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冠肺炎发生后宅居在家,闲来无事,就从书柜中找了点书翻翻,以打发时间。找了四本关于治学、修身、做人方面的书籍,它们是:(菜根谭)、(围炉夜话)、(呻吟语)、(小窗幽记)。这些书虽然以前也读过,这次有时间系统重读,又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悟。解封以后,由于忙于带研究孙,只能在闲暇时间,将其中一些笔记整理成美篇,以便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也可以随时翻看。</p><p><br></p> <p>《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体著作。 “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带着泥土的质香;菜根味纯,纯得与君子的本色一样地道、厚实。菜根是苦,是艰辛与奋斗的人生;能咬莱根的人,就是那些能够承受艰难困苦,得以做成大事的人。 洪应明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莱根香”为主旨,融合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修养、处世、出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哲学,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菜根谭》的文辞秀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性躁心粗者,—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性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性情平和、心态从容的人,各种幸福自然会降临到他身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末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末折,切忌再加一搦。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达到顶点的时候,就如同水已经满了快要溢还没有溢出来一样,这时千万不能再多加一滴;当一个人的处境在危急关头的时候,就好像木头快要折断还没有折断一样,这时千万不能再施加一点压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span>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庭中应该有一种真正的信仰,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正确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如能保有纯真的心性,彼此以愉快的态度和温和的言辞相待,就能跟父母兄弟融洽相处、意气相投,这比坐禅调息、观心内省还要好上千万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语,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里有人犯了措,不可以随便大发脾气,但也不可以轻易纵容。如果这件事不好直说.就借由其他事物来暗示他改正;如果他一时还难以悔悟,就要拿出耐心等待时机再提醒劝告。这就好比温暖的春风化解大地冻土,暖和的气候消融寒冰一样,只有充满和气的家庭才称得上是模范家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条宽广的道路,只要略为用心去追求,心灵深处就会感觉豁然开朗;而人世间的欲望就像一条狭窄的小路,才一踏步其间,就觉得眼前遍布荆棘与泥泞,让人寸步难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有一种邪恶的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或者是一句话伤害了天地间的和气,又或者是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而为后代子孙造成祸害,所有这些行为我们都必须深以为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情冷暖的变化,富贵之家比穷苦人家更明显;猜忌怀恨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外人更为残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用冷静平和的态度来处理,那就很少有人不陷于日坐愁城的烦恼中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入社会的人,经验浅薄,但受到社会坏习气的感染也少。经历世事的人,受到社会上人心奸诈的影响也深。因此正人君子与其求得老练通达,还不如保持老实爽快的个性;与其拘泥小节,还不如豪放不羁,不随俗浮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权势名利,富贵荣华,人人都想接近,但是一接近,很容易污染到品格,因此,以不接近为廉洁,如果接近了而品格能不受到污染,那就更廉洁了。用计谋心机达到目的,不是正人君子的行为,因此,以不知道用计谋心机的方法为高尚的品格,如果知道了这些方法,而能永远不用,那品格就更高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完美的名声和高尚的节操,不应该自己独自拥有,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名节,可以避免发生祸害之事而保全自己:令人耻辱的事情和不利于己的名声,不应该全部推到别人身上,自己主动承担几分责任,才能够做到收敛锋芒而修养品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span>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因此,遇到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处世之法;而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好处给他人的胸襟和美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居于大平盛世,待人接物要端正刚立;居于动荡不安的乱世,待人接物要圆滑婉转;而处在行将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就必须刚立与圆滑并用了。对待心地善良的人会宽容仁慈,对待奸邪的恶人要严厉,而对待平庸的人则要宽严并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心胸宽厚的人,往往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因此,凡事都讲求气派豪华;而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日子,也处处刻薄别人,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其日常生活的喜好,既不应过于奢侈讲究,也不该过分刻薄吝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span> </p><p> 如果内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圆满的,那么世界就会变得美好而毫无缺陷;如果待人接物都抱着宽大仁厚的态度,那么世界也会变得和睦而没有不正当的邪恶行为了。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恬静而不羡名利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之人的猜疑;而一个谨言慎行的人,每每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徒的忌恨。所以坚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可以因此而略微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不可以过分显露自己的才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人处世既不应该与世人一样太过庸俗,也不应该为了显示与众不同而标新立异;处理问题既不能让世人处处感到讨厌,也不能为了讨人欢心而故意迎合他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仲,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人即使再聪明也不宜过多的露出锋芒,不妨将智慧藏于朴拙之中;一个人即使再清楚明白地洞悉世事也不宜过多地表露,最好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节操高尚也不可弧芳自赏,应以随和为要;想得到或证明什么,也无须激进,宁可以退为进。