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70年5月。一进入中旬,天好像就漏了,连续几天的大雨持续不断。</p><p>………</p><p> 由于驻地地处边境、林区,营区分散,连队喂养了几只狗。这几天,陈广播发现狗的习性、叫声突然变了。以前不太爱叫的狗,一听见司号员吹响起床号和熄灯号,那些狗便开始叫,但不是平时的那种叫声。</p><p> 那天陈广播在站清晨那班岗时,随着起床号的响起,他看见了那几只狗。</p><p> 它们蹲立在山石上,仰头朝着小溪上面乃堆拉、春丕塘方向嘶嚎,长长地叫声中带着悲鸣与呜咽,好像狼苍凉的长嗥。</p><p> “诶,日怪了。”陈广播走过去,看见了有只狗顺着眼角流下的泪水。</p><p>………</p><p> 1970年的5月16日在风雨飘摇中来临。雨,仍在下。这几天,穿过营区的那条小溪水位越来越高,水势越来越大。</p><p>………</p><p> 这时,营地上方响起轰轰隆隆的巨大轰鸣声,犹如天边炸响的惊雷滚滚而来……轰鸣声中,杨玉生又听见一声微弱的枪声,他看到了袁进华最后的身影。当他又一次跨进炊事班时,突然眼前一黑随即失去了知觉……</p><p> 顷刻间,滔天的洪水卷起六七米高的浪涛沿着小溪汹涌而下。随着倾泻的洪水:巨石翻滚,原木飞撞,泥沙俱下……</p><p> 连部,炊事班,杂务班,司务处,还有三排九班瞬间被吞噬;十班和十一班的营房在泥石流冲击下摇摇欲坠……有些战士正在垮塌营房的房顶上、墙板中挣扎出来,被仍在肆掠的泥石流阻隔在对面。</p><p> “嗒嗒嗒……”对面响起枪声。一梭子带着悲愤的子弹射向雨势渐弱的夜空。那些几乎赤裸的幸存者钻进密林,在黑夜中朝春丕塘方向攀爬。</p><p>………</p><p> 天亮时,清点结果出来了:26名干部、战士牺牲或失踪,营连干部无一幸免。”</p><p><br></p><p><img src="//:0"></p><p><br></p><p><br></p> <p> 这是我哥哥的纪实文章《亚东一一那个令人心碎的夜晚》中的一段回忆。七连26名官兵殉难后不久,他补充到了这个连队,来到了乃堆拉下面营区的废墟。那一年,他十七岁。</p><p> 2018年9月,我随老哥重返乃堆拉哨所。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一身作训服,脚蹬高腰靴,束单兵装具,挎自动步枪。那个十八岁的孩子脸庞黑里透红,步态矫健,笑容灿烂。白发苍苍的老哥与他站在一起,恍若是他的青春穿越。 </p><p> 我们从中印边境上的乃堆拉山口下来,路过一座寺庙,哥哥把车停在路边,伫立垭口,神色黯然。</p> <p class="ql-block"> 高原杜鹃铺满V型山谷,原始森林若隐若现,山脊岚气升腾。</p><p class="ql-block"> 他说,从这里下去,有一条小溪。他们经常走一条沿着溪水的小道上乃堆拉。</p><p class="ql-block"> 正如他在纪实中写道的那样,“一条小溪从春丕塘上面下来。小溪不宽,有的地方一步就可跨过。淙淙溪水缓缓地穿过营地流入营区前的那条河。在稍稍平缓的溪口,连部、炊事班、杂务班,还有三排的营房散落在小溪两侧。”</p><p class="ql-block"> 他有一种冲动,想拨开茂盛的灌木林趟开一条路来,回到他十七岁的营区去。他却十分无奈,漫山遍野的藤蔓早已把那个世界牢牢锁死。</p><p class="ql-block"> 山谷里的鲜花用它们成千上万只手小心地压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而给路人投来哀伤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登上过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那下面有一条山谷,因为有一个营的官兵在此阵亡,以色列军人叫它眼泪山谷。当我站在哥哥身后眺望乃堆拉哨所下面的这条山谷时,我想,它就是中国军人的眼泪山谷。</p><p class="ql-block"> 这美丽的山谷属于逝者,生者泪水为他们而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