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 一晴方觉夏深

彩云飞处

<p>宋朝诗人范成大在《喜晴》中写道:「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意思是说窗前的梅子成熟落蒂了,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p><p><br></p><p>从诗意可知这既存对时光更迭之快的惊奇,又暗含隐约的怅意和人生苦短的思考,感叹时间的易失。</p><p><br></p><p>人到中年确实感觉到时光匆匆,常常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记得文文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岁月不饶人,你可曾饶过岁月。」是呀!回首过往有没有蹉跎了大好的时光。</p><p><br></p><p>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p><p>——《明日歌》明·钱福</p><p><br></p><p>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但是,最容易把握的也是「今」。所以,要把握好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个「今天」,让每一个「今天」成为没有遗憾的「明天」的「昨天」。</p><p><br></p><p>人应该如何厘清自己呢?每天忙忙碌碌,好像活的很充实,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种莫名的空虚感袭来,觉得自己好孤独,好像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为了填补自己的空虚感,我们可能会疯狂购物,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或许会暴饮暴食,或许会做一些刺激性的事情等等。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某种让我们安然、平和,能够推动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奋勇向前的东西。就像有的人临死前仍然笔耕不辍,那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死亡的精神。</p><p><br></p><p>肯·威尔伯在《恩宠与勇气》中 写道:「私我必须死亡,大精神才能觉醒。」每个人心中都有大精神的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有领悟它。</p><p><br></p><p>当抛开私我,抛开自我意识的羁绊,会感觉到心中一片开阔,对人、事、物有了不一样的看法,然后安然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或许才是真正地珍惜光阴和生命。</p><p><br></p><p>狄金森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p><p><br></p><p>希望我们在生命结束那一刻都可以坦然地说「我没有徒然地活着。」</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