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村那些人和事

清平

<p>2017年12月,我被派到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柳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去了之后能干些什么,村里会不会都是老弱妇孺,自己无事可做,每天只是到点就蹲在墙根儿吃面条,日复一日?怀着这样忐忑忧虑的心情,我从北京来到了这个小山村。</p><p>刚到时,村上没有住的地方,我只能晚上住在十几公里外的镇政府,白天来村上工作。一周后,镇上帮我协调好了食宿问题,我正式住到村上,开始按照驻村第一书记的要求履行职责。一报到就随镇上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加班整理扶贫档案资料,入户核查信息。似懂非懂的方言夹杂着脱贫攻坚的一些专有名词,一时间让我感觉有些慌忙而无措,但同时也打消了之前忐忑忧虑的心情。</p><p>“四支队伍”成员里,我是年龄比较小的,还是个外来户。初到的一个月,大家对我格外照顾。镇人大主席是包村领导,对我的生活格外关照,村上交通不便,买不到的东西,他总是帮我从区上、镇上买好后捎过来,他家也成了我网购的收货地址。一些方言听不懂,村干部就成了我的“翻译”,每天陪我走访贫困户,周末也不例外。一个月内,我们步行走遍了分布在32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的108户贫困户。会计老谭的电动三轮车有时也是我们的高级出行工具。一次顺道来到老会计家里,走的时候他硬是给我提了一些核桃。柳林村连续三年因倒春寒,核桃几近绝收,他给我拿这么多,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柳林群众的质朴和热情。</p><p>2018年元旦,柳林村仅有的21个香菇棚被大雪压垮,村上的党员群众、帮扶单位干部都自发前往香菇种植基地铲雪救灾。馒头夹辣椒,大家简单充饥后,接着干活。我不吃辣椒,为了照顾我,村干部特意拿来了榨菜,这是我第一次和党员群众一块劳动。后来,在帮扶单位援助下,21个大棚又重新建了起来。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已经融入到了柳林这个大家庭。</p><p>两年的驻村扶贫,柳林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一天晚上,村委会办公室里“四支队伍”还在忙碌,脑子灵光的村委会主任得空给我拿来一个山桃核做的手串,他一招手,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青年站到了我面前,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给我介绍起手串来。从此,我和左林斌因山桃核而结缘。我们一起外出学习、改进工艺、参加展会、做电商、跑销路。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家境困难、性格内向、谨慎小心的青年,因为怯懦而想放弃,因为遇到的难题而迟滞不前。为了将山桃核加工做成产业,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一直关注着左林斌的思想变化,我们常常电话交流到深夜。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建起了社区工厂,拿到了订单,山桃核系列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成功走出了第一步。如今的左林斌是一个可以操着一口标准普通话,在直播间、面对来厂参观的客人滔滔不绝介绍产品的青年致富带头人。在我离开的时候,他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p><p>“香菇王子”崔战峰是我在柳林认识的又一个能人,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说起香菇种植总是头头是道。作为一名党员,他放弃了外面的高薪工作,回乡带领乡亲们一起种香菇,脱贫致富。两年时间里,我们一起探索,使柳林香菇种植基地所有权实现了由个体向集体所有的转变,经营模式也经历了不断适应市场、提高效益的转变。崔战峰的身份也由最初的个体所有者转向了雇员,后又以承包者的身份经营香菇种植基地。两年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反复交流,为了大局,需要他做出改变的时候,他总会说“能行”。柳林香菇种植基地如今已经是有规模的标准化种植基地,“香菇王子”带给柳林越来越多的惊喜。</p><p>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在奋斗的道路上总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除了山桃核和香菇,柳林还有一宝“朱鹮”。这里是二级水源保护地,沮河犹如一条丝带,从川谷间缓缓流过,群山环绕,朱鹮翩跹,景色优美。那段时间,我一直琢磨如何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2018年夏天,我意外接到了碧桂园耀州扶贫项目部负责人段宇的电话。两年间,我和段宇一次又一次通电话,段宇反复驱车来柳林考察。考虑到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产业增收,我们引进了苗木种植基地。期间,因为土地流转、签约进度等问题,我们有过误会,性格比较内向的我们也有过言语上碰撞。然而,用不了半小时,我们总是可以重归正题。正因此,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2019年春天,返乡创业青年韩静通过他父亲找到了我。韩静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回乡创业的女青年。我和段宇第一次跟她见面,在她家里,就发展乡村旅游我们聊了很多,她父亲也加入了我们的聊天,大家聊的很投机。一个月后,她就和父亲一起办起了农家乐“朱鹮人家”。我们一同策划了柳林“槐花节”,通过各种途径吸引西安的客人。2019年下半年,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活动场所,村上建起了“童心港湾”,90后的樊静成为了“童心港湾”的负责人,柳林的发展进程中又加入了一位年轻人。</p><p>左林斌、崔战峰、段宇、韩静、樊静,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柳林发展的动力,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给柳林村带来了希望。后来,我经常与新任的第一书记交流,得知又有两位大学生要回乡发展。除了段宇外,这些人都是柳林村土生土长的青年人,都有过在外务工、求学的经历,他们是柳林发展最大的财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他们一个个涌现出来,使得这个小山村充满了活力,不断迸发出新的发展点,这也是柳林让我难以忘怀的原因。</p><p>在支持柳林青年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在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难题。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柳林的“四支队伍”和帮扶单位是我坚强的后盾。副主任何忠民是调解高手,村里日常事务料理地井井有条。监委会主任袁军营不苟言笑,话语不多,却是村里的才子,写了很多好人好事和有关柳林历史的文章。支书成贤丽和妇女主任刘碧林热爱文艺,在她们的协调下,柳林村每年都自编自演搞3-5场文艺活动。驻村扶贫期间,我和村干部打交道最多,他们的年龄都和我父母相仿,对我非常包容,工作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跟群众打交道,这是我毕生的财富。</p><p>在我因为产业发展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工作队的成员总是能够和我一道解决难题。我和郭农、申建锋有傍晚沿沮河散步的习惯,借散步之机,我总是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让他俩出主意,我和申建锋往往“异想天开”,老郭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们提一些“难题”,就这样不停地思考交流讨论,我们总是可以达成一致。在争取帮扶单位支持的同时,驻村队员各显神通。付炜爱好摄影,将柳林的美景推介给了更多的人;赵炜擅长烹饪,当起了大家的后勤主管;张江华发挥自己的网络技术优势,承担起了帮助村干部学习使用电脑的任务。帮扶单位的领导每周都会来村上,帮助研究解决问题。</p><p>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两年里,我和柳林村的“四支队伍”成员、帮扶单位的帮扶干部以及柳林村的党员群众们一道,克服了发展中的一道道难题,使柳林村实现了脱贫摘帽,我们也在这场战役中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p><p>2020年3月,任期时间将到,这是我在柳林的最后一个月,乡亲们给我送来了他们自己做的鞋垫、山桃核颈椎枕和坐垫。临走的那一刻,支书唱起了一曲《送战友》,后得知是监委会主任特意为我改编的,没有说“再见”,没有任何告别的语言,离开这块战斗两年的地方,我依依不舍。</p><p>柳林曾经是红色的热土,现在是乡村振兴的活力迸发之地。在勤劳朴实的柳林人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柳林会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