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市线上学习︱4-6年级语文课外经典阅读积累简报7

每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七期※</b></h1><div><br></div><div><b>『五年级课外阅读积累案例』</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梁衡《母亲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陆市涢东学校小学部 王庆勇</b></div><b>一、指导目标</b><br> 1.通过《母亲石》《游子吟》《慈母情深》等散文、诗歌的阅读,让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br> 2.掌握阅读的方法。感受阅读的情趣,激发阅读的欲望。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交流、分享和品读、吟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最终乐于阅读、享受阅读。<br> 3.通过阅读经典名篇,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增长知识,掌握方法,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并练写。<br><b>二、指导内容</b><br> 《母亲石》(梁衡)<br><b>三、教学平台</b><br> 微信(微信群、班级小管家)、希沃云课堂<br><b>四、指导过程</b><br> <b>1. 发布公告 </b><br> 微信群发布公告,提示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时间。<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群公告(通知 )</div>【希沃白板5】课件分享 : 《永恒的母爱——<母亲石>阅读分享会》<br></div><div>(点击“课件链接”直接预览课件)<br></div><div><a href="https://r302.cc/0ZlJvB?platform=enpc&channel=copylin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课件链接</a></div><div>https://r302.cc/0ZlJvB?platform=enpc&channel=copylink<br></div> <b>2.激情导入</b><br> 同学们,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她能融化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今天“阅读分享课”我们要欣赏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母亲石》,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母亲的深情吧!<br> <b>3.阅读提示</b><br> (1)阅读提示(文字)<br> 我们读过作家梁晓声所写的《慈母情深》,可以说里面的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对慈母的热爱和赞美。是的,母亲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母爱也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br> (2)推荐阅读材料《母亲石》(电子文档)<br><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母亲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梁衡</b></div>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br> 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br>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br>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每当他第二天到机埸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侯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br> 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div><div> (以上资料由教师推送至班级微信学习群)<br></div><div> <b> 4.带着问题读美文,促进思考</b><br> (1)读课文,《母亲石》一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br> (2)作者由母亲石想到自己的母亲,哪些地方让你感动?<br> (3)睹物思人是本文显著的特点,读完后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br> <b>5.阅读任务</b><br>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表现母亲的词语和句子,摘录下来,可以文图结合,要求字迹工整,排版设计尽量精美,然后拍照上传。<br> (2)《母亲石》中表现的母亲的形象令人感动,反复品读,选择你最感动的句子,写下你的赏析并拍照上传。<br> (3)请同学们模仿《母亲石》或者是《慈母情深》等文章,选择一个细节写写你感受到的母爱吧!<br> <b> 6.交流评议</b><br> (1)群内互评:师生互阅群内学生上传的图片后,学生之间、老师对学生上传内容进行评价。<br> (2)上一堂阅读网课:利用希沃云课堂上一堂阅读分享课。<br> (3)上传希沃课件:学生查阅,明确阅读理解。<br> <b> 引导交流:</b><br> <font color="#ed2308">(1)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石来历的句段。和同学分享这个小故事。</font><br> 开头:写自己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引出下文。<br> 中间:写了母亲石的来历,联想到母亲为我付出的几件事,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之情。<br> 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 <br> (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可以酌情引导。)<br></div><div>【补充母亲石的来历】<br> “母亲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州温泉县查干屯乡境内,东距县城直线距离36.5公里。此地也是一个著名的山口,地质上地下由左支流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漂砾花岗石组成,地上散布着冰碛漂砾花岗岩,分布于博尔塔拉河左岸。这里有些大漂砾花岗石散布于地表,其中一块高大花岗漂砾石形状奇特,形似一母亲昂首挺胸,处于临产状,当地人称其为“母亲石”。<br></div> <font color="#ed2308">(2)作者由母亲石想到自己的母亲,哪些地方让你感动?</font><br> ①第二自然段:<br> 直抒胸臆地赞美: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br>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br> 侧面烘托,含蓄表达: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br> ②第三自然段:<br>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br> (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br> 第三、四自然段:回忆往事,表达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其中也有浓浓的自责与愧疚。<br> (母亲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br> (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br> <font color="#ed2308"> (3)睹物思人是本文显著的特点,读完后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font><br> 预设:<br> 收获1:注重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读了令人感动!