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过了,元宵也随着春节离开的脚步欢快的来临,元宵节期间香日德农场正是冰天雪地,而南方却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南方有吃汤圆、北方吃饺子的习惯。猜灯谜、耍龙灯,耍社火等活动是正月十五的重头戏。元宵节的日子是难忘的,因为元宵节这天不仅有热腾腾的汤圆和饺子,还有许许多多的乐趣。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所经历的一切,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像一串五光十色的珍珠,使人留恋,使人回忆。</i></p><p><i style="font-size: 20px;"> </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文革"期间,在文革期间香农过元宵节,基本上没有灯展和猜灯谜活动的,也不举行社火表演,最多是放几场老三样电影(一:现代京剧样板戏,二:朝鲜电影,三:越南电影)。因为当时条件简陋,我和小伙伴在春节过后就会找一些水果罐头瓶子洗干净,再找一些彩色纸张剪成条状贴在罐头瓶子外面,瓶子里面再放上一节点燃的小蜡烛做成灯笼的样子。</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在上世纪70 年代年初,过年我们放的都是小鞭炮,还有一种是比较粗的两响炮,花炮很少,烟花就更少了,可是那几年我却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烟花,烟花不是在商店里买的,商店也买不到这种烟花,就是在省城西宁也买不到这样的烟花,因为这种独特的烟花是我家隔壁邻居刘杰的父亲刘成忠(我们称他刘叔)自制的一种烟花,那几年刘叔都会用红泥加麦草加头发做成上小下大,高约三十多公分,空心的一个容器,刘叔又到农机科车床车间弄些车床下面的铁未粉,钢未粉还有铜未粉,容器晾干后把火药,铁,钢,铜未粉一层层的装入容器再把容器的底部一封,烟花就做好了,到了元霄节的晚上我们就欣赏到了当时那个年代最漂亮的烟花!</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元宵节的前几天,母亲就把积攒一年的糯米洗好泡好,因为当时那个年代,香日德农场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出售元宵的,要想吃元宵,就要自己想办法,所以母亲要去前排陈海平家借小磨,使用小磨的人家很多需要提前预约,所以轮到我家使用小磨的时候我们要加班加点把泡好的糯米磨好,把磨好的米浆放在大盆子里沉淀一夜,第二天把盆里的清水倒掉,剩下的糯米粉就可以包元宵了,元宵节那天别人家要么是吃元宵,要么是吃水饺,因父亲是北京人平时喜欢吃面食,特别是水饺和千层油烙饼。母亲是江苏人,平时喜欢吃米饭炒菜,所以我们家在元宵节这天又吃元宵也吃水饺。母亲包的元宵比现在超市出售的元霄稍微大一点,母亲做的元霄又香又甜我每次都是吃上四,五个元宵,再吃上七,八个水饺就饱了,吃过母亲做的元宵和水饺后,没有等到天黑我已经忍不住外面诱惑,就迫不及待的拿上鞭炮和自己做的"灯笼"跑出家去找小伙伴了。整个晚上我和小伙伴们拿着自制的 “灯笼"一会儿出现在新家属院和老家属院,一会又出现在车队家属院,场部机关大院和电影院是我们必去的地方,就是这样简单的玩具我们也能耍上好几天。 晚上 12 点我们会准时回到老家属院第四栋观看刘叔放烟花。来老家属院看刘成忠放烟花的人真不少,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大人也有小孩。放烟花之前,我们提着自制的灯笼,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到处显摆。</i></p><p><i style="font-size: 20px;"> 当刘叔点燃烟花后,烟花喷涌而出的瞬间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地照射得如同白昼。万变的烟花, 绽放出七彩的美丽,忘记夜空的寂静,破灭前的壮丽,为倩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浅黄、银白、洗绿、淡紫、清蓝、粉红的笑脸,美不胜收。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纷坠落,人们似乎触手可及。绽放,消失只是瞬间的事,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美丽。</i></p><p><i style="font-size: 20px;"> 当然了放烟花也有喷射失败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在放烟花的时候,烟花喷射到一半时,火药突然从底部喷射而出,把烟花容器弹起来很高,容器落地后摔成了好几瓣,把前排围观观看烟花的人吓了一大跳,烟花发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1:烟花容器未完全晾干,2:火药填充的太多,3:烟花容器二次使用返潮,4:是底部封的不够严实。烟花经刘叔几次改进质量提高了不少,比以前安全多了。</i></p><p><i style="font-size: 20px;"></i></p> <p><i style="font-size: 20px;"> 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元宵节就这样伴着汤圆和水饺的味道,烟火的璀璨过去了,但我相信一年后它一定会回来的。元宵节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节日!</i></p><p><br></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19日 香巴佬</i></p><p><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 (完成于 内蒙古五原)</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