如潮,队伍相当有纪律,四人一排,抬着标语向县城走去。今天正好是街子天,少数民族赶街的人很多,熙熙攘攘,他们露出惊奇、不解的眼光看着游行队伍。游行期间,没有一个知青离开队伍去串饭馆、商店,人们都为游行队伍的组织有序、纪律严明发出称赞声。</p><p> 队伍走到县粮食局门口坐了下来,由二营的秦禄英、一营的康纪寅、龙大庆上台讲演。他们讲述了知青们来到边疆后的种种经历和遭遇,泪血沧桑,生动感人。参加集会的知青、包括很多地方上的少数民族深受感染,都流下了眼泪。</p><p>邓耀堃认识盈江县知青办主任张大俄。这天张大俄也在现场围观,他忍不住对邓耀堃说:“平时看你们农场知青像土匪一样乱来,今天看来误解你们了。没想到农场知青这么苦,你们真的受苦了……”</p><p> 我们知青的行动,得到了地方上的同情和道义上的支持。</p><p> 二营三连由于步行的居多,加上出发晚了一点,到平原时讲演基本上快结束了。他们到后很有秩序的加入游行行列,跟随着大部队一路呼喊口号回到总场。中午饭在总场吃,饭后由一营知青代表向总场要车,把各营知青送了回去。</p><p> 今天的游行集会大约有六、七百人参加,以一营、二营知青为主,三、四营知青还没有全部行动起来,只有逗留在总场、县城的少量知青参加。</p><p> 会后,各营知青代表进行会晤,并临时由各连队推选出几名代表,通过简单商议,决定一营派出小分队声援四营,二营声援三营,这样把整个十三团的知青全部发动起来,共同为实现返城而努力。</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作者:邓耀堃,二营综合队成都知青)</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悟命运</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国黎 姜建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时运盈江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垦畔伙伴侣伴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依为命靠真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命运使然各东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高海阔由自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扬帆再度启新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力转命运成运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过程转进程。</p><p><br></p><p> 时运来自社会,命运始自家庭。所谓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少小离家不由己,结伴屯边成知青。生活苦涩无指望,好在还有纯真情。“谢谢你给我的温柔,帮我度过那个年代。”屯垦盈江畔,如音乐诗人李健的“贝加尔湖畔”,畔生伴,伴生情,不仅滋生了农情(包括农友情、农场、农村、农业以及大自然),还润生出伙伴的友情和伴侣的爱情。回城适逢改革,新路取自脚下,命途自定我控,人生扬帆新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周国黎、姜建军</p><p><br></p><p> 几句白话,尝试概括了个人对知青命运的感悟。知青的人生历程,一般都分为两个有断层的、截然分明的阶段,比如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前后之间鲜有连续性。几句白话的上阕,表的是“感”,比如感受和感情,时运和命运;白话的下阕,思的是“悟”,如自由理念,“由自”倒着念就是“自由”。泰戈尔说过:“对善思考者,人生为喜剧;对凭感觉者,人生是悲剧。”知青的命运,也多为悲喜两重天。对个人而言,命运是主题,但运命是中心思想。由受命运摆布,到自主运命,我的命运我做主。“过程”是一种量变,是一种量的积累;“进程”是一种导致质变的、不断否旧更新、屡创新高、持续深化的无尽进程。</p><p>(作者:周国黎,四营六连北京知青;姜建军,四营六连上海知青)</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纪念赴云南50周年撰文</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时应谦</span></p><p><br></p><p> 己亥之年,立夏已过,小满未至,梅月十一日,乃公元2019年5月15日,我一行于1969年5月15日离京赴滇北京知青,计26人,共聚于雁栖湖畔“观山邸”酒店,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盛年不重来。应谦虽愚鲁不堪,然心情澎湃,情不自禁,敢冒众兄之大才,撰文以记之,权作引玉之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时应谦(图左)</p><p><br></p><p> 半个世纪前的今日,乃我众人当年被发配滇西“接受再教育”肇始之日。从此我一众“无知青年”,离乡背井,告别父老,进入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呜呼哀哉,风萧萧兮燕山寒,青春一去兮不复还。北望帝都万水千山,心有驰骋而不能返。昔诸葛孔明七擒孟获,因所在瘴疠之地,水土不服,不得已而对孟获七纵。而我辈则来此生根开花发芽结果,正所谓“昔日京城纨绔穿街走巷,从此山区老农种地插秧”。</p><p> 韶光荏苒五十载春秋,青春易逝半世纪年华。有劳倪海平,冯文阁,何琴芬诸位倡导,组织,安排,又有诸位鼎力支持。诸兄弟欢聚一堂,对酒当歌,相谈甚欢,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众姐妹和谐共桌,把酒问盏,畅叙友情,道不完的家长里短。</p><p>首日大餐,晚烧烤,夜笙歌,次日游览,再大餐,恨似箭光阴如白驹过隙,愿蘸血友谊同兄弟之情。</p><p> 虽月盈则亏,盛宴有散,两天的欢聚终于到了依依惜别的分手时刻,然而我们坚信,今天的分手是为了明天的再聚,今天的离别是下次聚会的开端,我们也许会走向四面八方,也会到大洋彼岸,然而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附打油诗二,以飨诸位:</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何如初相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烟往事似眼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面桃花少年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翩翩起舞美娇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奈时光似影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年终成老翁媪。</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佝偻蹒跚步履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满脸褶皱无颜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然有心意似当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悠悠苍天永无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诸友不相见,貌似参与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惜别君未婚,京城纨绔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再聚首,儿女各成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握手把酒欢,家务话短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朝离别后,天地两茫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时应谦,四营六连北京知青)</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三团古体诗词荟萃:</b></h1> <p><b>曾岩作品——</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曾岩(图前排右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定风波】• 