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荷花酥,是浙杭著名的传统小吃。</p><p>莲,花之君子者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p> <p>吃货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卤煮火烧开胃小菜甜点蜜饯,牛排烧烤煎饼果子来一套😆</p><p>吃货的世界又是单一的,单一到整天琢磨,吃什么呀,怎么吃呀,和谁一起吃呀。灵魂三拷问陪伴一生。</p> <p>记得那是我十一岁时,寒假乘父亲工作的轮船从淮河的三号码头,(就是以前我姥姥家门口的码头),出发一路水路,游苏杭上海一带。当时的水运是一艘马力强大的大轮船,拉动十艘左右敞篷货轮,被拖船上也有发动机,都载有各种货物,如焦炭,煤,粮食,棉麻等。一趟运货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半年。想当年淮河也是货运大户,三号码头五号码头,船来船往,人流穿梭,一派热闹红火的景象。</p> <p>一路走来一路留心风土人情建筑习俗,更少不了品美食吃美味。对水晶灌汤包,桂花莲藕,水晶马蹄糕,等江南糕点小吃情有独钟,吃得意犹未竟。并且特别喜欢这种甜甜糯糯的口感,又甜又咸包鲜肉馅儿的粽子也能接受。</p><p>回来后,幸而得到一本食谱,有黑白配图的南方小吃糕点的做法。那时已经上中学了,寒假便用积攒的铅笔卷笔刀,记得不,这就有年代感了,😄有各种小动物造型,如小兔呀,大象呀,熊猫呀,清洗干净后,就可以做模子,把蒸熟的糯米面擀开,用模具刻出形状,放在竹匾里晾干,入油锅一炸,又酥又脆,嗯,真是美味。</p><p><br></p><p><br></p> <p>好友玲,我们同住在一小的校园里,她说,每次放假,到你家就看见你在蒸炸东西。那一次,你非要留我吃拔丝红薯,偶尔,是拔丝苹果。很多时候是做拔丝红薯,苹果🍎拔丝,在几十年前岂不是有点小奢侈。</p> <p>嘿,现在听玲美女说那久远的回忆(30多年前😆),我不胜自豪,嗯,我还是有点厨艺的么。</p><p>其实,拔丝苹果,拔丝香蕉的火候机巧都是我妈妈传授的。</p> <p>前一段,《风味人间2》开播了,里面有一句台词:</p><p>“土耳其人相信,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和温暖的话。”</p><p>有个美食家说过:爱吃甜的成年人,大抵内心都很浪漫。</p><p>因为他们愿意付出等待,付出努力,在甜的面前,他们幻化成了一个毫无抵抗力的小孩,如同我们小时候为了奶奶承诺的糖果一样,可以坐定下来写作业。</p> <p>最近在追看《清平乐》,对那些大咖们不太感冒,一看到点心果子,就两眼放光芒。检验完毕,标准吃货,一枚。</p> <p>宋人是极爱蜜饯的。</p><p>它其实就是用糖腌制的干果,可以让易腐的水果,得以长时间的保存。蜜饯果子保留了水果的香味、甜味,隐约间又糅合了糖的直接,入口即是甜蜜的幸福,深得人们的喜爱。</p><p>在穿越小说《知否》中,女主明兰爱吃蜜饯和点心,常到樊楼订制喜欢的蜜饯和点心,其中有一款叫做樱桃煎,单单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p><p>它是将樱桃放在水里煮至绵软去核,过掉多余汁水,再放到雕花雅致的模子,点些许蜂蜜、入几勺砂糖,压实而成。</p> <p>《清平乐》剧中事无巨细,不惜时长篇幅,认真还原宋代“四般雅事”——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甚至于普通百姓都乐于这般闲情,词人李清照有诗云: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p><p>这一份爱好,不是奢侈——宋人尚且能意识到不分富贵贫贱,四雅事是属于大家都能享受的精神乐趣;</p><p>这一份讲究,不是矫情——能拥有让自己快乐充实的消遣和能力,有何不好?我们眼中的死板的宋人,不见得比现代人幸福指数低;</p><p>这一份精神享受,不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没有一层不变的生活,只有一层不变的眼睛。</p> <p>赏花、插花,宋人还喜欢簪花。簪花又称插花、戴花,在宋代也是流行于全民的,不但女子簪花,男人特别是士大夫也戴花。