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5月12日,区教研室各教研员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在线教学专项视导。本次视导活动,通过在线听课、集体研讨的形式,观摩了线上互动直播课堂,深入教研组参与了各学科的在线研讨活动,凝聚了智慧。各学科教研员肯定了老师们的积极努力,对线上教学的方法、思路、设计、师生互动、课堂实效等各方面予以点评,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悉心指导。</p> <p>区教研员李凤丽老师点评:</p><p><b>关注语文要素,落实语言积累</b></p><p>一场疫情,让“未来教育”提前到来,云端时代,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换位思考,优化教育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腾云驾雾,迎难而上,需要我们每一所学校规范管理,化“危”为“机”,实现线上线下学科教研团队的共同成长。</p><p>5月12日上午,走近青山小语云端课堂,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唯有默契观课,各抒己见,真切交流。本次提供钉钉直播课堂的是90后青年教师李敏,她执教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牧场之国。与这位年轻教师不曾谋面,不曾电话,也不曾视频,仅从40分钟网络语音印象,亦远亦近,亦真亦幻,头脑里想象描摹出李敏老师的形象:朝气蓬勃,平易近人,音色甜润,语音标准,个人整体素质应该不错;钉钉直播课堂,从容淡定,游刃有余,个人信息素养也应该不错;教学环节简约,钻研教材有深度,极力凸现“向课文学表达”,个人学科潜质也应该不错。</p><p>对于目前五年级的学生,《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并不陌生,一年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的略读课文《牧场之国》,导学提示呈现的学习目标如下: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面对老课,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呢?</p><p>首先,研透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我们要有必备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发现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并科学重构和整合文本内容,从整体、学段和单元出发,准确定位课时目标。</p><p>其次,研透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把握文体特点,重视课型特点,关注语文要素,合理确定内容,调整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恰当得法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积累语言素材、积累语言样式、学习语言知识,保证学习行为真实发生。</p><p>第三,研透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要为学生的“学”搭建“脚手架”,助力学生向“可能发展”地带努力,引领学生在自我体验和活动过程中独立探索。整个教学流程提倡教—扶—放,有方法习得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p><p>第四,关注朗读,确保时空练习场。</p><p>整节课始终能够紧紧抓住学生,体现出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形成了良好的线上教学氛围。</p><p>希望老师们继续坚守在屏幕前,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逐步建构起最有效的教与学,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p> <p>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教研组齐心协力下,曾德菊老师的数学视导课得到了教研员李彪老师的肯定。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线上教学的手段、技巧、方法,教师语言精准,备课细致,课件精美,基本功较扎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设计了预学单,把预学检测的结果作为教学资源和教学立足点。作课教师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方式和学科素养,能够把线下的教学主张和教学理念快速地融入线上教学中。李老师指导强调:预学单设计做到“三有”,即有问题,有思考,有发现;教学时应理清知识的整体脉络,抓住学生核心素养,拓宽教研思路;在学情分析、研读教材上多做“加法”,在环节设计、教学指导上多做“减法”。</p> <p>教研员廖士新老师充分肯定了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习难点,利用课前的预学单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廖老师指出,应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取舍,有效利用每节课线上教学的时间;应强化基础知识,每节课要抓住关键点来进行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复课后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p> <p>停课不停学,音体美学科的老师们一直都在努力。他们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灵活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足不出户学到更为丰富的课程,教学视导中,音体美学科展示了3节优质课。聆听教研员杨巧老师的指导后,将继续团结协作,凝聚智慧,以研促教,努力打造扎实、高效的线上课堂。</p> <p>教研员毛英姿老师点评:王老师执教的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的第一个话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历史五年级的孩子而言,是个比较遥远而又接触少的话题,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尤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领悟革命烈士凝视不去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德育落脚点:缅怀革命先烈,学习红船精神,增强学生敬党爱党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p><p>王老师这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p><p>把握教材,教学有序。老师认真解读教材,厘清历史线索,通过课件呈现本课三个板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三个板块聚焦事件、关注人物、结合史实,由问题串联,引领学生学习了革命先驱勇于献身、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认识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领悟了红船精神的内涵。</p><p>微课引用,心中有“情”。课堂结束时,适时播放微课,微课链接生活,融入社会热点,学习体会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空中课堂”热点化,多元化,真正落实德育目标。</p><p>共同探讨的地方:</p><p>这节课不好上,容量大,要了解的概念、事件、人物较多,我们要教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路径:课前导学单,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有重点地学习,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听课效率;课中微课(微课件)呈现,或播放视频、或讲故事、或史料呈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或按下暂停键和孩子一起探讨,让孩子真正参与课堂。不妥之处,尽请批评指正。</p> <p>线上共坚守,视导聚智慧。可以说,区教研室的这次“线”场指导,被我们这群“上”在探寻的老师们“视”若春风,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定会因势利“导”,继续完善线上教学工作,构建更高质量的在线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