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探亲旅游80天(二)-杂记

陈新树

2020年1月14日来到湖北恩施小姨子家过春节探亲时,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被阻隔在恩施80天,抵得上“环球旅游80天”了。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不能到恩施旅游胜地旅游摄影,没事背起相机拿出手机记录疫情期间难得的时代特征也是一桩乐事。 这是我们居住的小区,进出大门都要登记和测量体温。 严格的志愿者执勤人员 <p>小区里经常有一些戴着口罩的活动者。</p> 儿童娱乐场所鲜有玩耍的孩子,旁边垃圾桶上的“废弃口罩回收桶”,表明了口罩时代的特征。 疫情期间的幼婴儿还是要晒晒太阳。 小区内的超市只能在门口点菜单购买,避免密切接触。 大概在2月5日之前,小区虽然有门岗值班检查,但还是能自由出入。 小区旁的医药店,偶然碰到有口罩出售,限购5只100元,有些小贵,但购买者还是排队,唯恐丧失机会。 街上各种食品蔬菜超市还是天天开门,价格非常平民,满足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 行人已是极少 <p>恩施市内的公共交通自1月29日起已经停止。街上只有少许私家车按单双号限行,这么安净的街面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p> 1月27日,30分钟步行到恩施高速公路收费口之一附近逛逛。 去外省市的高速公路口在1月26日年初二起已经开始管制。 附近的工地已经停摆。 恩施州民族医院离小区只有10分钟步程,该院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之一。至5月中旬统计:恩施州新冠肺炎患者总数只有252人,仅高于神农架(11人),潜江(198人),是湖北17个县州市中疫情最轻的县市之一。 2020年2月2日20点20分是千年等一回的黄道时刻,我在这一时刻记录了有时代特征的“恩施州民族医院”的夜景。 被困在家中不能上班的妹夫练习书法。 大概在2月5日起,小区不能随意进出了,每3天每家只能1人进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人们的头发逐渐长到难以容忍,小区及时组织了义务理发,受到居民欢迎。 3月15日起,随着疫情的日益好转,小区开放自由出入了!但是要扫描支付宝里的健康码,用高科技大数据管理疫情期间人们的行踪了。 进出小区还是要测量体温的。 <p>既然解放可以随意走出小区,我们就来到不远处的荒山农田,挖掘当地的时新野菜-折耳根(又名鱼腥草)。</p> 折耳根凉拌,清凉消炎,是下酒下饭的好佐料。 田地里还长有好多艾蒿,新鲜的采摘后烫熟切碎,是当地社饭的必备材料。 糯米+腊肉+豆腐干+艾蒿拌匀上锅蒸熟,非常鲜美,具有当地春天的农家特色。 逛刚开放的农贸市场。 恩施公共交通虽然还没有开通,但上街的私家车明显多了起来。 恩施“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张贴的通告可见当时形势的严峻。, 小区解封后最早开店迎客的恐怕就是理发店了! 悠闲的逛街 公共汽车站开始打扫卫生,预示交通马上要开通了。 3月22日周六,停了一个多月的公共交通终于恢复行驶了,开始几天上车还要测量体温。 久违了的公交,一下子将人流带动起来,城市开始复苏。 复苏的还有当地必不可少的烧腊肉,这是已鲜有的炭火烧。 更多的是街边的天然气枪烧腊肉。 烧完还要洗净刮净。 即使是新鲜肉,超市也会给你将肉皮烧焦然后洗净刮净,据说这样处理的肉才更香。 街头檫皮鞋的生意也逐渐恢复。 爆米花的也回来了。 歇了一个多月的小食店抓紧打扫卫生,迎接新生活。 去银行存取钱款的人多了,除了要测量体温还要限制厅内人数,只好在街边等候。 进大超市前一要排队洗手 二要测量体温,真是把控严格,居民们也非常配合。 具有时代特色的标语随处可见 最后一天的各门卫志愿者执勤人员。 3月28日,趁着湖北省内交通的恢复,我们坐动车半小时车程到利川老家走走。 内弟住宿的的利川东方城。 复苏后的利川晚上街景。 恩施夜景 3月28日,电视台手机等媒体通告了湖北省即日起开放除了武汉市的所有省内外交通后,我们来到恩施站一探究竟。 站内排队买票。 长途汽车站也是人群簇拥。 点对点农民工返岗专车叫着姓名进站。 4月3日,历经恩施利川80天的不寻常的长假后,终于登上了返沪的动车,8小时后就可抵达久违的上海。事先已与街道防疫指挥部联系,我们不需隔离可以自行回家了。 车上座位还是满座,需求还是太大,不太可能保持一定距离。 武汉站!当时武汉只能进不能出,所以没有上车人员。 武汉站 <p>南京站。 </p><p>8个小时顺利抵达上海,出站非常顺利,没有传说中的要出示各类证件健康码等,体温测试也是红外完成,出站人流没有一刻停顿。上楼出站又下楼到停车库,儿子已经在车库内等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