<br> 收获2: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br> 收获3:结构安排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br> (鼓励学生自由的分享自己的收获)<br> (4)你还想起了哪些赞颂母亲的诗歌、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br> (预设)诗歌、文章:《游子吟》,冰心《纸船——寄母亲》,季羡林《怀念母亲》……<br> 关于母爱的名言、谚语:<br>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div>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br>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br>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br>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br>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br>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br>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br>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br>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br>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div> 小结:师:同学们,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母爱无处不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语——静静地回忆,课后请同学们模仿《母亲石》或者是《慈母情深》等文章,选择一个细节写写你感受到的母爱吧!<br> (鼓励学生写话、组内交流、互改,推选代表全班分享,相机点评。)<br> 推荐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季羡林《怀念母亲》<br></div></div> <b>五、作业布置</b><br> 打开群公告,布置作业:<br>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表现母亲的词语和句子,摘录下来,可以文图结合,要求字迹工整,排版设计尽量精美,然后拍照上传。作业完成后拍照提交至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br> 2.诵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也可以是赞颂母亲的诗歌、名言,上传到学习小组群里,和大家分享。 六、教学反思<br> 在这节阅读分享课上面,我力求结合学生实际,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尝试将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构建线上阅读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和分享,在读中学写,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这次阅读分享会既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活力,时时会有惊喜,更让我感受到了我和学生们需要努力的地方。现结合阅读实践进行反思:<br> 1.为了提高时效,增强实效性,可以讲朗读展示前置,利用音频或者视频来展示,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还可以扩大交流和展示的“面”,让更多的同学“露脸”,感受分享的喜悦和快乐。<br> 2.因为网络延迟,影响了交流,有时候会显得不够流畅,也是本次线上阅读分享会凸显的一个问题。<br> 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仍然需要强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大方、自信地交流。<br> 今后,我们将立足课堂,以生为本,继续尝试开展线上阅读教学,进一步助力学生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br><br><b>『教研员点评』</b><br> 这节课,我到王庆勇老师的直播课堂去听过。这个案例,我没有做改动——想就这个案例,说说我对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的想法。<div> 王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font color="#ed2308">翻转课堂,前置性学习+直播课堂+课后作业。</font>课前,王老师给学生布置了阅读任务,课堂则以阅读分享会的形式展开。老师们最近交来的这个主题的案例,很多都有前置性探究小活动和前置性作业。前置性学习,不仅为直播课堂做了准备,而且所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让学生获得一种愉悦的成功体验——长此以往,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王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和富有磁性的声音,带出了一批“小播音员”,他所发来的多个音频和视频,让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我看到了他们较高的朗读水平。<br> 王老师提到了 “本文睹物思人的特点”,我觉得很好。“睹物思人”不是一个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乍一提出来,老师们可能会疑惑:“睹物思人”是写作手法吗?我们考虑到教育终将面对的应试,凡资料上罗列为考点的,我们敢说,像这样一个生僻的“睹物思人”我们小心翼翼宁可回避不提。但是,若你问本文的典型写法是什么,你还真找不出一个比“睹物思人”更恰当的表述。不必纠结于用一个什么词汇来表述本文写法,本文的写法的确值得一学,有一个可供学生借鉴的写作结构:睹物——思人——联想——抒情。《姥姥的剪纸》也是这个结构。如果把《游子吟》看做一个远方游子,穿着母亲手缝的衣服,想起母亲,那也是“睹物思人”:游子身上衣(睹物) ——慈母手中线(思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联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抒情)。<br> 王老师可在“本文睹物思人的特点”上深入一下,教学生读懂结构,再学着用这个结构:同学们体会本文的结构,“睹物——思人——联想——抒情”,学着用这个结构写一个远方亲人或远方的小伙伴。<br> 王老师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就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而言,王老师所引导的东西比较多——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睹物思人的特点、母爱的名言和谚语……因为面广,对学习点的学习没有深入进去。<br> 向所有上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的老师提一点建议: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不要像课内阅读课那样上,不必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积累,可以让学生像吃有营养的东西一样,自己能积累多少就积累多少。而老师的指导,可“选择一个学习点”,这个学习点的难度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难度,老师引导学生,怎么让学生围绕这个学习点,学有所得。<br></div> 供稿︱安陆市涢东学校小学部 王庆勇<br>制作︱安陆市涢东学校小学部 肖敏<br>编审︱安陆市教研室 张明霞<br>

母亲

阅读

母爱

学生

睹物思人

分享

学习

慈母

王老师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