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早胜塬古老而神秘,从乡村到田野,到处散落着珍贵的遗存与古迹。位于宁县米桥镇东龙头村两层老村部,就是方圆各村唯一保存下来的“文革老建筑”。记录着历史变迁,承载着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乡土肌理,传承着丰厚的乡村文脉,是东龙头村人寄托情感的家园。它不但保存了近七、八十年来陇东不变的民居文化原貌,更存留了不少文革的时代印记,走进老村部仿佛是进行了一次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让人惊叹不已!尤以其气势雄厚,坚固庄重等特点而叫人耳目一新,拍案称绝。</p> <p> 老村部属两层土木结构,建于1972年。为该村农业社时期独一无二的“豪华”建筑,下层为土坯箍制的三孔箍窑,高约2.7米、深约3米,宽约2.5米,一门两窗;上层为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子,一间单间,一间大间。农业社时期,围绕着老楼,建有磨面房、榨油房、弹花房、铁匠铺、卫生室,拥有当时全米桥公社仅有的一台大马力柴油发电机。包产到户前一直是东龙头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980年包产到户后,所有的作坊陆续拆除,设备变卖,只剩下孤零零的两层小楼,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与兴盛,退出了村部的角色。箍窑、房屋年久未维修,已脱皮掉渣,门窗朽化,房顶塌陷。但仍可以看出当年风韵和气魄。</p> <p> 半个世纪过去了,农村住房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且随着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两不愁三保障”让绝大多数农村人得以受益,摆脱贫困。当年这栋“超豪华建筑”也已经随着岁月走进了历史,成为同时代人心中一段难以释怀的回忆。</p> <p> 今年春节回老家时,这栋楼房再次闪入了我的眼帘,令我惊喜不已,随拍几张在朋友圈发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共鸣,随即打问着落的朋友接连不断,慕名前去拍摄、素描的影友画友更是一拨接一拨。前几天回家再次来到老村部,我久久凝望,心潮起伏。远去的岁月留下的历史遗迹,让我不由回想起那一段青春岁月,荡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留存在心底的情感。</p> <p> 回首往事,那个年代虽然“左”得离谱,发生在那个时代的许多事情让现代人难以置信。但是,举国上下对党对领袖的忠诚,对国家的信仰是发自肺腑的,那种精神回味起来,至今依然令人心潮澎拜,热血沸腾,难以平静。</p> <p> 正是靠着那种信仰的支撑,靠着那种精神的鼓舞,在物质极度匮乏和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年代,依然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两弹一星”的上天,扬我国威;抗美援朝,中越自卫战,打出了军威。虽然缺衣少食,但举国上下,斗志昂扬,很多大型工程,也都是靠肩挑手扛,靠人海战术,硬是在万众一心的大干快上中,如一颗颗明珠绽放在祖国大地上。</p> <p> 一栋房屋体现的是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沉淀的集大成者,是一村历史的载体,也是一村的灵魂。品味老村部,你可以原汁原味的看到陇东传统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p> <p>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革”遗存已不再具有纯粹意义上的政治内涵,而其多元的文化价值则逐渐得到普遍认同,成为时下许多收藏爱好者寻觅的对象。正由于“文革”物品作为特殊时代的文化遗存,恰恰具备了“新、奇、特”等因素,因此成为时下一种世纪怀旧、收藏、投资、赏玩的新热点,也在情理之中。</p> <p> 今天拍摄米桥老村部,旨在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宁县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唤起人们更多的家园情思和文化情怀。衷心期待宁县米桥能将这一时代遗存保存下来。</p> <p>撰稿:张应君</p><p>摄影:杨智兴 张应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