和子成人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屯垦四年再戍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骑披甲守重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置身险境不畏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服,携手登楼把酒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别已入中军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离殇,往来长叙酒常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缨未许挂冠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犹记,平头报国扫狼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从军行六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边城煮酒</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忆边城酒肆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壶浊酒论平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醺低唱将进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生我才何时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前哨探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守腾越第一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枕戈待旦老林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绕行百里寻战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望白杨伴孤烟。</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军同僚</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年辍学同务农,</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路从军不像兵。</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戍边砥砺知奋进,</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入中帐做白丁。</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兴边立命</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幸遇贤哲栽培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派驻边屯督军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久不服轻边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命为边修正名。</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地相知</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困极边志未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吾随重兵向南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挂冠解甲思报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此两地心相知。</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边立说</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烽烟四起边情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兴废无据谏言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了却功名做学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边立说用笔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曾岩,四营四连北京知青)</p><p><br></p> <b>蒋人方作品——</b>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蒋人方(图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摊破浣溪沙】• 忆石灰窑</b></p><p><br></p><p>叠嶂层峦月似钩,横斜遥曳小溪幽,四野萤飞悄声寂,似流星。</p><p>窑火逼人胸骤暖,夜风吹背冷于秋,万籁无声空怅惘,是乡愁。</p><p><br></p><p>注释:我在石灰窑干过半年,夜里一人烧窑,仰望星空,思绪万千。</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城子】• 离家</b></h1><p><br></p><p>一声号令万家惊,少年行,任飘零。父老送儿,回首泪不停。</p><p>秦岭云横滇贵险,澜沧水,再兼程。</p><p><br></p><p>西窗月透客犹醒。至亲情,母叮咛。严父衰颓,难忘泪盈盈。</p><p>尽上心头难入梦,蛙声静,雁孤鸣。</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钗头凤】</b></h1><p><br></p><p>车轮咽,悲声切,少年辞父啼不歇。</p><p>残阳血,关山越,断肠千里,望乡愁绝。别,别,别。</p><p><br></p><p>盈江月,竹楼缺,草庐高唱穿云裂。</p><p>清浆烈,旅思灭,相怜同病,百杯不竭,冽,冽,冽。</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秦娥】</b></h1><p><br></p><p>汽笛咽,知青梦断盈江月。盈江月,年年聚会,岁岁伤别。</p><p>澜沧江上涛声切,故知旧雨飞鸿绝,飞鸿绝,允燕残照,叠水腾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蒋人方,四营四连北京知青)</p><p><br></p> <p><b>金子成作品——</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金子成(前排右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插秧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盈江雨季来,一年农事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畴犁唤醒,引泉待禾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耙田催牛紧,挑秧雨进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挽裤入泥沼,插禾比肩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子初试田,劳累苦难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淋周身湿,日晒皮尽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蚊蝇虽无多,蚂蟥频频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日退为进,躬身何无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辛勤半月余,青苗渐满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憩抬望眼,江风入襟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山云嵌碧,白鹭影徘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竹寨依稀现,傣歌悠然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耕牛遍平野,蓑衣对对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决战不畏艰,春去秋复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伐木歌</b></p><p><br></p><p>年尾聚会,与大勇追忆往事,随命将我俩当年进山伐木一事遣入词中。余欣然领命,晨起特作伐木歌。遣词造句间,深感兄弟之情,意犹未尽也。