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水源(五)——泾县有一个近五百年的汪氏古村落

蜗听西窗雨

<p><b> 泾县西南方向徽水河环绕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叫平垣村的地方(隶属黄村镇),山青水秀,风景秀丽。距离泾县县城20余公里,出县城沿运河往西南行至13公里处,翻越五雀岭便进入了平垣村。下岭后车子山环水绕十多分钟向左转进入山区,大约不到十分钟的路程便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上南坑组。</b></p> <p><b>  村口为一个两山对峙的走廊式山间通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这就是我们这次走访的上南坑组。这个小山村的大部分户主都姓汪。</b></p> <p><b>  绩溪宗亲汪中成与我相约,要探查《歙东龙溪汪氏宗谱》(1756年 乾隆丙子年)中记载的外迁泾县乾坞坑(南坑派)的汪氏宗亲,以便于收宗续谱,敬佩于中成宗亲对家族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我和润中会长欣然陪同前往。</b></p> <p><b>  2020.05.17,我们一行三人在泾县城零公里处会合,由中成宗亲开车前往该村,了解这支汪氏宗亲的来源以及收宗修谱的相关事项。村里建中宗亲早已在家等候我们的到来。</b></p><p><br></p> <p><b>  这是中成宗亲带来的《歙东龙溪汪氏宗谱》(1756年乾隆丙子年)一套四本。</b></p> <p><b>  这是中成宗亲为这次探访专门从宗谱上复印下来的有关这支南坑派汪氏宗亲的相关信息。</b></p> <p><b>  这是南坑村建中宗亲祖传的(可能是手抄本)残缺的谱头。村中原有的一套家谱毁于“文革”破四旧。</b></p><p><b> 谱头上有记载,泾县南坑派始祖天佑公(80世)乃是九公之子、宗明公(76世)之五世孙,自明代中后期由歙东洪坑(现在属绩溪)转迁到泾邑丰东都南坑(今黄村镇平垣村南坑组)。</b></p> <p><b>  这谱头上还记载着,迁入泾邑南坑的汪氏祖先前三代都是单传,到第四代才开始人丁兴旺。这与我们去年走访南坑时与村中长辈口述的话是一致的。</b></p> <p><b> 这个手抄本的谱头上还有20个字的字辈派文 :“效法圣贤业 尊宗硕辅宣 衍開贻绪远 运泰振安徽”。</b></p> <p><b>  《歙东龙溪汪氏宗谱》记载,乾隆丙子年(1756年)泾县南坑汪氏派相公支(84世)五世孙观久公(88世)和寿公支(84世)六世孙生万公(89世)前往歙东附修宗谱。这是孝宗敬祖的大善之举。</b></p> <p><b>  中成宗亲与上南坑村汪氏宗亲就建中宗亲祖传的谱头(有残缺)与《歙东龙溪汪氏宗谱》相对照。从双方沟通和记载的情况来看,两者大致吻合。这说明泾县黄村平垣南坑派汪氏是歙东龙溪180多支外迁汪氏之一支。</b></p><p><b> 平垣南坑派汪氏终于找到根了,失散多年的宗亲紧紧地把手握在了一起。</b></p> <p><b>  这是南坑村目前辈分最高的汪业新宗亲。</b></p> <p><b>  这是南坑村汪牛高宗亲的父亲,他对家族和家谱的事情很热心。听说我们来了,主动到建中宗亲家来提供相关信息。</b></p> <p><b>  午餐之前,参加这次探访活动的宗亲们合影留念。</b></p> <p><b>  建中宗亲为欢迎我们的到来,特意叫他夫人从宣城赶回家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中餐,在此表示感谢。</b></p> <p><b>  中餐后我们继续交流沟通,会长指示南坑村汪氏宗亲要利用这次接上绩溪同宗支系续修宗谱的大好机遇,做好宣传协调工作,争取早日完成续谱归宗之大事。</b></p> <p><b>  泾县平垣村上南坑组汪氏世系简图</b></p><p><b>汪华公(44世)—爽公(45世)—凤思公(49世)—师全公(55世)—道安公(56世)—惟德公(61世)—轩阁公(63世)—宗泽公、宗汉公(66世)—宗明公(76世)—九公(79世)—天祐公(80世 迁泾邑南坑派始祖)—童关公(81世)—浩林公(82世)—龙祥公(83世)—寿公、相公、朔公(84世)//仁公(迁潜山)</b></p><p><br></p><p><b>九公(79世)—天祐公(80世迁泾邑南坑)、诚祐公—三关公(81世)—法通公(82世)—積松公(83世,迁泾邑南坑始祖)—社思公(84世)—太林公(85世)</b></p> <p><b>  这是南坑组建中宗亲。据他自己说,祖上有文武进士(大约在清代)现在在他家还存有武进士平时练功的石条。到了解放前后,他祖上还有立下军功的以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建中宗亲自己也在家乡开办了一个外贸纸厂,是村里的能人。</b></p> <p><b>  这是在建中宗亲家院子里的石条。中餐后兴奋的建中宗亲拿出一个有些年代的小木匣子,内有纸张、证件之物件。</b></p> <p><b>  这是1951年土改时分田分地分房的凭证,户主叫汪江水。</b></p> <p><b>  这是军功喜报,应该是1953年左右的,我估计与抗美援朝有关。得奖的人叫汪荣发,建中宗亲说他的父亲是参过军,曾参加过抗美援朝。而喜报是发给荣发的父亲汪百顺的。</b></p> <p><b>  这三张是建中宗亲的父亲汪荣发在1960---1980年代当选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代表证。</b></p> <p><b>  这些已经发黄的证书既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又是能激励我们汪氏后人传承良好家风的信物,弥足珍贵。世事沧桑,故人已去,先辈亲人们也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了阵阵浪花。</b></p> <p><b>【结语】</b></p><p><b> 中成宗亲在《知其根则叶茂》一文中说:宗谱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资料,透过族谱,不但可以追溯本姓根源世系,还可以看到变幻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故而修谱可以“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可以敦亲睦族、扬善惩恶、可以发扬传统美德、尊宗敬祖、教化后代、促进社会和谐、更是延续人文、传承文化的德行善举。</b></p><p><b> 家族中有家谱、家族成员按字辈命名,虽历经多年或远隔千山万水、同一家族成员均能按照家谱论出备分高下和亲疏来、所以宗谱是家族的“传家宝”。修谱联宗睦族已成为姓氏家族生活中当务之急、以修家谱而考世系、溯本源、明人伦、别长幼;以修家谱而寻根问祖、追念先辈美德、继承祖宗遗训、光达前人业绩、传姓氏根源;以修家谱而沟通宗亲、团结族人、昭示后生、兴丁旺族。修好家谱、等于为子孙留下一笔永久享用之精神财富。</b></p> <p><b>  感谢中成宗亲提供的宗谱资料,感谢润中会长的大力支持和相关图片,感谢南坑村建中宗亲和他的夫人的热情接待。</b></p><p><br></p><p><b> 庚子年四月二十五日(2020.05.17)</b></p><p><b> 蜗听西窗雨(WQH)于寓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