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如眀烛煎心

乾坤一腐儒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贫穷”是上个世纪中国农民的代言词,虽然他们勤劳纯朴,节俭朴素,好像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贫穷”的困扰,它如幽灵般缠绕着我们的祖辈、父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在这个巴掌大的村子里只是一般,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家里孩子多,解决温饱问题尚是难事,更不用说有其他想法了,想上学,简直是奢望,所以母亲只上过两年学,姥姥就无奈地让她辍学了,回家帮衬大人去地里干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母亲回忆说,别看她是女孩子,年纪又不大,干的活却不亚于一个大人,只可惜干得再多,小孩子的公分也不会太多。所以,母亲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有时候这个习惯还很“过分”,直到母亲离开我们之前,她的这些习惯没有丝毫改变,尽管现在社会的条件已经允许我们小面积的“浪费”,比如,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剩下的残羹冷炙,她绝不让倒掉,必要留到下顿饭时,由她把它们消灭掉,为了证明她这种做法的英明,她必定评价两句:这冷饭最香不过,你们不吃咋会知道。但无论如何我和弟弟也不会品尝,这只是母亲节约习惯之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还有一个好习惯,过年了,家里都要浆洗被褥,她便会把被褥上拆下来的线,一根根重新缠绕在线板上留作它用,从不会浪费一根,其实这并不能省下几个钱,她心里也清楚的很,但习惯了的事情是轻易不会改变的。母亲的好多习惯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现在的节约习惯都是继承了母亲的缘故。一样东西非到了不能用时才会扔掉,权当自己有恋旧情结,殊不知这都是受母亲影响的,但我却从未想过改掉这些习惯,并且我会坚持下去,要用它来影响我的孩子,因为我并未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而且我也是这样做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离我八年,思念母亲,如东流之水,从未间断,悠久而绵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