</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收谷入库,冬樵斧进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伐木何处去,层峦叠嶂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尽犹未至,坡陡待攀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远林木密,壑深云气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陡搭窝铺,临溪起炊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起惊山鸟,夜眠听潺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运锯叶摇落,挥斧声入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树应声倒,裁节复直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劳作一何累,终日汗不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力虽透支,心境亦坦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晚餐互勘酒,小憩双递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闻山外事,饭后棋一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环顾岩崖秀,俯察潭涧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来林喧闹,雨至水缠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伐木深山里,三月不思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金子成,四营四连北京知青)</p><p><br></p> <p><b>倪海平作品——</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倪海平</p><p><br></p><p>注释:已亥季秋,赴滇过蓉城,蒙支边战友、成都知青盛情款待,欢游名胜,留饮三日方去。当年情义尽显而愈浓,此情此景长留吾心,赋诗以谢之。</p><p><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言诗二首</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岁当七秩不辞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欢欣到锦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执手相看皆笑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举杯共祝尽豪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冰父子宏图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昭烈君臣大业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去经年终可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华惟愿诉衷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11•</p><p><br></p><p>注释:蒋兄人方归国,诗友欢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以诗助兴。</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乘风万里故园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喜诗朋恋旧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盏笑谈多少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狂年少是知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渠田作垦伐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俱可唱吟入歌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得赋清闲观落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学陶令做仙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1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倪海平,四营四连北京知青)</p><p><br></p> <b>杨秾作品——</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杨秾(图右二)</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边疆往事》五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离 京</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少小离家垦戍边,</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爹娘不舍夜难眠。</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孩儿一别隔千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月何年返故园?</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别 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行东北我西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使音书鸿雁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同学与挚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别相送泪涟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插 秧</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赤足裸臂走泥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沐雨迎风彻骨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簇禾苗千粒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始尝农稼苦与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打 谷</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月骄阳胜火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边稻浪泛金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惊天掼斗咚咚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马急驰运谷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割 胶</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晨起割胶伴晓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林雾锁路朦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潸潸白乳随割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挥汗胶园鸟未惊。</p><h1><br></h1><p>注释:掼斗——为旧时江南一些地区用于稻谷脱粒的农具,木制、状如大斗,农人在田间将割下的稻穗甩打在斗内脱粒,会发出咚咚的声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杨秾,四营七连北京知青)</p> <b>赵丽慈作品——</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赵丽慈</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律 • 仿佛又见月儿弯</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华新韵】</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纸页微黄边已卷,</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又见月儿弯。