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幼儿教师对话》有感

ぃ习惯べ成自然

<h3><br></h3><h3> 由于毕业论文的需要,我有幸拜读了丽莲凯兹教授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化之路》一书。在此书中凯兹教授有效地结合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以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阐释了对于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的观点与思想,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在阅读时,我们时常会在她所描绘的一些幼教现场看到、感受到,熟悉的自己或是其他幼教工作者,继而从其提出的问题中得到警醒,开始反思,最终在她深刻而又全面的分析下你总能获益良多。</h3><h3> 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凯兹教授在书中第二章节写到她对于幼教界加强幼儿自尊做法的思考。对于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父母对婴儿所展现的无条件的爱与接受不仅奠定了孩子日后自尊的根基,也让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面对负面的意见或批评时能继续把握自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所以,对于家庭教育要有足够的重视,父母在幼儿期所给予的爱与接纳会成为未来,支撑幼儿合理应对负面意见的关键。</h3><h3> 近年来幼教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各地的幼儿园、幼教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幼儿园除了完备的设施和优良的条件,师幼关系也是园所文化中不容忽视的核心“软实力”。如果问幼儿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我相信我们很多老师都会说热情、温柔、友善、耐心,那么即便教师具备了以上特质,对于孩子来讲就是适合的吗?教师与幼儿之间到底应该是何种关系,凯兹教授给了我们新的角度。</h3> <h3>  她认为如果幼教老师不管幼儿做什么,都报以相同的反应,那么即便这些反应是温暖的,或是她的话语是和蔼而亲切的,她的行为其实并未真正回应幼儿的感觉、想法或行为。对幼儿而言,老师这种回应、低强度的反应,不但缺乏教育性,也未提供任何信息。虽然老师亲切的对待幼儿,但是并不认真。成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相互的,但在很多层面上,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父母会表现为对子女的偏爱,教师对于幼儿的爱是具有“普及性”,但幼儿对于教师的依恋要大于老师对幼儿的依恋。成人与幼儿间的感情强度必须维持适度,任何“过之”与“不及”的强度都会妨碍幼儿有意图行为的发展。教师对于幼儿如果无法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则会因感情过度投入,无法负荷而影响正常公平的教学保育工作;但是教师将温和态度与感情“公式化”或“仪式化”,也很难回应幼儿的行为与想法,做出有教育性、有意义的反应,自然也无法促进幼儿知性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有目的的行为,配合适度的情感距离,以此才能客观、实际地按教育目标来评价幼儿的发展,计划课程活动。</h3><h3> 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有了问题意识,开始对习以为常的活动进行反思,对于幼儿地发问尽可能地做出有教育意义地回应。幼教专业化之路还很长,我会坚持阅读,时刻保持开放的心胸,学习了解各种思想,促进专业成长,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h3>

幼儿

幼教

幼儿教师

教师

对于

自尊

行为

老师

回应

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