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许舍古村

唐大兵

<p>许舍古村位于军嶂山和雪浪山之间,东临长广溪,北连路耿石塘,这里走出了无锡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蒋重珍,所以许舍村一带又被称为状元极地。</p> <p>许舍有四条长短不一的山涧和小溪,其中,穿村而过的一条两里多长的小溪边,树木茂盛,天空放晴时,白鹤常到这里溪边小憩,便有了“鹤溪”的雅名。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许德之晚年慕名至此,在鹤溪边建造了读书亭,在此居留生活,后人便把鹤溪改名为“许舍”。</p> <p>1937年,是许舍村的商业全盛时期,全村开设的商店有23家,有米店、面饭店、肉铺、槽坊、茶食店、棉布店、日用百货店、山货店、药店、茧行、典当行等。</p><p>抗日战争时期,无锡城里人到许舍村避难的很多,因此村里的商店剧增,1940年冬,日寇在许舍村纵火洗劫,许舍村上的商店葬身一片火海。</p> <p>从当地老人那里听到,许舍很早以前也叫楝城,所谓楝城,就是用楝树围扎的城堡,据元代《万柳溪边旧话》中记录,南宋许舍名人尤袤的五世祖尤叔保避难入吴,来到许舍定居,当时山里多老虎,尤叔保想了个办法,将楝树子放在大草绳中,沿着山的周围密密地埋下,仅仅四五年时间,楝树就长大围合,像一道天然的城墙,人们称之为“楝城”。</p><p>(上图为许舍所拍到的楝树,树上留有去年的果实)</p> <p>村中有一口五十年代的老井,至今,村民还常在井边洗濯。</p> <p>村中有不少老宅的墙体由石块堆砌而成。</p> <p>五十年代的老宅,见证历史的变迁。</p> <p>老门上”毛主席语录”依稀可辨。</p> <p>“文革时期”的老对联。</p> <p>此门常虚掩</p><p>谁识日月长</p> <p>若要觅得千古事</p><p>直问屋上苔与草</p> <p>听村民说,1940年日冠在许舍纵火,这幢老宅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房子。</p> <p>许舍村现在生意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店铺是百年老字号“义良生面店”,以前这家店经营方式是“以麦换面”,就是直接用小麦换取成品面条。</p> <p>义良生面店的面条,压出来是湿的,要在太阳底下晾晒,天气好的时候,村中那条小河边上都可以看到摆放整齐的面条,像一条长龙静卧在鹤溪边,形成了许舍村的一道风景。</p> <p>听说面店名气很大,无锡电视台也曾报道过,周围村民慕名而来,面店生意红火。</p> <p>面店对面的老宅也颇有年代感。</p> <p>墙上有很多锈迹斑斑的铁钉,是起加固墙体的作用。</p> <p>老街上的小贩。</p> <p>远离尘嚣,这里或许是闹市中最后一方净土?</p> <p>今朝断壁残垣处</p><p>向来一一是人家</p> <p>老宅内的阵设还是六七十年代的模样。</p> <p>屋顶是网砖椽子,木柱子。</p> <p>古村中很好人都搬出去住了。人去楼空的墙上长满爬山虎,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p><p>这情景让我想起浙江一座岛上的无人村,岛上的房子上全是爬山虎。难道许舍古村也会行将消失?</p> <p>在古村里转了一圈,刚想离开,眼前一亮。不曾想到,在古村里会有如此别致的一个小花园。</p> <p>主人把花园取名“暮殇小筑”,莫非是浅暮流殇的意思?</p> <p>墅味平生</p> <p>外墙披藤隔闹市</p><p>小墅席边话平生</p><p><br></p> <p>征得花园主人同意,我拍了不少花园照片。主人热情邀请我坐下喝茶。花架下,品可口的 绿茶,听曼妙的音乐。</p><p>园主姓周,以前一直在外地生活,后来才搬到爷爷的老宅来住,爱好旅游,每年有两三个月时间在外自驾游。</p> <p>与主人闲聊,我纳闷:家中蔷薇五月初已凋谢,这里的蔷薇怎么刚刚盛开?主人介绍,这小院阳光不足,所以蔷薇花开的晚。</p><p>花架上的凌霄花已经含苞待放,与主人约好,待到凌霄盛开之时,再来小花园品茶。</p> <p>古村还有生机,许舍不会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