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我和儿子两个人的百日自驾之旅</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一部分:(朝圣篇)</b></p> <p>2019 只有我和儿子两人的百日自驾之旅</p><p>一辆小车,两个人,32477公里,走过四季,101天…</p><p>细数岁月,平淡而又琐碎</p><p>有激情,有梦想</p><p>逝去的是流年</p><p>留下的是回忆。</p><p>2019年,是我有生以来出行最频繁</p><p>走过的地方最多、距离最长、</p><p>行程最偏远、也是最为快乐的一年……</p><p>这年 我们风雨兼程 行行摄摄</p><p>虽然只是浅尝辄止的非深度旅行</p><p>但我的足迹已经踏及了几乎整个中国</p><p>特别是新疆、西藏…</p><p>填补了心底里的那片空白</p><p>一个美好的心愿,终于圆梦。</p><p>回想过去了的2019年</p><p>我以奔放的激情去爬山、涉水;</p><p>以细腻的情感</p><p>去解读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p><p>以忘情的投入</p><p>在别人真实的故事里临摹着自己的风景。</p><p>好想牢牢的抓住时光的手</p><p>好想强留一抹岁月的色彩</p><p>我笨拙的用镜头来定格、来镌刻记忆</p><p>以祭奠匆匆流逝的岁月</p><p>编织成美篇,聊以自慰。</p><p>翻看这一年拍摄的照片,不计其数</p><p>能让自己满意的却寥寥无几。</p><p>所有的照片,都有一段记录</p><p>每一张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p><p>那些快乐的时光</p><p>那些感人的故事</p><p>常常在心头温暖的萦绕</p><p>轻轻的捡拾,默默地珍藏。</p><p>感恩生活</p><p>旅行 遇见 有缘的朋友和最美好的自己</p><p>而这份遇见,无关风月。</p><p>一边舍弃,一边收获</p><p>一边经历,一边领悟</p><p>是感恩,是满足、是快乐</p><p>是我心之所愿。</p><p>因为</p><p>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p><p>是行走带给了我更多的热爱,有人说珠宝是女人一生的好朋友,其实美才是女生一生的追求,以美为伴,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美好的事物需要珍惜!</p><p>我们既可以捕捉生活的每一寸灵感和美感,也始终不会忘记去探索世界未知的远方。不忘初心,不论你在人生的什么阶段,生活都属于你自己。诗和远方,我们都会拥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以此献给退休后的自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b></p><p><br></p> <p><br></p><p><br></p><p>这里有最具惊魂的一段旅程;</p><p>这里有你认为最不可能的一段旅途;</p><p>这里有东南亚小国的自驾旅行攻略;</p><p>这里有异国他乡自驾旅行的亲身感受;</p><p>这里有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p><p>这里有很多鲜不人知的小故事;</p><p>这里有最具特色的一顿美食;</p><p>这里也有我们最囧的糗事;</p><p>这里更有贫穷的国家,为什么限制不了人们幸福微笑的思考…</p><p>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经历,是感受,也是圆梦。</p> <p>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精彩、惊险、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慢慢给您道来</p> <p><b style="font-size: 20px;">旅行中的标记点</b></p> <p class="ql-block">这集主要介绍几个和信仰有关的…</p><p class="ql-block">拉扑楞寺</p><p class="ql-block">色达</p><p class="ql-block">天葬(有视频)</p><p class="ql-block">亚青寺(觉姆城)</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p> <p><b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 font-size: 20px;"><i><u>堪称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的拉扑楞寺,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平均海拔约3200米(2019-4-14)</u></i></b></p> <p>拉卜楞寺,简称扎西奇寺,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与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以及塔尔寺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p><p>拉卜楞寺景区是开放式的,没有门票,游客可以随意走动。只有大经堂需要40块钱的门票,另有贡唐宝塔需要付费。