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峻藏汉任城王墓黄肠石题刻拓本

孙峻

<p>东汉任城孝王陵,绝大多数黄肠石块上都有建墓石工留下的地名,人名题刻。据统计,暴露在外的约有800余块,垒压在墙内无法观睹的约是可见者的四至五倍。数量之大在我国目前发现汉墓中是空前的,可谓汉代书法艺术的大宝库。</p><p><br></p><p>依其镌刻风格,可将题字分为拘谨、工整、率意,飘逸四类。拘谨类作品字体较小,雕刻生疏,字间无顾盼关系,如“文阳张鱼石”;工整类作品讲究字的笔画,结体和行气的整齐统一。如“任城段伯”;率意类作品雕刻随意、笔画不计长短,结体或纵或横。如“山阳高平钟生”;飘逸类作品似经过书丹,用笔精到,线条有张力,结体宽博,笔势飘逸。如“伊熹”须昌沐孙有大石十五头。从书法角度讲,前三类作品笔画朴实,无波挑,结体自然率意,或纵或横,写法简捷、通俗,是东汉民间常用的实用性隶书,属于汉代通俗隶书类型;后一类作品以横势为主,有波挑,点画、结构有章法可循,艺术性较强,属于汉代典型隶书类型。从该墓刻石中可以清楚看到:这些题记,既有个别留有篆书的尾巴,又有行、草和楷书的萌芽,甚至出现了当时的简化字,真是绚丽多彩。</p><p><br></p><p>该墓题记刻石,充分表现出东汉前期民间书法的特点。各类刻石均蕴含着大量楷书因素,这种因素乃是隶书向楷书转化的原动力。因此,对于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汉代书法艺术,均具有重要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