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告别西宁,继续我们的自驾之旅。8月7日我们启程赴甘肃天水,准备参观麦积山景区。西宁距天水近700公里,经高速公路、省级公路,乡村小路,傍晚前直接到景区所在麦积村。天下着小雨,凉爽宜人。</p> <p>村里很清净,酒店宽敞舒适,少了青海一路旅游的喧哗和嘈杂,大家的心情轻松了很多。一起吃饭祝酒,庆贺我们接近尾声的顺畅旅途。</p> <p>8月8日一早,我们乘电瓶车上山,来到景区门口。</p> <p>仰望这高高的“麦垛”。</p> <p>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来之前没有想象,以为类似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前面有比较辽阔的空地,可以任由人们观赏。走近麦积山景区才发现,石窟是开凿在垂直的山崖上,层层叠叠立体向上的。这座高142米的麦积山孤峰因酷似麦垛而得名。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p> <p>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4百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后经历代朝廷(直至明清时代)及佛教高僧不断开凿和重修,形成如此规模。现有窟龛221个,泥塑、石刻造像7700多件,还有大量的壁画,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p> <p>麦积山上的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景色独特,令人惊叹。</p> <p>石窟分东西峰两部分,先在西峰半山腰合影。</p> <p>傍山而建的陡峭而简易的木梯栈道是游人观景的唯一通道,据说当年的匠人也是依此栈道进行劳作的,难以想象。</p> <p>麦积山石窟周边的风景很美</p> <p>麦积山景区除著名的石窟外还是国家森林公园,我们置身于森科氧吧之中,左侧观风景,右侧赏石窟,上上下下已不知疲倦。</p> <p>麦积山观景只能从东峰拾级而上,木梯栈道狭窄陡峭,只能单人通过。</p> <p>麦积山石窟共有雕塑石刻造像7700多件,大的石窟高达60多米,佛像高达16米,有的重达一吨多。小的佛像仅10多厘米。。</p> <p>狭窄的栈道高大的佛像很难从正面拍到全貌。</p> <p>石窟内端庄秀美和蔼可亲的佛像,向世人展示了诸佛祖慈悲为怀,拯救众生的形象。</p> <p>颌首微笑,亲切自然。</p> <p>也有凶神恶煞双目凝视的守护神</p> <p>佛龛里的雕像色彩艳丽,表情细腻,慈眉善目,亲切可人。</p> <p>但因为年代久远,损坏也很严重。近年来,国家拨款采取保护与维修措施,以减少损失,恢复原貌。</p> <p>极其珍贵的佛窟用纱窗纱门隔开,人们只能隔窗相望。</p> <p>登阶观赏珍贵的62窟。</p> <p>我们对佛教佛像都缺少研究,尽管导游做了些介绍,我们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惊叹古人制作技艺的精良。并为我们有如此璀璨的民族瑰宝而感到骄傲。</p> <p>东峰山下瑞应寺前再合个影吧!吾辈到此一游!</p> <p>下得山来,见到天水地方特色小吃:呱呱、嘫嘫、捞捞。没听说过,吃一碗尝尝!类似凉粉样的食物,凉爽可口,亦能充饥。</p> <p>旅游计划全部完成,开始踏上回家的路。</p> <p>出甘肃入陕西,穿越秦岭。</p> <p>翻山越岭的路少了,隧道越来越多。感受到开凿隧道工人的艰辛和伟大。</p> <p>穿越隧道群。</p> <p>西行18天,重回第二故乡,与父老乡亲团聚,了却多年思乡之情;自驾旅游,穿越崇山峻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8月10日,我们顺利回到天津。</p> <p>2018年的旅程结束,但我们的友谊仍在继续。回津的第一件事是向知青小组的同学们汇报,带来乡亲们赠送的礼品。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从青春年少的姑娘小伙变成鬓发苍白的老人,但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年轻,永远是那朝气蓬勃的姑娘小伙。青春永在,友谊长存!</p> <p>回顾我们半个世纪的友情。</p><p>1968年7月8日,我们18名知青(8男10女)响应号召到内蒙古插队落户。从那一天起,我们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在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如亲兄弟姐妹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面对艰难困苦,不悲观,不消沉,积极向上,努力为我们的第二故乡做出贡献。尽管后来由于选调、上学及各种原因,先后有人离开了这个集体,但我们的心始终连在一起。我们的家没有散。</p> <p>我们的青葱岁月。这是我们在下乡的第一天和60年代末的合影。每一张照片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p><p>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的芳华是在互敬互帮,体贴宽容的环境中度过的。</p> <p>进入70年代,选调开始。小组成员互相依依不舍,在村庄的大路上,在田间,在前旗的大街上合影留念。离别后不间断的书信往来和回乡探望,留下了朋友间深深的情谊和满满的牵挂。