朝廷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集会,皇帝、大臣都戴花。《宋史.舆服志》记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鸾,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在这种场合,大臣及随从们多是簪由罗绢制的假花。</p> <p>宫廷聚会所簪之花也有鲜花。《闻见近录》记载:“故事,季春上池,赐生花。而自上至从臣,皆簪花而归。绍圣二年,上元幸集禧观,始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这个事例中君臣戴的就是鲜花。(正在播放的《清平乐》大结局的前篇,大臣们宴饮时簪花在帽,恰巧刚看到)</p><p>关于簪花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据说北宋韩琦任知扬州,州衙花园里的芍药花盛开,其中有四朵芍药十分奇特,花型硕大,色泽鲜丽,花瓣边缘则为金黄色。据说这种花几十年才能见一次。韩琦得知大喜,即刻下令在花园中摆宴庆贺,邀请本地官员,以及名士通判王珪、签判王安石来赏花饮酒。下官当时合计四朵芍药花如果给他们三人一人一朵,第四朵该给谁呢?恰好此时,大名士陈升之赴任途经此处,慕名而来。于是,第四朵花就有了主人。人们将四朵大花摘下,给他们一人一朵戴好。巧合的是这四个人后来都做了宰相,人们说这四朵花是上天降下的。遂成一段佳话。</p> <p>美食茶饮</p><p>1000年前,北宋都城无疑是名闻遐迩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图》上,有近半建筑为饮食店,《东京梦华录》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铺,酒楼和各种饮食店也占了半数以上,而且,《东京梦华录》还介绍了近百种宋朝开封街头的美食与小吃,可谓是“东京梦华小吃录”。</p><p>而荷花酥的历史故事,跟这位创造了“仁宗盛治”的宋仁宗还有关系。我小时候看戏看得最多的就是狸猫换太子,荷花酥的故事,就与被换的太子宋仁宗赵祯的生母李氏有关。</p><p><br></p> <p>杭州小吃荷花酥酥层清晰,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馅儿料有莲蓉馅,椰蓉馅,🌹玫瑰豆沙馅,紫薯馅……</p><p>在馅料上滴上几滴柠檬汁,色彩立刻鲜明起来。</p> <p>荷花酥属于“宴席”常用的花式中点,酥皮点心是中式点心中的一大类,分明酥和暗酥。明酥从表面可以看到清晰的层次,暗酥则看不到,荷花酥就属于明酥的一种,吃起来脆酥香甜。</p> <p>荷花酥传统的经典做法是油炸,完美地呈现出莲花盛开的样子,出油锅的那一刻,给人“出水芙蓉”的美感。“花开”之后,中间隐约的馅料也仿佛饱实的小莲蓬一般,但现在也可以用烤箱制作,烘烤出来的荷花酥层次感不强,更像是含苞待放。</p> <p>《舌尖上的中国3》在第6集的时候以《酥》为主题,介绍了闻名杭州的荷花酥。传统的中式糕点在油的作用下,含苞待放,出水芙蓉,层次分明,色调淡雅逼真如荷花,口感酥松香甜。</p> <p>荷花酥的制作过程太过复杂,荷花酥在炸制的过程中,对油温要求非常高,如果油温过高,那么就达不到“开花”的状态,一层一层粘在一起,如果油温不够,荷花酥就会塌掉了。</p><p>于是呼叫醉心于糕点制作的玲姐姐帮助。24个荷花酥,玲姐姐花费了一天的时间,用了椰蓉馅儿。送出20个,还有2个送给了女儿的好闺蜜凯歌和小琪,她们正巧在我家拍茶文化的照片,女孩子们都着汉服,温婉秀美,荷花酥做为茶点很是相宜。余下2个荷花酥,出水芙蓉的清丽,留作观赏,久久不舍得入口。</p> <p>“黄昏时荷花渐渐收拢的那一刻,是我觉得荷花最美的时候。”喜欢一位女作家的文字,“她们以盛放的姿态经历了夏日白天的酷暑,然后在晚上合拢去重新积蓄能量,准备第二天的开放。”我最喜欢的就是荷花的这种姿态,这种怀抱希望的张弛有度,也是人生该有的态度。</p><p><br></p> <p>后记</p><p>到校学习的一周 ,回归看似普通的校园生活,背后却是所有普通人不平凡的付出,珍惜拥有,用心生活,张弛有度,</p><p>过好每一个限量版的一天,</p><p>不负每一个平凡人这限量版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