</p> <p>拉卜楞寺最外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周长有3公里还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抱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据说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p> <p>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持颂六字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可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制作玛尼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反复旋转则代表无尽的咏颂。</p> <p>寺院规模宏大,拥有完整的寺庙建筑群,供佛着无数的巨大佛像和精美雕塑以及壁画、法器等藏传佛教的宝贝。</p> <p>在藏传佛教中念经转经是信徒的人生大事,转经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实想想他们每天生活也很规律,和我们上学没有什么区别。按时上课、下课、吃饭、念经、睡觉。</p> <p>还是无忧无虑的小伙伴儿最快活吧,看到我们他们有点儿不好意思了。</p> <p>寺院的大经堂,据说是游客早上可以去听喇嘛上早课。或许听听大师讲课应该会让自己心境更加宁静和开阔一些吧。</p> <p>主街两旁的建筑是我们熟悉的红白黑黄为主色调、方形与菱形为主要构图的藏式建筑。沿着主街一直向前走,随处可见身着红色袍子袈裟的喇嘛。可以看得出来我当时还是穿着里面带着羽绒的冲锋衣,她们竟然还露着胳膊。</p> <p>喇嘛的居住区与寺庙各经堂比邻而建,与整座寺庙融为一体,处处都充满着藏传佛教的气息。</p> <p>转山的老阿妈腿脚不利索,但还是拄着拐很虔诚的跪拜,转山…</p> <p>转经筒虽已经饱经风霜,斑驳粗糙,就像虔诚的藏民的面孔,专心而不容亵渎。无论晴天下雨,日出日落,古老而神圣的转经筒总会在藏民刚劲有力的右手的推动下,沿着顺时针不停的转下去,带给他的信徒以平安与圆满。</p><p><br></p><p>上至花白头发的老妇,下至十来岁的年青喇嘛,在转经筒面前永远保持着敬畏与谦卑。</p> <p>年轻的母亲和儿童</p> <p>人们在此聚集,在共同的信仰里坚定信念,在世代沿袭的风俗里延续和谐。</p> <p>藏区从来就不缺蓝天白云,一路上天气还是挺不错的,路也可以,但是随着海拔不断攀升,准备到色达时,天气就开始变得阴沉沉的,温度也变得更低,吹来的风都变得刺骨,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然而,正当我已经被冻得直哆嗦时,路过的藏民却个个神采飞扬,面色红润,脸上还挂着笑容,他们就好像高原上的阳光,带来一丝丝生机。</p> <p>海拔越高,路旁出现了很多等高的柱子,儿子让我猜这是干什么用的?</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的地方的积雪还没化,很明显大雪的时候肯定超过了小车的高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墙”</p> <p>中午的阳光还是很明媚的</p> <p>路上蜿蜒伸向一个像是村子的吊桥吸引了我们,但是桥下急流的河水看得我还是双腿直打哆嗦,儿子向前走了几步,被我叫着停了下来</p> <p>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房屋墙外壁上贴着的牛粪,据说晒干后可用于冬季烧火取暖</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不只有红房子,还有黄房子的色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019-4-19),一个不只是用“颜色”征服游客的地方。</u></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i><u>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色达,因为色达能够让你的灵魂更加纯净。</u></i></b></p><p><br></p><p><br></p> <p>色达,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在藏语中是“金马”的意思,传说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发现过像马头形的金子,这就是“金马”的来源。色达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零下1摄氏度,只有冬天,没有夏天。但是这里的草原、湖泊、河流,还有神秘的天葬,都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p> <p>在色达偏僻的山沟里,有一所五明佛学院,是全国最大的佛学院,而且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的建筑群落,只要经过这里的人,都会被眼前数公里山坡上一个个赤红色的小木棚子而惊讶,这些小房子就是修行者独立的家,远远看去,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从山脚到山顶,就好像一个庞大的村落,空气中都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来自西藏、青海、甘肃以及四川等藏区的信徒来这里参加法会诵经修行活动。