知青战友的惦念和乡亲们的鼓励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正因如此,在人员不断减少的岁月里,我们从未感到寂寞与孤独,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努力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也正因为有如此的经历锤炼了我们坚韧顽强的意志和敢于担当的勇气。</p> <p>50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陆续回城后每年都要相聚一堂,互诉衷肠。</p> <p>春节假期是我们团聚的日子。乡亲们来访也是大家欢聚一堂的机会。</p> <p>随着岁月的变迁,思乡情愈来愈重,我们就一起结伴回到第二故乡,看望那里的乡亲父老。1993年我们下乡25周年,和公社知青一起回到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十多年过去,乡亲们知道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知道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p> <p>1998年我们下乡30周年,再一次重归故里。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这里的一切都记载着我们的青春年华。</p> <p>剪不断的思乡情,永难忘的战友意。2008年我们下乡40周年,一些知青开始退休,我们10人一起结伴回乡,再看看我们住过的小土房。再爬爬房后的小山坡。当年我们曾在此次合影留念,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一家人。</p> <p>2013年是我们下乡45周年,公社知青集体返乡。但这一年夏天,村里的乡亲们组织了19人的队伍来访,我们都留在天津招待亲人们。2014年我们再次回故乡,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款待!</p> <p>2018年我们下乡50周年,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份情意永存!悠悠五十载,浓浓思乡情。留下故乡的山水美景,献上永难忘却的青春记忆!(此美篇一已详记了此行的全过程,不再重复)</p> <p>进入21世纪后我们已陆续进入退休年龄,除了坚持孝敬父母,尽心助力儿孙之外,我们也要努力享受生活。这个知青家庭又随机结成各种组合,开始了欢乐之旅。2008年老大哥们开始自驾游,离开第二故乡后,南下寻访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则自行组团,过黄河拜谒成吉思汗陵,又驰骋希拉穆仁草原。</p> <p>2011年,小组多数人已退休,我们跟随仍在岗的高教授到河南自驾游。</p> <p>2012年我们一起游西藏,雅鲁藏布江畔,布达拉宫广场,天堂般的纳木措和羊卓雍措都留下我们欢乐的身影。</p> <p>健康的体魄,青春的朝气又促成了12年秋季的甘肃新疆之旅。</p> <p>2013年,我们和校友们一起走出国门,到俄罗斯旅游。</p> <p>俄罗斯风情</p> <p>2014年自驾回故乡后,继续西行,到纳林湖、宁夏沙湖、沙坡头,又陕西壶口瀑布游览。</p> <p>2015年赴新马泰跟团游。</p> <p>2016年小组同学一起到兴隆享受农家乐。</p> <p>2017年3月我们三家跟团四国(中、越、缅、老)游。</p><p>在国内游广西南宁、云南西双版纳、昆明等地。</p> <p>在越南河内及下龙湾、老街等地。</p> <p>中老边境。</p> <p>老挝风情</p> <p>中缅边境</p> <p>2017年是繁忙而热闹的一年。8月我们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旅行。北上阿尔山,呼伦贝尔草原 ,游览呼伦湖,又至满洲里,中俄边境。</p> <p>游白桦林、额尔古纳湿地,到中俄边境小镇室韦,界碑界河边留念。归途留宿唐山,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p> <p>2017年10月我们开始滇西自助游。</p> <p>腾冲热海温泉</p> <p>热气煮熟鸡蛋。</p> <p>一秋(千)荡两国(中、缅)</p> <p>我们一起到腾冲国殇墓园去祭拜抗日英烈。一起去游览中缅边界口岸,参观和顺古镇。</p> <p>做此美篇就是2018年西行的全记录。我只是回顾了自己参与的集体活动历程。在 不同的时间地点还有小组内各种组合一起出游。我们之间都是最佳旅伴,没有矛盾纠纷,没有抱怨不满,有的都是理解宽容,大度随和。正因如此,我们的友谊之树长青。</p> <p>2019年元月小组16人聚会,还去唱了卡拉OK。大概是年龄大了,居然忘了照合影留念。</p> <p>2019年7月12日,小组同学再次团聚,为自驾西藏凯旋而归的勇士(年逾七旬的李政大哥)接风洗尘!</p> <p>进入21世纪20年代了,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还未能团聚相会。盼望疫情早些结束,我们能再次欢聚一堂。好在有微信相伴,见信如面。祝大家身体健康,别来无恙!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p> <p>愿友谊之花盛开 友谊之树长青</p><p><br></p><p> 2020.5.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