这些原则是立身处世时最有用的救命法宝,也是明哲保身的良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远离俗世修炼正果的道理,就在经历世事之中,根本无须离群索居、与世隔绝;领悟心性的功夫,就在竭尽自已的心力之内,根本无须断绝一切欲念来使心寂然不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君于应该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事物,切忌感情用事而表现出刚直的个性。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小恩惠来收买人心,不如服务社会以及得公众好评:结交许多新朋友,不如加深与老朋友之间的友谊;标榜荣誉和虚名,不如暗中行善积德;追求与众不同的节操,不如严谨自己平时的言行。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应该和别人一起承担过失,而不应和别人共同分享功劳,如果共享功劳就会使彼此产生猜忌;可以和别人共同走过艰难岁月,而不应和别人一起享受安逸生活,如果共事安逸就会使彼此互相仇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span></p><p> 走路经过窄处的时候,要留出一步宽的路给别人走;有利益的事,自己得七分,把其余的三分让别人。这才是立身处世、寻求平安和快乐的最好方法。 </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span>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朋友交往,必须带三分抑强助弱、济人之急的侠义心肠。做人处世,要保持一片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会太过严厉苛刻,要考虑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而教诲别人行善,也不要期望过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得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对别人有过恩惠时,不会经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如果是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就得时时放在心上反思;别人对我有过帮助时要记在心里不能忘怀,而别人对我有过失则应该立刻忘掉。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施加恩惠于人,不可以时常记在心里,更不可以对人张扬,如此即使付出极少,也可以收到极丰的回报:用物品帮助别人,如果计较着自己的付出,还要求别人回报,这样即使付出很多,也难以成就一点功德。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要责备他人所犯下的轻微过错,也不会去揭露他人的隐私,更不要记恨别人以往的过失,能够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也能够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span></p><p>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即使以千全相结交,有时也难打动对方的心,而一碗饭的救济,有时却能让人终身感念不忘。所以说,恩爱大重,可能反为人所仇视,倒是一些菲薄但及时恰当的小恩惠,能使受患者欢喜感激。</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委婉地去为他修补或掩饰,如果故意揭发张扬,就是在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对于别人的泥古不化,要设法诱导启发他,如果因此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对方,还相当于用自己的固执来强化别人的固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人不可过于苛刻,否则那些有心效力的人便会纷纷离去;交朋友不可过于浮滥,否则那些善于逢迎谄媚的人将会设法接近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span>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施人以恩惠应该从淡薄到浓厚,如果开始浓厚,后来淡薄,受恩者就会忘记他的恩惠;树立威信应该从严厉到宽容,如果开始宽容后来严厉,别人就会理怨他的冷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之证道,无如此三者。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的思虑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清明,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人的气概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能舒畅悠闲,这时才能领会到心的灵明;人的意念只有在平和淡然的时候,才能谦虚和顺,这时才能获得性灵的真实本味。如果想要反省参证人生的真正道理,没有比这三种方法更好的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穷受用。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察觉到别人欺骗我们的时候,不要马上在言谈之间表现出来;当我们遭受别人的侮辱时,不要立刻在神色情态上表现出来。这当中含有无穷且值得玩味的乐趣,也让人一生受用不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贝鱼跃鸢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要心中没有烦恼,所到之处就都是青山绿水的祥和景致;而只要本性中保有化育万物的爱心,则举目所见无不是鱼跳乌飞的悠然景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为奇而为异;不合污便是清,绝俗求清者,不为清而为激。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够摆脱世俗的人就是奇人,但为了求奇而故意标新立异的,就不是奇人而是怪人了;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就是清高的,但为了显示自己清高而故意离经叛道的人,就不是清高而是偏激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君子做人处世不能轻率浮躁,因为轻率浮躁就会受到外物的干扰,从而失去了悠闲镇定的情趣;思虑用心不能大过执著,因为大过执著就会受到外物的束缚,从而失去了潇洒活泼的生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其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宁静的环境中保持的平静,并非是真正的平静,若在喧闹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才算是人的天性中原本的真境界;在欢乐的氛围中得到的快乐,并非是真正的快乐,若在艰难的困境中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才算是人的本性中快乐的真正境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矜高倔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人之所以有矜气高傲的态度,无非是受到外来而非出自至诚的血气的影响,只有消除客气,心中的洛然之气才可以伸张出来。心中的七情六欲都是意念活动的妄想,只有消除这些虚幻无常的妄念,真正的本心才会显现出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名根未拨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末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枝。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名利之心没有彻底拔除的人,纵然能够轻视富贵荣华甘于贫寒清苦,最终也还是会陷于世俗名利之中;虚浮之气没有消散的人,其功德即使能够恩泽四海造福万世,最终也只不过是一些小伎俩。