</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开正遇风云猛,</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霁方知雨雪寒。</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段清贫一段苦,</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生零落半生难。</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觉数载匆匆过,</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底茫惚涌巨澜。</h1><p><br></p><p>注释:茫惚,犹恍惚。茫,通“恍”。 </p><p>后记:远在云南边陲的朋友寄来了一份意外的礼物,那是当年作为知青的我们,在云南边疆屯垦戍边时自北京市粮食局转到盈江农场的粮食迁移证。每位北京知青都有一张。无独有偶,微信群里又传来一份当年的工资表,陈年的纸页,已经皱皱巴巴。看见它们,不由得久远的记忆再次涌上心头,想起边疆夜空中弯弯的明月,想起那一段想忘却却怎样也忘不了的时光……</p><p>2014.05.15初稿;2020.01.06修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行香子】• 月常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词林正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星月飞旋,常忆当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浮云若、聚散天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帘隔断,一碗同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少时难,壮时苦,老时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生错过,今生结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叹时光、弹指飞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轻云淡,海阔天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君常笑,觞常举,月常圆。</p><p><br></p><p>后记:2017年5月15日是我们赴滇48周年纪念日,部分战友小聚,半世因缘延续至今,珍视友情,填词一首为记。</p><p>2017.4.18•农历丁酉鸡年四月廿三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绝 • 烟雨年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戍边近五十周年有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水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十春秋碧血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眸不禁泪湮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声令及人千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年华烟雨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05.16</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酉鸡年戊申月乙亥日于北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唐多令】• 再回眸</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词林正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叶满山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情似水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几十年、犹记毛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热带草丛藏故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能忘,岁悠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盈江水南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林犀鸟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牛铃、绳系纤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谷酒老烧同品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终又是、再回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后记:金风送爽,上海知青申麒四珍敏华等战友来京旅游,我们在北京大亨酒楼为她们接风,席间畅谈,忆往抚今,感慨万千,成此小令。</p><p>2018.10.10•戊戌狗年壬戌月乙亥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卜算子】• 思念</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给远方的马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姐在彩云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妹在长城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水迢迢不见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叠影于心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远盈江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刻下青葱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愿今生再有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晤叙偕行墨。</p><p><br></p><p>注释:</p><p>晤叙,见面叙谈;</p><p>行墨,指文字或诗文。</p><p>后记:疫情期间,当年的知青伙伴、远在昆明的马姐嘘寒问暖至真至爱,情暖心田,亦借此首填表达对所有知青兄弟姐妹的怀念。</p><p>2020.3.11•己卯月葵丑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赵丽慈,团部宣传队北京知青)</p> <b>蒋佑慈作品——</b>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蒋佑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诗三首</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战天斗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天奋斗乐无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州适有造化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滚滚红尘霄汉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汹汹浪涛江海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道周行何曾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果循环古今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从当年荒唐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少荒唐笑谈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赠知青朋