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之杨塔炳灵石林游记

克拉克

<p>  杨塔炳灵石林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35公里小积石山群峰丛中,南邻黄河,面积约26.64平方公里,属新生代早期(约1.2-1.44亿万年前)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p><p> 杨塔石林属国家4A景区炳灵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丝路古道上的杨塔石林景色如画,丹霞地貌与黄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唐代名将李靖到此,发出“天下第一奇观”的感叹。</p> 杨塔炳灵石林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这里千峰林立,万壑争艳,峰峰成奇,岩岩成景。仰首山顶,似有千米之高,小径隐现,宛如云梯。万佛亭仙气弥漫,接临云海,四周奇岩壁立,峭崖林立,诸峰拱卫,怪石嶙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5月14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翻山越岭群友40人相约同乘坐一辆大巴车前往距兰州约95公里的杨塔石林景区游玩。途中大家在群主的带领下,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p> 海燕一曲《兰花花》,那娓娓道来的故事,悦耳动听的歌声,沁人心脾,令友友们久久难以忘怀。</p> 本次徒步活动是杨塔石林穿越炳灵寺石窟~上寺~下寺全程17公里。一路都是沙土路,虽然有点滑,但是走起来非常轻松,脚下软软的。我们挑战自己极限,遇见美丽,发现感动,见证初夏时节杨塔石林炳灵寺石窟的魅力风光。 杨塔石林平均海拔1783米,这里千峰壁立,万壑纵横,峰峰象形,岩岩成景,属典型的丹霞地貌。 沿途首当其冲、一马当先的是我们的旗帜,我们的领路人——明月。 <p> 杨塔石林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p> 刚刚4岁的小美女一路奔跑着向石林深处进发。 随着我们闲庭漫步的深入,整个石林渐次露出原本的面目。没有看见它的时候,人们以为它和云南石林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可是当真正的走进时,才惊觉到它的独特之处。 峡谷、石柱、峰林、丹山赤壁、天然蚀刻象形和造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丹霞式地貌景观,极具地质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炳灵上寺。 一抬头,千疮百孔的石林居然一声不响地在眼前伫立等待了许久许久。那坑坑洼洼的独特造型,总让人想起一张张中年男人的模样,虽过了青春年少,但旺盛的荷尔蒙在不经意间留下些曾经奋斗的痕迹。 年近70的两位老大姐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不由翩翩起舞跳起了《鸿雁》。 <p> 最令人佩服的是这个刚刚3岁9月的“小石头”是本次活动中最小的徒步者,在爷爷“老石头”的带领下,边跑边玩,不知疲倦,独自完成全部徒步行程的小帅哥。</p> 穿过这个山口,眼前忽然开朗,原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炳灵寺石窟后庭。 炳灵寺更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世界遗产,石窟瑰宝。<div>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晋初年,上下四层;最早称唐述窟,唐称龙兴寺,宋称灵岩寺,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br></div> 炳灵寺更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世界遗产,石窟瑰宝。炳灵寺石窟现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div>石窟中现存的唐代弥勒大佛,始建于公元731年,距今1280年。</div><div> 来到炳灵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弥勒大佛,她始建于唐代开元19年(公元731年),高27米,上半身依山石雕,下半身泥塑,世界第九大佛,中国第五大佛。大佛左侧为到169窟的栈道。</div> 炳灵石窟,从北魏到汉唐一路走来,泊在碧落天地间、泊在黄河水的涛声里。佛手捻亮云朵做天灯,山谷里瞬时霞光四射。光芒映射在一簇妖娆怒放的野花上———披一缕佛音,兀自参禅悟道,在炳灵寺的山风里摇曳......<br> <p> 第64窟,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石雕,一佛二菩萨二天王。雕凿简洁生动,形神兼备,炳灵寺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佛龛。</p> <p> 第70窟,唐代开凿,明代重塑、重绘。窟内正中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各面竖式排列,上下五层,是明代藏传佛教的典型作品。</p> <p> 第125窟,北魏窟龛。释迦、多宝两佛并坐像,刻画传神。北魏时代石雕代表作。</p> <p> 通过徒步,俩个年龄最小的小朋友,顷刻也成了好朋友。</p> 充满欢乐的原野徒步午餐。 在这里掩映着刘家峡水库浩淼碧波,呼应着炳灵寺古老石窟,兼尽大西北的雄浑和江南的柔美,透漏着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和宗教的神秘气息,犹若西域仙境,令人神往。 “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看着山上的栈道一路延伸,你不知道它通向何处,四周奇岩壁立,危崖凌空,诸峰拱卫,怪石嶙峋,那黄中略带红色的基调,带着浓郁的黄河色彩。 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遍访全国名山大川,曾在此驻足考察。他在《水经注》中有这样一段记述:"黄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竖,竞势争高,远望参参,若攒图之托霄上。"唐人张鷟奉使河源途中,游炳灵石林,写了一篇传奇《游仙窟》,对炳灵石林也有描述。书中写道:"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冈峦之势……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br> <p> 上山的路已经全部用水泥+石条修建的十分平整,并且焊上了钢管的扶手,扶手上刷着淡青色的防锈漆。迎着飒飒的山风,拾级而上,有扶手壮胆,我们坚持走,直到山顶。</p> 天真活泼,毅力超强的“小石头”。 你看远处的飞来石,倾斜的好像要倒的感觉,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远看过去就像一个人盘坐在那里打座。 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真可谓峰峰象形、岩岩成景。 有的像玲珑的宝塔,有的像巍峨的宫殿;有的若群驼行进,有的若巨龙腾空;有的状怒吼的雄狮,有的状奔腾的骏马,有的类西域僧人,有的类海市蜃楼。 那雄奇险峻的群峰,嶙峋怪异的巨石,巍巍横空,千姿百态。那黄中略带红色的基调,带着浓郁的黄河色彩。 这里千峰林立,万壑争奇,峰峰成形,岩岩成景,每座山峰看上去都有一个故事,看似是石头山峰,或许你会想到的更多,就看各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了。 一座座,一峰峰,视物造型,随形赋名。奇峰怪石构连成串,环环相扣,彼此遥相乎应,构筑成一个气象万千的神奇世界。难怪有人说:"如果把炳灵寺石窟比作一座巨大的人造艺术雕塑馆,那么炳灵石林则是一座浩瀚的天然雕塑馆。" 人迹很少的木栈道。 虽然路途有点远,但是友友们一个个神采奕奕,向着约定地点徒去。 远处闪着银光的就是刘家峡水库。光和影的错综交替,明和暗的层次错落,亦喜亦惊的个人情怀,你言我语的心得交流,一时间,石林不再是静止的撩拨人单相思的石林,幻成一个个吞吐千年秘密的知己,吐露着心事。 途中每个人都在乐,都在笑,我们阳光,乐观,热爱自然,更是热爱户外运动。终于,爬到了山顶,原来到了杨塔乡的胜利村。 杨塔傩文化展示馆。 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黄河三峡,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旅游景点星罗棋布。坐落于炳灵峡谷中的杨塔炳灵石林更是独树一帜,堪称天下第一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