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5月18日再次走近了山西第一影视基地、山西民居的典型代表——常家庄园。</b></p><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是古典汉族民居的典范,其建筑气势恢弘、古朴壮观,表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和高雅的传统艺术品位。</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乔家一串院,常家两条街”明末清初,榆次车辋常氏九世孙,万玘,万达兄弟俩事业如日中天,宅第建设进入旺盛时期。万玘由南向北建成一条西街,万达在村北置地,建起一条新街一一后街。经过二百多年修筑,两条大街两侧均为深宅大院,共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占地60万平方米,常家大院以东西街为界,街北俗称,北常。街南俗成,南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山西榆次的车辋村,有座占地60万平方米的青砖城堡,在广袤无际的晋中大地上赫然耸立。这就是清代开拓万里茶路,商号遍及大江南北,号称"天下第一儒商"的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常家庄园。该庄园比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规模大近10倍,当地有句民谚:"乔家一串院,常家两条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堡门: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富甲一方的气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穿过常家大院的护城河拱桥,走进城门,是一条600多米长的大街,把常家大院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现在只开发出了北半部分,南半部分因历经多次损毁,原建筑基本拆除殆尽,难以复原重建了。北半部分解放时改成了荣军疗养院,进住的都是革命功臣,谁也不敢到里面捣乱,所以这部分建筑幸运地保留了下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现存汉族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是大家型影视剧《乔家大院》《白银谷》《金锁记》《龙票》《亮剑》《狼毒花》等主外景拍摄基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的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字照壁:祠堂前的影壁呈八字型,制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它的中间由240个书写迥异的篆书"寿"字组成。按中国六十花甲子传统,取谐音"寿二百四十止",祈愿主人安康长寿;因为240恰好是60的四倍,所以又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代代长寿的含义。照壁的两边是一鹿一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鹤为仙禽,鹿为瑞兽;鹤为长寿的象征,鹿则兼有寓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龙爪槐和松柏:院落里种植的槐树和松柏,取其"槐荫子孙、万代长青"之意。西面的龙槐,虽然树干不算粗壮,却是光绪八年(1882年)北祠堂落成时,由常氏十二世常恰从俄罗斯带回所植,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子孙槐,清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十二世常恰从俄国带回蟠龙槐苗两株,植于祠堂中,取槐荫子孙之意,此品种当时在国内罕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增添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犹似南方园林。</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双斗旗杆:这两根旗杆可不是用来升旗的,它是家族荣誉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下,只有家族中有人取得四品以上官位的,才有资格竖立这样的旗杆、享受此种荣耀。否则,任你家财万贯也是不允许的。据记载,常家从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四品以上的官员就达46位之多;其中还包括五位从二品的爵位。因此常家的祠堂前就理所当然地竖立起了这样的旗杆。旗杆高三丈三尺、约11米,由石础、抱柱石、插杆石,旗杆和斗五部份组成。</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杏林讲坛,相传孔夫子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下,常氏先人为激励后辈学习儒家文化,感悟儒家思想,在杏园的槐荫树下建筑了杏坛。坛下四周工艺精湛的四幅石质浮雕,分别是有关孔子的典故。</b></p> <p>l</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既有甬道贯通,也有曲折迂回其间点缀的回廊、小桥流水,亭榭、或草石树木,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颇有南方园林的风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静园:地120余亩(八万多平方米)的静园,是常氏家人休闲、游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常氏将其冠名为"静园",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主人修建这座园林的追求和目的。"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回归,是一种"出世"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心态。体现出其融北派的质朴大方与南派的小巧细腻于一体的不同特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静园水系中,除了自成体系的小石潭、曲溪、昭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祠堂的后面是花园,花园的面积很大,小桥流水、假山亭榭、湖光树影、曲径轩廊应有尽有。这个花园与众不同的是还有许多精美的砖雕,雕刻精细如绣,栩栩如生,寓意深广,是常家大院的主要看点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整个常家大院的最高建筑就是花园中的观稼阁,它有五层,顾名思义是用来观看庄稼的,但它真正寓意应该是登高远望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登阁极目远望,近可览田园景色,远可眺太行、吕梁,寄情于山水,放怀于自然,在隐逸中达到超然的境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八卦图——位于静园门对面的影壁正中,砖雕为传统的八卦图象。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数千年众多学者潜心研究。主人在园林影壁雕其八卦,正是常氏家族对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象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书院外墙砖雕左学右海,立于书院两侧,以深含“学海无边苦作舟”之意,这两个字为王羲之真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的建筑有众多的"三雕"即: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这些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窗饰:从左至右看,坐轿的回看骑马的,骑马的回看骑驴的,骑驴的回看推车的。告诉人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知足方能常乐。从右往左看,就是人往高处走,激励人们上进的意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渔翁、樵夫、农夫、士人,寓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晋商十分宝,三分在常家。常家在晋商中有"儒商世家""书画世家"、"茶叶世家"、"外贸世家"和"金粉世家"的美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家训原文:</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书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居处必正静、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步履必安详、常德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常家庄园是北方园林的宅园分离,前宅后园,每宅门前有狮子,门口的狮子有讲究,狮子谐音"事",双狮并立,意思"好事成双",大狮子带小狮子,意思'仕途通达,位列太狮少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星在户"中福、禄、寿三星脚踏祥云,神态安详,笑容可掬。其中福星持如意居中,禄星持一鹿茸居右,寿星一手捧寿桃、一手执龙头拐杖居左。三星在户——据传福禄寿三星每三千年才得一聚,是大吉大利之兆。把"三星在户"作为影壁立于宅院,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福禄安康的美好憧憬。</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漫步在青石大街上,透过牌楼向远处望去:两侧灰色的宅第并肩而立,屋檐下已略显退色但依然火红的灯笼似乎在昭示此时此刻来这里的游客,这里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浮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照片均为手机实拍。尽管照片拍的不够精美,还是试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读后对常家庄园有个初步的了解,领略晋商大院的风釆,感受晋商文化氛围,感受常氏家族高雅的文化品味、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历史的变迁及家族的兴衰。</b></p><p><b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偶然、木乔</b></p><p><b style="font-size: 20px;">整理于2020.05.1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