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蒙童初解三字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遣向溪山万里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上敕书亲赐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闾阎相唤是知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都小邑伤离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鄙野穷乡忆王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凄凄往事莫回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首已是百年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寄上海及北京知青</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发相逢酒一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葱茏岁华诉从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悲风猎猎思燕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雨霏霏忆江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埔滩头激流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定河边晓月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年羁旅滇中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几度梦魂入乡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蒋佑慈,四营五连成都知青)</p> <b>唐金玉作品——</b>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唐金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醉花阴】• 忆五十年知青岁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词林正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脚印绸缪风尘敲,迷惘忧愁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十忆周年,岁月知青、倾却韶华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铭心刻骨魂牵绕,七彩边陲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拾梦逝青春,落笔浮香、厚重流年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唐金玉,一营七连成都知青)</p><p><br></p> <b>杨丹敏作品——</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杨丹敏</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念奴娇】• 黄草坝</b></h1><h1><br></h1><h1>橙黄绒毯,嵌翠峰深处,云浮如障。</h1><h1>倚栏登高临画卷,满目繁花风漾。</h1><h1>牛马闲逸,溪潺叽鸟,笼树青罗帐。</h1><h1>绪潮翻涌,山川水阔无恙。</h1><h1><br></h1><h1>笃志儿女多情,承愚公韵,旌帜挥高亢。</h1><h1>壮志豪情吾辈事,崄峻天涯南疆。</h1><h1>植禾春晖,秋阳镰稻,暗换青春怅。</h1><h1>纤尘百陌,常萦梦辗难忘。</h1><h1>(作者:杨丹敏,二营机务队成都知青)</h1> <p><b>张肇礼作品——</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盈江之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江蜿蜒彩如练,江湾竹筏天水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岸芦苇扬飞雪,一行白鹭戏银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绿山色遥凤尾,雾霭晨曦生紫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林叠嶂藏榕树,云纱缥缈绕青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水抵达虎跳石,惊涛裂岸掀波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恰是雪龙困峡谷,壮似飞虎腾山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击漫天呼彩虹,浪掀绝壁揭珠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跃入水洞雷霆起,巨石横叠几成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过秋来水趋缓,波平水碧映空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猴野鹤常相随,翠竹芭蕉争俏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灵水秀江如镜,人来车往赶街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盈江潺潺几多水,悠悠无限鱼雁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张肇礼,四营七连成都知青)</p><p><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团部宣传队节目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饭票</h3> 编者按:<br>十三团各连队的知青名册征集完毕,从汇总情况来看,遗漏的肯定不少。请广大知青们仔细观看并核对本连队的人员名单,如有遗漏、名字笔误等地方,请及时告知,便于修正。<br>需要说明的是,当年有少数知青到边疆时,没有分下基层连队,而是直接留在团部或团直属机构,请相关朋友核对一下,予以补充和调整。<br> <div align="center"><h1><b>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盈江)十三团</b></h1></div><div align="center"><h1><b>知青名册</b></h1></div> <p><b>团 直:(33人)</b></p><p>昆明知青:李昆元 刘勇星 杨文祥 李洁英</p><p>上海知青:</p><p>邵长乐 黄汉清 唐小龙 陈文良 丁康平 操祥梅 劳小妹</p><p> 张兰英 薛培珍 吴桂芬 张淑珍 焦云娣 许时立 张银康</p><p> 周国平 韩荣华 </p><p>成都知青:</p><p>王 莉 沈建平 董玉华 马淑琴 李雪梅 吴敏英 张建华</p><p> 董 影 陈龙明 林豫宁 吴 军 郑 冲 张晓刚 周建胜 李木生 公为平</p> <p><b>一 营</b></p><p><br></p><p><b>一营营直:(3人)</b></p><p>昆明知青:纳运昆 马 明 易学昆</p><p>成都知青:罗忠富</p><p><br></p><p><b>一营一连:(49人)</b></p><p>北京知青:</p><p>罗毅东 阮连泽 刘忠元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忠兰(与一营三连重合)</span></p><p>上海知青:</p><p>周佩君 刘梅翔 王龙妹 缪 斯 陈金鹤 王福仙 陶明华 </p><p>马卫中 邵新华 胡望远 </p><p>成都知青:</p><p>马传芳 刘素君 唐庆华 刘明芳 冷奇桂 魏志华 李 英</p><p> 翁翠华 陈琼芳 杨建明 黄立富 郑立成 王刚勇 王伟嘉</p><p> 李再国 周万俊 吴德华 李前富 朱桂华 刘克林 张德平 </p><p> 郭玉茹 李全英 郭汝菊 王善英 王安平 周国平 鄢家群</p><p> 雷明生 姚世伟 陆成龙 高国松 魏全华 陈庆华 高维芳</p><p><br></p><p><b>一营二连:(105人)</b></p><p>北京知青:</p><p>韩国华 马继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陈文博(与一营八连重合)</span> 赢家骏 李国保 周文序 任俊生</p><p> 孔庆颐 罗毅东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赵伯阳(与一营三连重合)</span> 袁新琛 王玉焕 王宝玲 王燕丽 </p><p>刘建平 