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孔雀绿釉色瓷器是明、清时期景德镇著名彩釉瓷器种类,因瓷器釉色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p><p>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祭祀礼器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p> <p> 笔者运用国家、国家文物局认可,国家正在制订的(国家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标准)和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即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方法),相关详细资料可在网上查询。这一成果在目前出现的古陶瓷科鉴种类中是唯一通过国家部级验收的。老化痕迹显微观察,使用工具是500~1000倍电子显微镜。</p><p><br></p><p> 需要说明的是:</p><p><br></p><p> 1、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和传统的目测鉴定并不矛盾,而是肉眼视力的科技延伸,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p><p><br></p><p> 2、近10年来,经过对不同窑口、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几万件瓷器进行显微观察,在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十种老化痕迹的鉴定方法:一,腐蚀线;二,几何图形;三,腐蚀的坑点;四,腐蚀斑块;五,局部釉面脱落;六,变色气泡;七,破口气泡;八,腐蚀网纹;九,胎体析盐;十,釉面混融。)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五种有规律性的老化痕迹。比如釉面内部的蛤蜊光,有些古瓷器,外表没有蛤蜊光出现,但是釉内金属分子的聚集处,确是蛤蜊光生动自然,绚丽夺目。</p><p><br></p><p> 3、就如,很难把世界上所用的疾病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诚然,瓷器老化也是一样,不太可能把所有的老化特征,都出现在一件瓷器上!一般情况下,一件瓷器有几种老化痕迹,就能说明问题了!</p><p><br></p><p> 4、把传统目测方法和科技设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用老化痕迹判断新老,用传统目测方法综合断代。</p><p><br></p><p><br></p><p><br></p><p> 下面是瓷器多角度照片</p> <p> 下面是层次丰富的变色气泡和破泡,破泡里面有臭干黑</p> <p> 釉面内黄金般光泽</p> <p> 下面是表体细密的开片,生动自然。照片是放大1000倍拍摄</p> <p> 下面是开片缝隙和釉面,有矿物质析出形成的的氧化结晶斑痕</p> <p> 下面是腐蚀形成的腐蚀线、腐蚀坑点和斑痕</p> <p> </p> <p> 下面是底部露胎处,侵蚀痕迹陈旧,火石红自然</p> <p> 下面是陈旧的腐蚀和擦拭痕迹中,蛤蜊光生动自然,绚丽多彩</p> <p> 通过对上面图片的观察,这些生动自然的老化痕迹,是新瓷器无法仿制的。</p><p> 综合分析如下:</p><p> 本瓷器采用传统目鉴和 国家公安部 痕迹鉴定中心 的科技鉴定成果 《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方法鉴定。这一成果在目前出现的古陶瓷科鉴种类中是唯一通过国家部级验收的,具备最高层次的司法鉴定依据。</p><p><br></p><p><br></p><p> 这个清代乾隆 孔雀绿 四羊方尊,高45公分,口径25.2公分,底足直径14.8公分。方尊外侧中部有四个羊首,粗壮的羊角弯曲有力,体现了古人对羊的崇拜和图腾。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外侧满工,有变形的饕餮纹等纹饰。手工制胎、手工刻花、手工镂空。整体精美,品相完好。</p><p> 内部历史侵蚀痕迹丰富自然,部分釉面浑浊有结晶斑痕,开片轻细,缝隙有侵蚀和结晶;多有腐蚀形成的腐蚀线、腐蚀坑点和斑痕;釉面内部有黄金般光泽;有死亡气泡和破泡,破泡里面有臭干黑;陈旧的痕迹中,蛤琍光丰富,生动自然,变幻莫测。足底露胎处,侵蚀陈旧,火石红自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官窑款。</p><p> 此四羊方尊 ,是清代皇家按照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制作的祭祀用品,包浆厚重,造型美观,花纹精美,纹饰吉祥繁杂,宗教气息浓郁,是难得的清代乾隆官窑珍品。</p><p><br></p><p> 相关资料:</p><p> </p><p> 1、孔雀绿釉</p><p> 孔雀绿釉色瓷器是明、清时期景德镇著名彩釉瓷器种类,因瓷器釉色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而得名。</p><p> </p><p> 2、四羊方尊</p><p>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p>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p><p>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p><p><br></p><p> 湖南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 。</p><p> 四羊方尊有着崇高的地位。</p><p> 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p><p> 2000年5月,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遴选馆藏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四羊方尊位列其中 。</p><p> 2013年0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确定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p><p> </p><p> 3、 饕餮纹</p><p>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中期。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也被称为兽面纹。饕餮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p><p> 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饕餮纹饰最早见于龙山文化,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也多次出现。饕餮纹这种名称并不是古时就有的,而是金石学兴起时,由宋人命名的。</p><p> 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p><p> 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着神秘而肃穆的气氛,但这些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纹饰具体代表着什么意义,至今众说纷纭。一种理解认为青铜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识的体现,周代则发展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权、族权三位一体的表征。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