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知识——如何预防传染病?

凌漫夏末

<p>  为什么换季时期孩子易生病?</p><p> 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季节变换本是自然规律,但潮湿多变的天气、螨虫、霉菌滋生等是诱发感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引起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像新冠病毒一样,也是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等途径传播,也有一些病毒有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可能。</p><p> 6岁以下健康儿童平均每年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次,在9月份到次年4月份感染高发期,甚至每月一次,每次可能持续14天。刚上幼儿园或者家里有上学的哥哥姐姐的孩子,每年感冒可高达10-12次。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4次,症状一般持续5-7日。</p><p> 儿童呼吸道非常娇嫩、脆弱,鼻腔短且窄,婴幼儿还没有鼻毛,因此,儿童的鼻腔对于空气的过滤、湿润、加温、杀菌的作用比较差,易受感染。同时,儿童的鼻粘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感染时,由于鼻粘膜的充血肿胀,常使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发生呼吸困难。如果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由于慢性气道炎症,气道的屏障功能有缺陷,更容易受到感染。</p><p> 在各种病毒感染横行之际,又恰好迎来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季节,空气中飘荡的霉菌、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也一下子多起来了,再加上各种消毒液的刺激,患过敏性疾病的孩子们苦不堪言,各种眼痒、流泪、眨眼、鼻痒、鼻塞、喷嚏、流涕、揉鼻揉眼、反复咳喘,家长也跟着难过和焦虑。</p><p>日常生活有什么注意事项?</p><p>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p><p>1.合理加减衣物,不要为了害怕“着凉”而穿得太多;</p><p>2.少量多次喝水,保持液体入量;</p><p>3.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p><p>4.防止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p><p>5.适当运动,但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或呼吸道感染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p><p>做好个人卫生</p><p>1.家长外出回家后应首先换掉外套和裤子,洗脸洗手;</p><p>2.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尽可能避免与孩子接触;</p><p>3.孩子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不乱摸,特别是不要揉眼睛、抠鼻子、舔手指,尽量不要触碰外部门把手或开关按钮等;</p><p>4.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用肘部内侧遮挡口鼻;</p><p>5.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p><p>6.少到人口密集和通风条件差的场合,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