刘翠年 刘凤楼 刘宝丽 彭爱琴 田玉芬 陈文华</p><p>杨美丽 吴金玲 英福兴 斯琴巴托</p><p>上海知青:</p><p>王祖涵 孙福宽 伍应生 范俊杰 黄建平 王宏祥 陈宝康 王小龙 朱培民 陈小龙 蔡民仪 舒伟光 孙广华 汪定悦 陈宝妹 王翡珍 孙友兰 应 雯 王月琴 王维华 朱桂花</p><p> 章凤秀 袁培培 王春莲 吴瑞红</p><p>成都知青:</p><p>吴厚基 周天一 赵玉龙 江品习 彭 泽 龙大庆 常序西</p><p> 张时俊 池汉文 张国兵 高凤祥 谢文贵 林胜明 黄显召</p><p> 赵永毫 谭文灿 孔川望 袁虎国 林在福 沈友明 江 平</p><p> 青定茂 范南俊 叶 建 马丽媛 冷玉清 秦学华 李凤英</p><p> 赖会蓉 陈毅勋 牛秀兰 赵开碧 宋定军 邓在玲 刘会玲</p><p> 詹良英 王成芳 黄 静 郝佩玲 张红帜 宋 英 黄运华</p><p> 代和平 罗世华 徐宏秀 沈明慈 王德玉 吴荣英 吴树垣</p><p> 陈德清 苏严述 杨序明 杨素清 李代敏 李仙玉 庞昌敏</p><p><br></p><p><b>一营三连:(83人)</b></p><p>昆明知青:王宜精</p><p>北京知青:</p><p>陈小明 洪 霖 李山平 岳继生 阮连泽 罗仲斯 金幼文 赵丽慈 李 蓉 张欣生 李淑宜 李淑兰 洪白露 白秀云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忠兰</span> 宋宪文 甘昌进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赵伯阳 王 彦(与一营七连重合)</span> 鞠惠芳 戴晓岚 唐婉若</p><p>上海知青:</p><p>李怡波 秦玉春 徐小弟 孙秀英 仲白苹 张洪康 张智敏 刁春凤 秦 薇 陈 瑶 曹春旺 张国忠 </p><p>成都知青:</p><p>潘正富 童福金 符顺华 符顺建 董德华 阳运权 冉 斌 杨正全 李顺平 张运林 张维生 廖仁远 姚月玲 杨丽琼 罗绍君 刘素慧 黄栋梁 廖秀珍 冯秀云 汪秀英 崔元珍</p><p>周 勤 张小岚 黄文祥 谢明德 唐伟略 盛仲钧 朱桂蓉 欧功南 吴文光 唐德全 杜德光 舒殿桂 王三春 万琼霞 李安琼 钟建华 辛玉桂 钟定渝 郑永明 吴兴义 周松柏</p><p>蒋治业 陈文兰 闫新中 苏道芬 张国范 杨帮消 羊仲林 </p><p><br></p><p><b>一营四连:(86人)</b></p><p>昆明知青:</p><p>刘来瑄</p><p>北京知青:</p><p>李建忠 王建雄 张满堂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王佐伦(与一营六连疑似重合)</span> 张立群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黄文琪</span>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与一营七连疑似重合) 梁德洋(与一营八连重合)</span></p><p> 任志成 王荣尊 王荣先 章佩芳 闫景平 谢和平 国 帷 莫娃宁 周燕英 戈英华 卢成敏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育洁(与一营八连重合)</span> 刘季平 田幼敏 申颖华</p><p>上海知青:</p><p>牛云虎 申孙麒 夏梦兰 徐慧庭 徐伟庭 席仲勋 鲁圆圆 陆舜华 黄莉荣</p><p>成都知青:</p><p>梁生林 雷元凤 许梦龙 王蓉城 闫家全 谢建文 赵宽成 杨隆书 苏财元 杨选冶 蒲修元 颜克贵 杨仪忠 程进魁 胡明生 余国兴 李良成 裴 建 裴 毅 刘 福 王平均</p><p> 康纪寅 钟泽清 孔繁前 蒋培根 林长友 林世昌 曾祥蓉 赵玲丽 唐玉明 李玉华 蒋润芝 刘素华 刘桂华 黄定惠 王知明 祝素芳 陈世华 袁桂芳 李泽蓉 孙铁范 傅桂芳</p><p>魏小平 王云湘 任志洁 陶筱蓉 易兰珍 杨琼华 程玉琴 汪秀云 樊用芳 陈德萍 彭玉清 陈梦琳 邹恒芳 </p><p><br></p><p>一营五连:(49人)</p><p>昆明知青:</p><p>李枝芳</p><p>上海知青:</p><p>周有权 王广凤 朱乃英 李国玲 王 宁 薛绍忠 赵烈建</p><p>成都知青:</p><p>刘俊明 黄满华 杨建蓉 付秀华 李忠全 罗君燕 王文美</p><p> 孔繁贵 曾忠明 林德蓉 徐世芳 冯 凯 宋素芳 黄万国</p><p> 吴炳生 朱玉起 巫丽彩 胡蓉慧 何 媛 陈 君 吴桂琴</p><p> 冯光慧 周伯勋 谢蓉君 许声和 周素群 徐玉蓉 王绍君</p><p> 罗忠富 周修模 李华武 廖 俊 邓卫东 伍长贵 封卫清</p><p> 黄蓉城 周华明 王运蓉 左少云 裘守贵 张 红</p><p><br></p><p><b>一营六连:(39人)</b></p><p>北京知青:</p><p>王保琴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 伦</span></p><p>上海知青:</p><p>童宝妹 李甘庆 谢昌志 郭天胜 沈恩惠 倪丛光 李荫生 成大用 刘四珍 施敏华 陈树华</p><p>成都知青:</p><p>周世龙 吴志福 李素群 李玉群 杨素群 戢华云 甘至云 胡 诚 毛丽维 罗祖群 曾寸英 李雪冰 万秀芳 李桂华 倪丛光 李荫生 苏根荣 王自琪 阙良全 陈贤忠 欧有富 谢叙伦 何传根 孙子健 王世林 曾芝仪 林国龙 林 志 胡华旋 王学红 向宁成 古代蓉 田小文 王守平 蒋天富 肖玉珍 杨素平 张足兰</p><p><br></p><p>一营七连:(52人)</p><p>北京知青:</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文其</span>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 彦</span></p><p>上海知青:</p><p>毛燕珍</p><p>成都知青:</p><p>黄向全 夏代忠 李应发 周光华 张英选 王忠贤 殷跃晨 宋英宝 蒋伦学 张继蒲 叶成其 彭素仙 葛畅枢 张世力 张玉美 罗春芳 刘建初 余有芬 于素华 谢富珍 莫开成 </p><p>张金娣 王秀英 戴俊福 陈素英 甄 青 冯忠富 黄金华 汪和平 向发军 王道容 钟国英 唐金玉 杨渝秀 唐生竹 龙月明 吴传明 吴志军 毛国蓉 刘云清 曾秀群 程历建 </p><p>陈德志 曾晓林 杨光秀 吴蓉休 郎建新 王维军 李天富 李凤群 王定洁</p><p><br></p><p>一营八连:(105人)</p><p>昆明知青:任至贤</p><p>北京知青:<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王玉杰 梁德洋 陈文博</span> 申颖华 </p><p>上海知青:</p><p>张文虎 舒伟光 </p><p>成都知青:</p><p>樊白素 陈丽君 姜春华 潘忠明 洪兰英 兰家玉 李素芳 周春芳 李开俊 乔锡明 崔新华 陈孟萍 靖树奇 冯正华 廖桂金 廖白承 何小龙 孔庆宝 车长发 黄明学 唐官富 </p><p>张敦厚 田长明 李远齐 霍学明 罗会长 黄忠良 黄援朝 孟锡富 张朝富 罗长久 张忠明 邹厚元 张林薇 赖丽仙 包奕明 倪素兰 刘新珍 梁庆友 许国庆 余和元 薛定光 </p><p>周家禄 陈荣根 侯金成 赵长浦 杨冬生 曾祥富 陆真华 蒋厚成 郭成忠 黎新国 谭 荣 许明芳 赵宝来 李锡模 陈金玉 易秀芳 许卫荣 何立筠 梁丽娟 朱淑英 郭双芝 </p><p>江明志 李家强 罗蓉秀 刘德培 赵世玉 方 钢 王会东 尹由新 葛向东 王玉华 郑大龙 刘绍武 张本厚 詹汉章 罗太生 甘玉英 谢富态 张良贵 张桂文 宋洪海 顾正芬 </p><p>刘建初 胡华高 罗成新 黄渡全 赵天金 林建伦 黄召富 汪胜国 廖光华 叶光华 樊再德 胡宪秋 王 红 杨国君 徐广志 黄正南</p> <p><b>二 营</b></p><p><br></p><p><b>二 营:(6人)</b></p><p>昆明知青:</p><p>陈祖成 杨朝富 刘永柱 李枝珍 张永群 杨万忠 </p><p><br></p><p><b>二营一连:(93人)</b></p><p>北京知青:</p><p>赵庆颐 曹毓凯 席振忠 韩燕平 刘耀伦 张正汉 果 源</p><p> 赵元生 郭 琪 石学森 乔善志 贺国强 李德生 靳文新</p><p> 方 平 王洪革 智 扬 武 踞 马家骥 车凤来 王 军</p><p> 张祖昌 王崇信 李世富 王 炎 石树信 王守昌 胡燕正</p><p> 陈宏飞 贾文真 贾文英 钟凤村 王 荷 任文慧 费安红</p><p> 李 英 姚全芝 胡 奇 陈敏卿 刘淑燕 唐玉珍 王月玲</p><p> 赵慧君</p><p>上海知青:</p><p>谈凤武 席建行 沈金珠 蒋红芳 徐政军 陈盘祖 肖元鸿</p><p> 黄国平 郑新民 叶桐庄 赵文俊 许程云 涂世民 张依群</p><p> 沈剑雄 沈剑风 史育红 陈丽惠 蒋绮雯</p><p>成都知青:</p><p>岳 华 徐国珍 刘跃芳 蔡琼祥 钟 慧 刘玉珍 杨 旭</p><p> 曾 丽 樊钦碧 王定芳 陈治敏 赖新蜀 成孝蓉 郭治成</p><p> 叶成云 姚若琪 刘明全 毛先军 陈庭华 汪玉彬 代德宁</p><p> 宋怀智 施跃明 高远林 罗明康 魏锦谦 罗隆强 彭帮明 </p><p>张泽训 奉培世 黄连荣 </p><p><br></p><p><b>二营二连:(119人)</b></p><p>北京知青:</p><p>赵淑燕 赵 红 吴 晖 张 红 刘 凡 刘静业 梁凤兰</p><p> 梁晓彤 项长生 范淑华 林 正 杨家傲 吴炳真 张宁新</p><p> 张建国 张 瞄 鄂世钧 李文远 刘全心 张 延 张守华</p><p> 李艳舫 李志焕 吴京奇 余永宽 马杰超 邓援朝 张宏武</p><p> 张秀珍 