</p> <p>进入色达,人开始多了起来</p> <p>看着从世界各地聚拢而来的人群,带着孙子梳着长辫子的老奶奶;恩爱的藏民老夫妻;一瘸一拐的沉默的觉母;拿着佛珠串看起来像老板的游客;披着丝巾的文艺女青年,一个个走进坛城的圆形长廊,转起一排排的经筒,有的人心不在焉,而更多的却是心怀虔诚。忽然间,有了一点点触动,色达,终究是一种世俗的存在,而我们的生活、追求、价值、信仰,远远不止一个选项。</p> <p>色达 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当第一次在图片上看到红房子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震撼它的遥远,震撼它的宏大,震撼它在贫瘠和寒冷中的倔强与坚守。</p> <p>有一种红,叫色达红</p> <p>我相信每一座小房子里起初都藏着一个故事,被日日夜夜的祷告和简简单单的日子所取代</p> <p>有一种人,叫色达的僧人</p><p>有人说,色达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佛国</p><p>生活简单且平凡,这里民风淳厚,礼俗古朴,许多风俗至今沿袭,但随着国家的发展,现代化的手机、网络、银行等等相继出现,人文景观显得非常独特。</p> <p>逛一逛色达的市场</p> <p>喇嘛和觉母要分开进市场,上午是喇嘛逛,下午一点后是觉母进入,看看表,下午一点后了,只能我进去了</p> <p>方便的自助银行,刷卡、微信、支付宝都可以用</p> <p>这里并不是所谓的景区,也没有庙宇的香火缭绕,这儿的人们只是把修行当做每日的必修课。如果说红房子是色达的躯壳,那么僧侣便是色达的魂。在色达修行的僧众,老少皆有,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他们心里有一种执念,所有的风霜全都化作指尖上捻转的佛珠,口中默念的经文。</p> <p>这些红房子是佛学院僧俗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男女分开住,这些僧侣里不仅有藏族人,还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甚至还有外国人,他们因为对佛学的热爱而聚在了一起。</p> <p>山脚下是格鲁派年轻的信徒自成一体的黄房子,据说级别越高住的地方也越向山顶的方向发展</p> <p><b style="font-size: 20px;"><i><u>尸陀林——天葬台,悟生死轮回(2019-4-19)</u></i></b></p><p><br></p><p>色达的天葬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建在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旁边用杆子圈出一地,供家属和游客观看。</p> <p>满山的秃鹫低空盘旋</p> <p>在天葬台的附近一直都有秃鹫在天上盘旋,而等到天葬师把尸体处理好之后,一大群的秃鹫就会争先恐后的从天上冲下来,一起分食眼前的“美食”,场面确实显得有些狰狞,血腥,没点儿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的就不要看了。</p> <p>看完了一场天葬,也是对自己的一场洗礼,好像对于生和死的理解都不同了,毕竟死有时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摆脱痛苦的又一次新生。人生无常,死亦何惧,本来人的一生就何其短暂, 只要你认真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也是没有辜负了一场人生的旅行。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p> <p>天葬是生命尽头的终极归宿,是生命的结束,也是轮回的开始,生命来源于宇宙,回归于宇宙。</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i><u>国内最大的女性修行圣地——亚青寺(四川省白玉县)(2019-4-20)</u></i></b></p><p><br></p><p>亚青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阿察乡境内,离白玉县城122公里,离甘孜县城102公里,坐落在川藏公路北线之上。它与色达佛学院是齐名的大型修学地。是一个原生态的罕见的藏区,现常住僧尼2万余人,觉姆(藏语女尊者以称呼尼姑)为主,是国内少有的觉姆之城,也是奉行艰苦修行的少有之地。</p> <p>一早,沿着道路两侧干净整洁的藏式房屋一路下去,处处都是美景</p> <p>藏区的人们好像很悠闲的样子</p> <p>很快就出了城</p> <p>这里也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地区</p> <p>亚青寺的大佛塔,外形气势磅礴,强烈的阳光把佛塔及所有建筑物都擦拭得像天堂幻境</p> <p> 即使在西藏拉萨 ,我也没有感受过这么张扬的宗教建筑。</p> <p>女性出家人为主,正是亚青寺的特色。</p><p>看到风尘仆仆、满脸皱纹、佝偻身躯的老人,艰难而坚决地一圈一圈转经,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那种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p> <p>刚刚进入就下起了雪,觉姆们在扫雪</p> <p>这是觉姆们自己养的牲畜</p> <p>沿着斑驳的石级向上攀登,高地上与佛塔一样宏伟的镀金佛像</p> <p>渺小与雄伟、短暂与永恒</p> <p>昌曲河围成一个小岛,此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区,岛外是扎巴(男僧)区。