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第十三章导读

王洪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精彩内容</b></font></h1> “<font color="#ed2308"><b>期望也能获得一半的快乐</b></font>”,安妮满心期待着下周日只有在她梦中见过的“紧靠着‘闪光的湖’”的主日学校的野餐的到来。为此,她一直在说野餐,想野餐,梦野餐,“野餐”成为了那段日子里她唯一关注且雀跃的话题,似乎除了“野餐”,她的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丁点儿涟漪。 期望,如同安妮心中的一盏灯——是她黑夜里寻找光明的黑色的眼睛,是即使周围已荒草遍地,即使列车已熄火停滞,她依然相信她抵达的远方有一盏金桔般美丽的灯,在大海边守候。<font color="#ed2308"><b>你也许得不到那个东西,但是什么也阻止不了你期望它们时所产生的快乐。</b></font><div> 这份快乐是伴随着想象而来的。而安妮是想象的天使——小溪边的一小片土地,她赋予了诗意的名字——“悠闲的原野”;戴安娜家曾用过的一盏吊灯的彩色碎片,被起名为“天仙玻璃”;就连巴里先生家的小圆池塘,也有了一个盎然生机的婀娜温婉的名字——“柳池”……<div> 这就是安妮,<font color="#ed2308"><b>她永远不会因一个事物的平凡而束缚在这个讲求规则与教条的世界里,她的活跃的思想在想象的王国熠熠生辉。</b></font></div><div> 她依然热切、渴望、激情地想象着……这想象经由她的“喋喋不休”,让马修“痴迷”地听着,“像个十足的傻瓜”,但更是一个称职的听众。</div></div> 然而,现实总不如期望那般完美。<div>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font color="#ed2308"><b>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b></font>”。丰满和骨感都是用来形容人的体形的。用在理想和现实上,通俗地说,就是理想长了很多肉,现实却依然很瘦小。</div><div> 而这,也是玛丽拉的担忧——“我担心你这辈子免不了会遇到许许多多次的失望哩”。这担忧是善意的,这担忧是充满母性的柔情的。这担忧,是绿山墙的人们稳稳的平静的幸福的基础,一如雷切尔太太所说的“一生无求的人才是幸福的,因为他不会失望”。但安妮抗拒这样的一生,那是“比失望还要糟糕”的生活。</div><div> 就如同苏格拉底说的“<b><font color="#ed2308">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font></b>”,<font color="#ed2308"><b>没有期望的人生,也是不值得过的。</b></font>这在我们第一次遇见安妮——那个坐在车站尽头的“一堆鹅卵石上的女孩”,望着伸向远处的似乎没有尽头的铁轨,对站长说出的那句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的话“那儿有更多想象的空间”时,就被震撼到了。</div> 这章最着重写了玛丽拉对胸针的珍爱程度,为<b><font color="#ed2308">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font></b>。究竟这枚胸针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思考问题</font></b></h1> <p><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上面这部分中,有三个破折号,作用各不相同。</b></p><p><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声音延长 4.表示话题的转变 5.表示话没说完被打断</b></p><p><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上面三个破折号,作用各是什么呢?</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