马淑香 朱海琴 朱秀云 苏云迁 于永英 魏在群</p><p> 张国良 曹 力 赵苏敏 杨秀茹 赵宝裳 马艳华 郭永莲</p><p>上海知青:</p><p>张容男 诸惠琴 诸惠萍 戴福美 方基清 厉德豪 徐志雄</p><p> 曹冬亮 王绍宗 曲 勇 李金元 张大龙 黄建国 薛雅秋</p><p>成都知青:</p><p>张万春 冯成云 江国聪 林兴成 陈建福 陈立宪 付小平</p><p> 李应斌 郑宪章 甘世其 王三泽 苟玉林 吉怀富 张小春</p><p> 王德云 钟昌喜 蓝兴才 肖洪坤 徐德云 吴壁照 周平德</p><p> 曾长明 曲庆忠 廖遵林 曹源让 曹明富 谢忠全 陈家聪</p><p> 解春光 黄家全 赖文全 毛世贵 朱静安 冷祥德 赖永安</p><p> 覃昆祥 李常云 廖维智 宋振川 郭德林 王国才 毛代沱</p><p> 孟宪武 秦进忠 孔祥林 段绍成 帅明建 唐志文 李能淑 </p><p>唐惠卿 车先蓉 张君蓉 魏泽蓉 杨清贵 刘玉华 施玉茹 </p><p>彭远辉 冯世英 吴德香 税群玉 叶培华 张先俊 尹春华 </p><p><br></p><p><b>二营三连:(107人)</b></p><p>北京知青:</p><p>武尚明 张蕊华 李光珍 邢志琴 王勤燕 边秋立 李慧捷 </p><p>刘阿霞 王瑾卿 蒋庆和 陈 杰 马秋华 宁 林 王 燕 </p><p>于秀玲 李廼英 李嘉茹 吴小柏 杭 建 王惠卿 李天民 </p><p>许铁军 张五月 徐小和 王 龙 李国庆 王斌学 顿英俊 </p><p>王 昶 李乃英 </p><p>上海知青:</p><p>卞龙英 刘莹珍 蒋维群 蒋依群 吴 军 陈惠群 倪金萍 </p><p>张大琪 管志才 林丽萍 陆琴珠 谢华国 </p><p>成都知青:</p><p>陸天强 程直鑫 陈伯立 宋立宪 程万云 吴臣修 范茂新 </p><p>冉代铨 杨贵金 邓跃堃 谢直俊 付 敏 毛 坚 刘振国 </p><p>江新辰 龙金发 周文超 张学林 乔文新 陈善云 黄 健 </p><p>郭铭友 刘玉勤 吴金泉 周作贵 沈晏容 谢 瑜 朱明全 </p><p>史其敏 任丽娟 国 英 唐素华 杜蜀辉 赵秋云 朱仁俊 </p><p>陈开基 唐成君 邓学凤 罗然惠 袁福珍 杨德珍 蔡陸光 </p><p>蔡陸明 陈家玉 蔡国华 邓丽彬 刘玉兰 杨文玲 毛汝群 </p><p>林秀辉 徐桂芳 吴志华 徐开凤 吴素群 陈孝兰 刘玉勤</p><p>崔小蓉 陈惠明 刘祖林 张秋全 张惠敏 张立明 闵春发 </p><p>王志放 付大余</p><p><br></p><p><b>二营四连:(124人)</b></p><p>北京知青:</p><p>胡 琪 陈敏卿 唐玉珍 朱秀云 郭永莲 张洪武 张国庆 </p><p>张 红 王宏革 </p><p>昆明知青:</p><p>何德华 石文娟 (均属调入四连)</p><p>成都知青:</p><p>唐义广 唐国端 赵金生 廖葵光 周成学 谢乔富 郑典云 </p><p>吴文君 许世元 付子忠 张 权 张志才 谭顺新 姜宗鑫 </p><p>邹德喜 刘高培 吴明海 范瑞桃 高跃刚 秦祖建 黄兰英 </p><p>孔树全 谢良成 袁红兵 罗明科 鄢炳洲 谢祖荣 袁大伟 </p><p>戴 汶 周先平 徐明建 曾正勇 严照龙 邱发强 蒋明利 </p><p>刘金文 陈金贵 侯兴华 王永富 王允涛 王俊凯 王成都 </p><p>王德森 王明忠 王云忠 王允中 谭红英 魏大琼 敖锡群 </p><p>王德芳 王晓兰 曾丽华 郑广东 任朝珍 和祥敏 华文玉</p><p> 李阳轩 李修琼 陈晓琴 刘兴群 陈春华 朱延敏 吴道蓉 </p><p>方吉珍 廖洪群 谢开云 张正华 张翠华 张友昆 张昌树 </p><p>卢素华 秦禄英 周稚玲 曾一群 曾素群 吴世群 郑素清 </p><p>范学梅 戴秀英 孔庆林 林德英 施春芳 赵秀枝 钱德辉 </p><p>何玉琼 熊庆明 黄成瑶 欧阳建军 欧阳光宇 </p><p>李观玉 李小妮 范金凤 付蓉碧 阮国清 施桂芬 万禄秀 </p><p>晏启芬 付国秀 周金秀 贺成英 卓新兰 胡体惠 吕中杰 </p><p>杨开裕 杨国彬 张世昌 刘朝会 施维良 范文金 陈小平 </p><p>武 踞 牛善成</p><p><br></p><p><b>二营五连:(29人) </b></p><p>成都知青:</p><p>肖笔书 熊志英 邵成英 郑富芬 梁福悌 蒋冰莹 毕雨霞 </p><p>陈娅文 宗月琴 向素华 谢惠英 黄素群 马建新 罗玉君 </p><p>梁蓉蓉 周 立 周利华 罗北川 冯建生 杨铭铃 陈松柏 </p><p>杨利强 任学富 张炼钢 张学树 甘正平 陈令怡 邱少蓉 </p><p>刘庆宁</p><p><br></p><p><b>二营六连:(114人)</b></p><p>北京知青:</p><p>邓援朝 于永英 顿英俊 苏云谦 王 炎 吴京奇 凌 玲 </p><p>成都知青:</p><p>陈亚姗 吴俊屏 余章蓉 刘元蓉 彭泽玲 苏玉英 李碧群</p><p> 陈群英 蒲在群 张芳惠 廖淑媛 邹金玉 李 蓉 黄宪蓉</p><p> 陈 红 龙秀英 彭素群 黄德群 赵德玉 林培愫 张俊华</p><p> 辜 琴 杨丹敏 钟顺秀 宋桂英 彭顺华 庞素蓉 黄俊蓉</p><p> 陈德华 胡永惠 王容辉 赵世英 王芝华 霍长荣 赵玉蓉</p><p> 卢勋茹 吴兴笼 陈玉英 陈容军 杨晓雪 魏英林 张德蓉</p><p> 王凤鸣 曾素华 谢素芳 熊忠玉 王水珍 谢嘉和 余清辉</p><p> 赵建设 侯庭昆 张清缙 张清绅 王成龙 潘绍明 杨孝全 </p><p>吴俊明 徐 卿 白时会 李志刚 李肇纪 刘茂生 李 刚</p><p>李 诚 蒋有明 张登全 李 平 王国才 黄 宪 李宏春</p><p>蒋 宪 黄志宏 李光远 秦小熙 陈喜平 黄金亮 周文钦</p><p>郑蓉生 李家仲 任世荣 王啟和 张国辉 魏志荣 李开庆</p><p>窝明生 叶康明 戢良军 李永强 罗迎春 李昌贵 海德富</p><p>肖新民 谢仕安 陈子明 冯孔寅 宋明德 赵正果 陈学云</p><p>江应华 马永春 毛思源 胥金全 郑志荣 彭秀平 扬其映</p><p>宋俊敏 周汉民</p> <p><b>三 营</b></p><p><br></p><p><b>三 营:(2人)</b></p><p>昆明知青:</p><p>赵延年 胡永青</p><p><br></p><p><b>三营一连:(74人)</b></p><p>北京知青:</p><p>王彦生 邝 东 刘贵玉 孟 玲 黄小林 韩淑芳 吴君一</p><p> 杨丽军 吕根玲 魏 红 梁斯昆 张静茹 王利华</p><p>上海知青:</p><p>孟隆英 陈方红 范雪梅 夏招娣 祝琴妹 韩荣华 赵智敏 </p><p>汪金荣 周根生 </p><p>成都知青:</p><p>刘绍琳 李远英 王 军 巫玉英 曹淑芬 黄德君 刘春子 </p><p>张丽君 潘豫庆 王淑芳 洪秀芳 李素清 张海清 江荣珍 </p><p>卢明凤 何 莉 邹筱琼 周代秀 左洪麟 刘荣泰 陈年平 </p><p>李国辉 田贵祥 施先林 张仁富 陈官贵 刘正中 周 卫 </p><p>刘建国 李佳华 黄仲华 杨国光 杨宝成 祝祥福 陈才能 </p><p>谭建民 许帮交 覃安康 贾制宪 黄世明 刘永红 陈伟勇 </p><p>赖文蓉 胡云发 师 锋 赵 岑 匡蜀慧 郑永健 罗国康 </p><p>郭志成 钟德华 谢建英 </p><p><br></p><p><b>三营二连:(61人)</b></p><p>北京知青:</p><p>余永昌 唐泽光 闫 建 柳金成 黄晓林 吕道郁 杨爱菊 </p><p>周建春 庞爱青 </p><p>上海知青:</p><p>姚俭雄 徐开君 张其威 朱煌章 杨秋燕 魏芳兰 王 坚 </p><p>谢秀丽</p><p>成都知青:</p><p>刘定远 陈青林 陈加明 胡德贵 谢原明 肖荣春 谢富民 </p><p>曾玉德 张建新 张意中 严达成 陶仲贵 蔡长福 孙国才 </p><p>干文富 付青华 曾达建 蔡长福 刘子华 钟素芳 梁慧云 </p><p>张吉素 李德碧 邹 红 郭玉珍 陈世群 李秀蓉 宋联芳 </p><p>许素芳 甘惠芳 胡长英 何祖蓉 杨义秀 汤会蓉 谢国秀 </p><p>刘魁英 申文敏 刁正权 钟家蓉 吴秀英 张 蓉 皮荣华 </p><p>吴 军 付孝德 邓志开 </p><p><br></p><p><b>三营三连:(80人)</b></p><p>北京知青:</p><p>戚心乐 邵文虹 李琴亚 葛慧丽 赵欣欣 赵继京 章 军 </p><p>张文军 苏秀萍 刘京生 王宝琴 高惠敏 李春英 李志清 </p><p>刘宝忠 关志勇 石凤琴 杨爱菊 杨爱兰 庞爱青 吕志文 </p><p>孟庆霞 </p><p>上海知青:</p><p>朱 年 许剑影 王宝忠 刘玉波 柳继龙 凃金海 王龙根 </p><p>屠金海 章惠敏 于林德 朱年琴 代祥明 付秀芳 郑静燕 </p><p>厥胜宝 张培伟</p><p>成都知青:</p><p>梁英明 杨泽荣 吴家荣 黄柞稻 董光全 廖 俊 谢正富 </p><p>胡友贵 陈义仲 陈长林 谢洪恩 严必章 郑时雄 胡安树 </p><p>张茂荣 王兴春 刘家富 徐良成 赵良成 余培元 邹继红 </p><p>施贵平 吴润莲 刘秀真 陈伦凤 裴永琪 卢安珍 刘虎群 </p><p>李君惠 黄重英 谢素芳 陈蓉惠 刘佳丽 刘跃华 胡恒蓉 </p><p>周德琼 王阿丽 严家海 凃泽华 王远碧 林云辉 王明秀</p><p><br></p><p><b>三营四连:(83人)</b></p><p>北京知青:</p><p>张铁豹 申英杰 王畔余 佟建生 赵宝安 刘世和 佟建萍</p><p> 李四庚 闫殿新 曹涤新 杨和平 徐小义 </p><p>上海知青:</p><p>张 伟 张 杰 魏锁灯 潘静芳 石 恒 李照梅 王云芳</p><p> 毛国珍 徐会影 高金珠 汪年青 惠霞英</p><p>成都知青:</p><p>邓福成 闫 奇 汪宝华 唐亚东 杨正荣 魏少强 郭荣昌</p><p> 郭能成 徐明全 徐继成 唐文忠 唐荣成 王化成 王新岳</p><p> 张德全 吴世桐 范成贵 曹永和 耿昌奇 肖忠宝 