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的四大特色之——文道统一

务实求变

<p>文:文章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p><p>道:文章的思想情感内容的体现。</p><p>统编语文教材不仅是以一篇文章来体现,而是采取了单元式(组块式)来体现这种文道统一的编排特点,使得语言形式的表达(文)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充实性,也让聚焦的单元人文(道)内涵更丰实,并使受众得到强化。这种编排特色也叫“双线并构”。</p> <p>关于文道统一与现实课堂教学基本关注</p><p><br></p><p>一篇文章是思想内容,情感价值观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体。文道合一,就要求语文教学根据思想情感和表达形式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两方面的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公开的课堂课例中都会有思想情感的评判指标的原因,也是很多授课者在备课与授课时容易疏忽的一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和促成它的完整性。</p><p>两者是相益得彰的。以一个例句的扩句策略为例:1、我是一个兵。2、我是一个上过战场的老兵。3、我是一个为国为民而上过战场杀过鬼子出生入死才致残的老兵!这是某部抗战片里一个失联断粮的老兵偷了村民一只鸡,被发现时为解围不得已才说出的三句话。语文元素的不断充实丰富,终于感动了村民,不再敌视瘸拐的老兵,不至于受棍棒之苦,可村民终是含泪地要回被抓的鸡。可见战争的残酷与人心的无奈!只是一个小片段,但导演,编剧,作者对文与道的把握很令人震撼。作为教师也更应把握好教材中文道相益得彰的教例材料,以生动形象我们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体现教材编排的文道合一的妙益之处。</p> <p>“文”的功夫到位了,“道”的效果就自然显。</p><p><br></p><p>把文章的表达形式称为“文”,把文章的思想情感内容称为“道”。在语文教学中,就沿用“文”来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听说读写,兼顾语文的基本技能训练等;用“道”来指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它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提高“道”的认识,熏陶人性,讲求水到渠成,有别于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系统,刚性要求。以上面老兵三句子为例,主要是词语的叠加而呈现出不同的强烈情感色彩。那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与累积重视了,再赋予听读想象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的工具性深固了,人文性也就自然显现了,语文课堂的道行也就深而有味了。</p> <p>基于文道统一的教学安排与策略的小建议</p><p><br></p><p>1、要授好课,先要备好课。前面提到统编教材是单元式组块呈现(即一个主题,主要指“道”,然后围绕一个主题——“道”而编排了多篇课文和相关训练题材——“文”。),那么,我们提倡单元式备课(以前也叫模块式备课),以总体把握单元的文与道的目标,然后才逐一理清各个单篇单一的“文”,还有它们之间与单元主题“道”的融合内在联系等方面的问题。</p><p>2、要安排一节单元导读课,目的就是贯彻上面备课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整体上把握单元的“道”和接下来的单篇学习中如何沿“道”相向而行。</p><p>3、然后就是备好每篇每课时每题片段的课程,并授好课。这是我们日常常规工作就不多说。</p> <p>下面根据统编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结合文道统一来谈谈一些尝试性做法。</p><p>道的初步感知:第一页左上角,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描景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右下角是两句导学语(姑且用这个说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结合图,读读文句,学生应该能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与景与自然与环保相关。往后再翻看一些习题安排,尤其是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学生应该明确单元之“道”——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热爱之,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与行为。</p><p>文的粗略体验:4篇描景状物的美文美诗:《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和《繁星》,另附两首古诗:刘禹锡的《浪淘沙》和王维的《鹿柴》。师生可以简单的有节选地说读分享一些自认精彩的片段或语句。核心要素是在以往的语文基本技能上掌握想象的相关表达形式,并在读写中得到相应的体现。这是对学生进行单元文的前导性感知。</p><p>针对统编教材的文道统一的编排特色和单元式的课文组块安排,以上一些做法尝试是很有必要的,以达师生总体把握教材思想内容与形式,聚焦核心,提升教与学的质量。</p> <p>结语:不必把教学想象得太理想,基本的东西还得老实地去夯实;也不必把教学想象得太枯燥,它会固化思维,淹没热情。</p> <p>注:参考部分网络上和学习培训内容,致谢共勉!</p>

语文

教学

单元

教材

统编

情感

编排

基本技能

单元式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