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自汉代以后,隶书由于不再作为主要的书写字体,能写好隶书的书法家越来越少。到了唐代我们能知道的隶书的书法家只有韩择木、菜有邻、梁升卿、张庭珪、和史惟则这几家。《泰山经石骨》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每一个字都是一尺多的大字有2000多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书体在楷、隶之间,偶尔带有篆意。古拙朴茂,草情篆韵,雄浑古穆,得之榜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称之为“榜书之宗”。</p> <p>下面是意临《泰山经石骨》节选</p> <p>《大唐北岳恒山丰安天王之铭》是唐代碑刻。这个碑经历了1300多年风雨除题额风化以外,碑文绝大多数字划保存完好。它的书体是唐隶,以方整见长,被后代书法评论家评为《唐碑最奇者》。我们可通过临摹它来了解唐代隶书的风貌。</p> <p>金农所创的隶书是一种变体,即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自拟为“漆书”。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进行融合,并间以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的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黑色乌黑光亮,犹如漆成。我非常喜欢金农隶书的风格,他真是清代隶书里的一个“怪才”。</p> <p>这是我临摹的金农隶书节选</p> <p>邓石如被称为清代的书圣,他的隶书影响后面的趙之谦等诸多书法家。他的隶书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磗,他的书艺被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我们临摹时一定要注意他的个性持征的表达。</p> <p>这是我意临的邓石如隶书节选</p> <p>何绍基是晩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隶书写得灵动、活泼深爱人们喜爱。我们在临习时不仅关注他的灵动,还要注意写得沉稳。</p> <p>这是我意临何绍基隶书节选</p> <p>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趙之谦的隶书作品,他和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他是清代碑学理论最有力的实践者,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清代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临习时要注意把他的个性表达出来。</p> <p>临习赵之谦隶书节选</p> <p>《史墙盤》西周铜器底部铸有的铭文284字。其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下面三幅是我通篇意临的《史墙盤》</p><p><br></p> <p>这是学习何绍基隶书通临的四联书屏作品</p> <p>意临赵之谦的隶书作品</p> <p>这是通临《虢季子白盤》全文111字</p> <p>学习邓石如小篆《六朝鏡銘》作品</p> <p>学习邓石如隶书《六朝鏡銘》作品</p> <p>学习邓石如隶书节选</p> <p>学习邓石如篆书节选</p> <p>篆书作品唐诗《登鹳雀楼》</p> <p>篆书(母爱如水)</p> <p>隶书(母爱如水)</p> <p>隶书(厚德载物)</p> <p>篆书《心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