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寨游记——曲佤哈文

曲佤哈文

<p>今天与家人一起,去了一趟柳州三江,这是一个侗族聚居的县城,这里比较著名的景点是程阳八寨。我几年前过一次。这一次是陪夫人和宝宝一起去。这里的风雨桥和鼓楼都比较有特色。我上一次是坐动车,半小时就到了。这次从桂林驱车2个半小时方才到达。</p><p><br></p><p> 由于出发较晚,我们是中午时分到的景点。烈日下,工作人员指挥我们把车驶入地下停车场,刚刚才开放不久的景点,今天空荡荡的停车场只有几辆车。我跟家人说,今天可能是VIP待遇了。</p><p><br></p><p> </p> <p>  贵州和广西的侗族人好像都比较喜欢生活在江边,风雨桥都是架设在江上的特色建筑。烈日炎炎之下在风雨桥上走过,仿佛与这座桥一起穿越了上千年。风雨桥的中部一般都供奉着神像。有一座风雨桥中部的佛龛当中供奉着关羽。桥的左边供奉着文昌帝君,右边那头供奉着观音菩萨。风雨桥上没有拜垫,我就和儿子一起给神像鞠躬。儿子鞠躬完毕,举起在路边买的木质青龙宝剑兴奋地对我说,爸爸,他(关圣帝君)也有宝剑。儿子一边说,一边变换拿宝剑的姿势,确定动作一致之后,然后自信地对我说,他是这样拿的。我微笑着竖起大拇指。</p><p><br></p><p> </p> <p>  天气太热,我们简单逛了一圈,在一个路边茶店坐下。老板很是热情,邀请我们坐下。拿出自己今年新炒的春茶给我们泡了起来。我们有三个大人,他放了三个茶杯。我说,再加一个茶杯吧,我们这个宝宝也喝茶的。老板微笑着看了看正在挥舞宝剑的豆豆。老板说:“我儿子也是很小就喜欢喝茶,有时候我说你自己泡,我儿子说,我太小了。爸爸你帮我泡”。老板一边说,一边加了一个杯子。我问老板,你儿子多大,他说上二年纪了。正在说的时候,茶店窗外传来了一所小学的朗朗读书声。本来在这个炎热的下午,游客稀少的寨子只听到无数的知了在喊“热了,热了”。我原本景点里面不会有学校的,突然传来读书声,颇为意外,以前我在家里喝茶,有时候小区外的学校传来吵杂的下课声音,影响我录音我会有点不太高兴的,但是今天内心也是比较欣喜,因为所有人都盼望着一切恢复正常。有多少人可能和我一样,如今摘下口罩,感觉认真呼吸一口空气都会觉得奢侈。</p><p><br></p><p> </p> <p>  老板的茶叶是自己手工炒的,用山上流下的清泉水泡茶,保持85度 的水温。嫩绿的茶叶,吸天地精华,在水中舒展开来。口渴的我们闻到清香四溢,入口之后回甘不断。豆豆喝了几杯之后,我问他,好喝吗?他先点了点头,然后说好喝,俨然一副成人的派头。老板对着我儿子说,大师都点评说不错。老板话音刚落,在坐的人都笑了起来。豆豆一脸诧异地望了一圈,不明白大家老板把他比作“品茶大师”。看着豆豆的表情大家又笑了起来。</p><p><br></p><p> </p> <p>茶室窗外,可以看到的小学</p> <p>在茶室荡秋千的豆豆</p> <p>  这是一个愉快的下午,我们享受了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宁静。听到了朗朗读书声,品到了上好的绿茶,我们满心欢喜。有时候快乐就是那么简简单单。</p><p><br></p><p> 在走出景区的路上,遇到二十多个侗族壮小伙在盖木楼。十多米高的框架已经搭好。地上是一根根已经打好孔的木梁,一看就明白这是榫卯架构的房子。侗族人提前按尺寸加工好木头,然后像搭积木一样在空中安装。这个木楼可能是民俗,也可能是饭店,也可能只是自家人住的房子。但是它承载着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大家热火朝天盖房子的场面与寨子中心空旷的舞台对比鲜明。春节期间大家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但是现在一切都在慢慢复苏。</p><p><br></p><p><br></p> <p>  回程的高速路上可能在我们上高速之前下过暴雨,沿路的山上飘着很多或浓或淡的白云。特别是到了龙脊隧道的时候,好像是误入了神仙居住的地方。</p><p>回程路上,脑海里还是风雨桥的画面,我们一路放着《暖山》</p><p>窗外小楼雨阑珊</p><p>兰香拂袖琴声缓</p><p>一弦痴缠 一弦两岸宽</p><p>多少红叶青梅酸</p><p>有时风来有时散</p><p>桃花开尽雪花绽</p><p>此去经年 山长水又断。。。</p> <p>上车后睡着了</p> <p>误入仙境,曲佤哈文拍摄</p> <p>《暖山》片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