</p><p>不同于色达五明佛学院依山而建,亚青寺的大部分修行者的房屋是绕河而建,围绕寺庙的建筑群,是一片片信徒居住的小屋——小盒子房,是修行者们自己建立的。政府修建了防火设施。</p> <p>在亚青寺修学期间,严格要求弟子闭关实修,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可这一切并未能阻止有志实修者的脚步,常住修学的汉族弟子亦达几百人。</p> <p>从修行山上可看到“觉姆城”的全貌</p> <p>靠近觉姆岛的山坡上有一片单个木箱改造成的小屋,是闭关打坐的修行屋。</p><p>百日闭关是觉姆们在亚青寺一年的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11月寒冬将至,寺庙的户外公开课即将结束,百日闭关的日子要到了。每年入冬后,觉姆们就会进入一个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以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换取日以继夜的修法之乐。其实觉姆们把自己关进修行屋只是为了能让自己更加安静地思考。黄昏过后,觉姆们才能走出修行屋,结束当日的闭关。</p> <p>可以想象寒风凛凛、白雪皑皑,百日闭关开始,觉姆们在天亮时悄无声息地进入修行屋,庄严肃穆的气氛甚至比凛冽的寒冬更沉重。</p> <p>在亚青寺修行的规矩非常严格,其中一条就是“天黑后不能进商店”,所以每天白天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几个卖蔬菜瓜果的商店。虽然这里人均密度大、住房简陋、条件艰苦,但是寺庙方面还是尽力保证觉姆们能吃到新鲜蔬菜。我买了一瓶水,4元,和北京差不多哈😊</p> <p>出入觉姆们所住的“小岛”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只能我独自进去了</p> <p>木屋密集,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辆无法进入扑救,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p> <p>这个就算是最好的了</p> <p>允许在觉姆区生活的男性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子,他们都是跟随姐姐或者其他女性亲戚来此出家。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在众女性的关怀下,比在其他寺院的小僧人要多一份温暖。</p> <p>受藏区传统文化影响,藏族家庭中的女性地位相对低,来亚青出家的觉姆中,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在寺庙出家修行的过程也是她们学习文化的过程。</p> <p>这个桥把觉姆和扎巴严格分开来</p> <p>朝圣路上的人们</p> <p>在简陋的书店买了几本书</p> <p><b style="font-size: 20px;"><i><u>感受信仰的力量</u></i></b></p><p><br></p><p>室外的坐垫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放眼望去,坐垫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估计可以容纳上千人听课。可以想象,当举行法会时,活佛或法师端坐正中的讲坛弘法,周围上千名信徒虔诚地听课,场面是多么的震撼!</p><p><br></p><p>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信仰究竟能够给她们带来什么样的力量?</p> <p>西藏神山——冈仁波齐(阿里地区札达-普兰-萨嘎219国道边)(2019-5-11)</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i><u>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u></i></b></p> <p>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p> <p><br></p><p>冈仁波齐(Kangrinboqe)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p> <p>阿里南线(国道G219) 萨嘎-仲巴-巴噶-巴嘎乡,距拉萨1338千米,距拉孜847千米。</p><p>南线是去神山最直接的一条路。沿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而上,沿途可欣赏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壮丽雪峰,偶尔还能见到藏羚羊。属新藏线西藏到阿里段,目前已完全为铺装路面,路况较好。</p> <p>这是藏原羚</p> <p>终于到达布达拉宫(2019-6-4)</p> <p>布达拉宫外面朝圣的人们</p> <p>色拉寺</p> <p>等到夕阳的斑斓洒满广场,人们身上都会披上金色的光芒时,心灵的宁静让你此生难忘。</p> <p>相信每一位转山者都是心怀信仰、敬畏自然,不辞劳苦,历尽磨难的,单就冲着那份执着,就值得我们敬重。</p><p><br></p><p>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是谁修出了这条可以方便人们朝圣的318国道,当年修路的人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p> <p>未完待续,后续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