漆季全</p><p> 卫华京 江志隆 李长明 陈天德 周 旭 庄瑞典 董建平</p><p> 史锡敏 蒋明书 王友渝 张意忠 蒋爱民 廖勇进 徐秀贞</p><p> 赵玉堂 赵美玲 唐惠萍 刘济春 蒋春蓉 汤会蓉 张启荣</p><p> 高秀琼 晏世蓉 文蓉芬 周蓉芳 张米纳 申文敏 李宗明</p><p> 刘魁英 井淑璇 谢国秀 王俊英 史锡英 苏秀凤 杨俊芬</p><p> 许 嘉 张长荣 黄昌贵 </p><p><br></p><p><b>三营五连:(74人)</b></p><p>北京知青:</p><p>秦向红 杨素芳 张玉兰 金洪章 孙靖怡</p><p>上海知青:</p><p>周培兰 陈廷福 孙金龙 孙囡囡 朱亚敏 范福妹 张容美 </p><p>张新华 </p><p>成都知青:</p><p>向童方 张晓南 肖贤玉 肖渝平 黄元昌 郑兴实 王云安 </p><p>杨文富 赵 杰 潘显华 伍玉芳 黄海德 彭寄生 袁月斌 </p><p>李洪全 胡永忠 周家模 汤有贵 李 宪 彭子都 周忠惠 </p><p>乐德凤 汪潮湘 郭桂蓉 徐凤英 秦光荣 陈立彬 李岳培 </p><p>杨龙群 沈友华 唐春芳 张铁川 甘崇惠 杨跃志 陈学茹 </p><p>张洪权 李晓蓉 沈继毅 杨跃平 李书国 王永忠 张大忠 </p><p>曾庆华 段炳成 高正贤 马道成 蒋明珍 梁继成 于可光 </p><p>邓志全 熊方全 乔儒泉 马忠俊 朱新民 周斯蓉 曹蓉丽 </p><p>李植青 廖玉清 冯茂乾 魏天强 姜春刚 黄玉成 </p><p><br></p><p><b>三营六连:(35人)</b></p><p>成都知青:</p><p>焦素元 肖 劲 王建新 陈渝翠 郭志宏 傅玉兰 周建奎 </p><p>李跃东 袁淑华 张运长 罗丽萍 刘光华 孟建川 魏子贤 </p><p>宋玉秀 邓侯林 廖水云 李德明 彭清敏 谢素华 高凤英 </p><p>李荣绿 李 栋 陶继红 李明清 童崇毅 李德成 张明光 </p><p>曹官正 伍正旭 钟离曦 廖则正 汪长明 张忠国 张亭志</p><p><br></p><p><b>三营七连:(69人)</b></p><p>北京知青:</p><p>张文军 孙静宜 杨爱菊 杨爱兰 石凤琴 齐 泽 谢宗伟</p><p>上海知青:</p><p>梁丽芳 周丽华 </p><p>成都知青:</p><p>夏新胜 张国庆 何国枝 喻朝蓉 龚蜀蓉 周玉霞 何国芳</p><p> 隆燮兰 肖二萍 胡安玉 彭辉照 陈明华 余素珍 徐晓东</p><p> 黎仁礼 李龙珍 黄继芳 杨绍云 于桂华 谭玉芳 周仁琼</p><p> 陈德碧 侯建群 黄永清 马 谦 李开东 李应贵 李尚荣</p><p> 杨泽庆 杨月贵 杨建庭 孙 辉 张诗伟 陈同国 陈芝国</p><p> 周代金 周开学 周德平 龙明贵 邓长春 叶荣昌 黄庭明</p><p> 谭 伟 朱梦圣 王春生 冉小明 彭尚彬 苏有德 谢世荣</p><p> 李发贵 李世华 魏鼎鑫 卢安云 曲永全 顾金勇 米玉泉 </p><p>刘光明 徐俊才 王建新 谢富民</p><p><br></p><p><b>三营八连:(70人)</b></p><p>北京知青:</p><p>唐汉光</p><p>上海知青:</p><p>付秀芳 吴玉兰</p><p>昆明知青:</p><p>邹志杰 </p><p>成都知青:</p><p>李 建 吕守富 李国强 李友国 李幼玲 李贵章 蒋春林 </p><p>何开质 何志荣 陈 林 廖国璋 廖正昌 周炳德 文仁杰 </p><p>孙书安 罗耀辉 张同生 王保志 万雨富 张祖秀 董绍梅 </p><p>丁秀兰 吴 平 陈绍兰 陈文玉 禹秀英 吕香成 李福英 </p><p>周 莉 周小君 黄德春 李荣其 朱晓军 王成芳 刘玉芬 </p><p>李其君 马玉华 田雄珍 于淑华 霍丽琼 杨明淑 谭玉书 </p><p>徐林森 谯方进 周邦强 刘光富 韩 天 唐池民 邱禄林 </p><p>谢全岗 况昌华 李再先 周开学 邹开蜀 李佩民 朱正渝</p><p> 张邦云 张应富 陈国安 谢汉才 李成林 周炳照 谢富秋</p><p>陈继华 曾肖才 周全华</p> <p><b>四 营</b></p><p><br></p><p><b>四营直属:(2人)</b></p><p>钟弟杰 王丽云 </p><p><b>四营一连:(56人)</b></p><p>北京知青:</p><p>李沛钧 芮亚平 彭玉兰 刘淑玲 梁晓岚 董金辉 张长平 张润平</p><p>上海知青:</p><p>蒋云利 陈敏洁 许邦生 单甸春 洪邦信 赵芝文 罗 锭 </p><p>吴玉芬 许勍华</p><p>成都知青:</p><p>王龙顺 王付华 王中元 沈明华 胡合林 曹金元 余明选 </p><p>陈传勋 杨选富 杨作良 陈建忠 杨章明 王道蓉 徐桂蓉 </p><p>胡忠蓉 田永秀 彭光太 底树明 阮建新 吴永红 谭树贤 </p><p>王学莲 李世琼 兰 涛 范友君 王建蓉 沈绍英 汪玉林 </p><p>段华成 刘显春 唐华全 肖红英 康秀英 兰光荣 罗明直 </p><p>何仁发 李德容 陈池辉 刘俊辉</p><p><br></p><p><b>四营二连:(43人)</b></p><p>北京知青:</p><p>扈庆华 张慧文 康 建 任 隽</p><p>上海知青:</p><p>何琴芬 沈世光 严祖琦 张树林 苏炎明 马惠玲</p><p>昆明知青:</p><p>段美英</p><p>成都知青:</p><p>钟家斌 杨继林 戴树春 李文清 雷建生 汤成礼 肖宏利 </p><p>彭 进 林 聪 赵 青 兰毓芳 王海泉 钟克昌 黄长明 </p><p>王 班 史佳尧 张世明 甘小庆 庞仁辉 马蓉生 代爱平 </p><p>王万远 刘武云 吴子华 陈桂林 宋良建 陈金凤 谢万秀 </p><p>程秀蓉 周良俊 张家荣 崔立君</p><p><br></p><p><b>四营三连:(57人)</b></p><p>上海知青:</p><p>张木林 周月琴 周震民 陆金花 叶琴珍 何秀珍</p><p>成都知青:</p><p>白代昌 郭光友 胡章桥 胡正东 李德荣 阳思义 张永贵 </p><p>卢宗林 李朝玉 赵 萍 樊怀如 傅 英 叶 建 周禄民 </p><p>高明忠 刘新海 于 利 刘庆生 温新国 陆建英 钟弟雄 </p><p>朱迎伟 崔俊明 唐菊芳 李 静 罗跃英 吴少红 曾锡玲 </p><p>李文清 鄢成志 康竹建 申新生 唐国强 李新民 王永贵 </p><p>张永江 巫子云 朱新华 冯文忠 谢达会 何新玉 林惠芬 </p><p>陈显玉 张学彬 吴伯钧 郭洪云 陈文道 刘子贵 韦德宝 </p><p>张志国 陈良平</p><p><br></p><p><b>四营四连:(57人)</b></p><p>北京知青:</p><p>冯文阁 金子成 吕贤浩 吕贤淑 倪海平 蒋人方 曾 岩 </p><p>周大勇 郭炳君 侯景园 付合良 </p><p>上海知青:</p><p>陈大佑 冯新生 冯新达 王桂英 胡归芬</p><p>昆明知青:</p><p>王宝英、王家康</p><p>成都知青:</p><p>黄颂东 穆松林 邓培南 付安华 彭云祥 李贵清 胡德治 </p><p>李永成 贺吉秀 张素群 张锡荣 蒋云辉 郭宏志 王希荣 </p><p>乔晓东 章思玉 汪道义 凌泽雍 曹印侯 陈丽清 冯桂芳 </p><p>许礼秀 李良友 冯学贵 刘学万 王基成 李幼新 姚家庆 </p><p>李增富 陈水江 苏德嘉 赵 洁 王艾莉 陈昌其 游公秀 </p><p>温永和 罗毅文 谭桂珍 杨定伟 </p><p><br></p><p><b>四营五连:(51人)</b></p><p>北京知青:</p><p>周逸民 左建新 南永辉 汪培安 胡德隆 刘忠祥 王向东 </p><p>王英来 王学臣</p><p>上海知青:</p><p>陈康龄 王桥妹 钱亚娟 黄怀培 柏金凤 周培丽 汪 浩 </p><p>童幸义</p><p>成都知青:</p><p>汪文君 蒋佑慈 宋文庆 陈安玉 姚天成 高银照 杨存夏 </p><p>张远富 胡代萍 焦永红 陈开蓉 钟瑞芳 王运堂 张金明 </p><p>刘长明 唐松柏 李建军 张蓉宝 郭丽芬 曾桂蓉 向继平 </p><p>付尤建 付尤光 欧有元 刘绍友 黄维泽 贺有材 孙 斌 </p><p>刘桂芬 刘文涛 冯光荣 韩晓容 张国富 余荣祥</p><p><br></p><p><b>四营六连:(60人)</b></p><p>北京知青:</p><p>刘嘉明 袁 森 刘金铎 周国黎 陈伯洋 王建生 董志高 </p><p>张国平 张国庆 时应谦 </p><p>上海知青:</p><p>陈建宁 顾建龙 苏建国 姜建军 叶宁儿 陆锦华 沈娟娟 </p><p>李瑞镛</p><p>成都知青:</p><p>吕尧炯 代新民 龙云辉 汪祥国 万贵钧 张德金 吴茂森 </p><p>王端蓉 黄 红 詹子莲 黄秀群 林文中 郑昶中 吴希福 </p><p>伍明书 刘厚平 罗洪明 贾 夯 雷光华 冯盛兰 宋玉清 </p><p>吴国清 张容玖 陈亚先 沈建明 黄桂林 唐常国 易建国 </p><p>夏梦得 朱崇贵 薛久成 李 界 阮立聪 朱国庆 文和生 </p><p>闫建军 蒲松文 罗永舜 陈甫英 贺孝忠 冯海涛 吴光志</p><p><br></p><p><b>四营七连:(46人)</b></p><p>北京知青:</p><p>李翔鸽 王淑华 王佳利 高登山 赵志刚 杨 秾 任金玲 </p><p>袁淑香 徐燕冰</p><p>上海知青:</p><p>姜松柏 史有富 秦志龙 周龙华 黄培华 李扣珍 曹美君 </p><p>袁龙娣 徐玉华</p><p>成都知青:</p><p>张肇礼 邹建平 张界龙 罗连奎 申安利 廖文武 韩顺成 </p><p>黄解放 兰秀云 李 毅 宋琼瑶 韩长林 吴明友 黄 谦 </p><p>王小明 徐开秀 肖 凌 刘登文 彭彦华 彭明宪 刘水源 </p><p>孙益明 唐世楣 张家萍 王万群 李玉芳 周鸿英 李华容</p><p><br></p><p><br></p> <h1><br></h1><h1><br><br></h1> <br><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