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赵一曼</p><p> “冰城”哈尔滨有条道路命名为一曼街,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在这条街上,洒满赵一曼烈士的鲜血。</p><p> 1905年10月,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8岁进入私塾学习,15岁时经亲友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赵一曼考进武汉黄埔军校,次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党的工作。</p><p> 1935年秋赵一曼出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后,经常率领部队打击日伪军,连续多次打退日军冲锋。</p><p> 1935年11月,在掩护大队突围时,赵一曼身负重伤昏迷后被俘。在日军医院期间,赵一曼策反了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在两人的帮助下逃离日军魔掌,经过辗转逃到阿城县境内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随后日军对赵一曼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刑讯。</p><p> 面对敌人的审讯,她义正辞严地痛斥说:“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中国人民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他们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伤口,又用鞭杆狠戳她腿部伤处,往她的嘴里灌汽油和辣椒水……</p><p> 但不管敌人怎样威逼利诱,她丝毫没有动摇。每次审讯,她总是坚决地回答敌人说:“你们不用多问了,我的主义就是抗日,正如你们的职责是以破坏抗日会逮捕我们为目的一样,我有我的目的,进行反满抗日运动并宣传其主义,就是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p><p> </p> <p>在运用各种极端手段后,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只能决定把她处死“示众”。1936年8月2日,她在车中给儿子陈掖贤写下一份遗书:</p><p><br></p><p>“宁儿!</p><p><br></p><p>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p><p><br></p><p>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p><p><br></p><p>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p><p><br></p><p>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p><p><br></p><p> 当天,赵一曼被杀害于珠河。临刑时,她激昂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p><p><br></p><p> 风雨沧桑近百年,无数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许党,以身许国。赵一曼牺牲时仅仅只有31岁,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p><p><br></p><p> “示儿书”是赵一曼留给儿子“宁儿”的一封信,很多人尤其是母亲,在读这封信时深受触动而流泪。这是一封充满无限深情、柔情和豪情的信,一封纸短情长、宣示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信。这封信很短其实又很长,很薄其实又很厚,很好读却又那么耐读。最令人痛惜和痛心的是:它是一封遗书。</p><p><br></p><p> </p> <p> 任何时代都需要赵一曼这种敢于担当的信念。有了这份信念,一个人方能成为优秀的人,一个民族方能成为伟大的民族。</p> <p>讲述者:付庆丽</p><p>单位:石泊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