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镇远名胜和施秉云台山

陈石

<p>5月16日,上午雨,冒雨参观周达文故居与和平村。下午晴,游施秉云台山。</p><p>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主峰团仓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p><p>云台山卡斯特地貌内,以山、水、云、雾、林为基本元素,勾勒出一幅幅山青翠妩媚,峰笔直陡峭,水清澈透明,云一尘不染,雾缥缈虚无,林幽静深遽的秀美画卷。</p><p>2014年6月23日,云台山被批准为世界自然遗产。</p><p>我几年前游过一次云台山,那次是雨中游,云遮雾绕。这次游览,天空晴朗,空气清新,人多欢声笑语不断,又是一番景致。</p> <p>笔架山。山像搁笔的笔架,故名。</p> <p>美景令人神往</p> <p>战友和军嫂合影</p> <p>云台山的标志性岩柱,只可惜时间有限,路远未能至,留下一点遗憾。</p> <p>云台山日出,云海与苍山相连,气势磅礴。</p> <p>在云台山,有老农卖自己制作的酸萝卜,又甜又脆略带酸,味道好极了。</p> <p>周达文,原名周达定,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生于1903年1月3日,贵州镇远县城关镇人。</p><p>1923年初,周达文经李大钊,范鸿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曾在共产国际、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工作。斯大林来中山大学报告,周达文翻译,受到斯大林的高度赞扬。1937年7月,在苏联肃反运动中,由于王明等人诬陷而被捕,1938年4月13日含冤牺牲。</p><p>周达文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 <p>周达文故居</p> <p>中共镇远支部活动场所,位于周达文故居内一进西厢房,活动时间为1938~1940年。</p> <p>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陆续俘获一些日军。国民政府根据日内瓦公约要求,1938年在陕西西安和湖南常德,分别设立两个俘虏收容所对其集中管理。1938年,又在桂林设立一个临时俘虏收容所。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则于1940年在延安设立日本工农学校,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改造。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別名“和平村”),1938年冬从湖南常德迁往贵州镇远,1944年12月迁往重庆巴县,1946年4月撤销。在镇远期间先后收容日军战俘600多人。</p><p>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1939年,在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部长周恩来,军政部第3厅郭沫若等人的推动和指导下,由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发起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1941年,部分盟员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和平村工作队”,中共镇远支部也在其中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在“优待俘虏”政策影响下,收容所的管理人员以人性化的管理善待日俘,很多日俘受到感化,并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中觉醒过来,随中国军队到前线开展反战宣传,瓦解日军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p><p>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2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p> <p>和平村内大礼堂,为日俘学习和住宿的地方。</p> <p>云台山风景视频,在印斗阁上看群山。</p> <p>旅行途中欢歌笑语,作者唱一曲《我们这一辈》助兴。</p> <p>王丽唱电影《红日》主题歌《谁不说俺家乡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