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节操重道义的人要用平和大度之心来加以调和,才不会和别人发生意气之争;功成名就的人要培养谦虚礼让的美德,才不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之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够忍受粗茶淡饭的人,他的节操通常像冰玉般纯洁无瑕;而讲求华服美食的人,多半甘于向人屈膝奉承。因为人的志气可以在淡泊名利中表现出来,而人的节操可以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 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如果猜忌刻薄,担心别人超过自己,那么虽是富贵之家,他的行径却和贫贱之人并无两样,这样如何能享受长久的幸福生活呢?聪明的人应该谦虚有礼,掩藏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到处张扬夸耀,那么他的言行就跟愚蠢无知的人一样,他的事业又如何能不失败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个人的机运各不相同,机运好的得以一展抱负,机运差的则一事无成,在这种情况下, 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别的待遇呢?每个人的情绪也各有不同,有稳定的时候,也有浮燥的时候,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配合自己呢?就此道理来对照修正,也是一条方便修行所必经的途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奢移的人无论有多少财富都不会感到满足,还不如生活俭朴的人虽贫穷却有余裕;有才干的人辛劳谋事,却又怨谤集身,还不如生性愚鲁的人生活安闲又能保全纯真本性。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烈土让千乘,贪夫争—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飨,位分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壮怀豪放之士可以把一个千乘之国拱手让人,贪婪吝啬之徒却为蝇头小利争夺不休,二者在人格上有天壤之别,但壮士好名与贪夫好利的心理没有什么不同;天子治理国家,乞丐哭号要饭,二者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但天子的苦思之苦与乞人的苦熬之苦,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道貌岸然的君子如果虚伪行善,他的行径就和恣意为恶的小人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君子如果因受到引诱而改变自己所持守的志节,他的品格还不如一个痛改前非而重新做人的小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贷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勤奋的人应该是在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和信义上下工夫,可是世俗的人却仅仅依靠勤劳来解决自己的贫穷;节俭的人应该是把全钱和利益看得很淡泊,可是世俗的人却偏偏假借节俭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奋和节俭本来是君子立身处世的标准,却反而成为市井小人用来营私利己的工具。真是可惜啊!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俭朴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太过了就会流于为富不仁,成为斤斤计较的守财奴,反而会伤害到和朋友之间的往来;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但如果太过了就会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谨慎小心的人,反而会让人有好用心机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贪得无厌的人,有了金银却还怨恨得不到珠宝,封了公爵却还怨恨未拜侯爵,这种权豪无异于自甘沦为乞丐;知足的人,即使喝野菜汤也比吃山珍美味来得甘甜,而穿布袍也比穿华贵的衣服还要感觉温暖,这样的平民实际上比王公贵族还要富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人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贪图钱财的人,其所作所为超出道义之外,所造成的危害虽然明显但不深远;而一个贪图名誉的人,所作所为往往隐藏在道义之中,所造成的危害虽然不明显却很深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人情通患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饥饿贫困时就去投靠人家,丰衣足食后便扬长而去,看到人家灸手可热就去巴结逢迎,遇到人家落魄贫寒便厌弃不顾,这些都是人情世态的通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口的山珍海味,吃多了便成为伤害肠胃、有损健康的毒药,但如果控制在只吃五分饱就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的好事,也往往是引人身败名裂的媒介,但如果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也就不至于懊悔。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树木到了凋谢枯萎的时候,才知道那艳丽的花朵、浓密的枝叶不过是徒有一时的繁荣;人到了临死入棺之时,才知道儿孙满堂、钱财名利却没有什么用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幽居的人和清雅的事,都是为了顺遂自已的本性、所以喝酒以不相劝饮最为畅快,下棋以不争胜最为高明,吹笛以不按固定腔调最为自在,弹琴以信手拈来最为高超,约会以不期而遇最为真率,客人以不相迎送最为坦城。如果一旦受列繁文缛节的约束,就要掉进世俗的苦海之中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事业与文章再怎么伟大精妙,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圣人君子的精神,虽历经万代也不会磨灭;而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再怎么显赫和繁荣,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移,只有忠臣义士的意气节操永恒不变。所以,真正的君子不会用一时的功名来换取永恒的精神气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喜欢夸耀自己的声誉,还不如躲避名声来得有意义,而熟练事物固然是好,但对事愈练达者,操心处便越多,哪里比得上省一事少一事来得悠闲自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贸。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川林泉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可是一旦沉迷留恋就变成了庸俗喧扰的闹区;书法绘画是一种高雅的趣味,可是一旦贪爱痴迷就成了市侩之物。所以,只要心地不受外物的浸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之所也如同身处仙乡;如果内心有了系恋,即使处在乐土之中也有如置身苦海。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世人以心肯处为乐,却被乐心引在苦处;达士以心拂处为乐,终为苦心换得乐来。</span>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世俗之人以自己的愿望得以满足当做快乐,然而却被寻找快乐的心带到了痛苦之中;达观之人能够以不如意的事当做快乐,终为一片苦心换来了真正的快乐。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地间的事物往往是相互对立的,有一个安乐的境遇,就会有一个痛苦的境遇随之而来;天地间的事物往往又互为补偿,好的境遇和不好的境遇总是交替出现。所以,只有平平凡凡安分守己,满足于家常便饭、没有官位的自然光景,才是最快乐的境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天地中万物,人论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地间的万物,人世间的一切情感,以及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如果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纷纷扰扰各不相同;如果用通达的眼光来看,则样样都平常。何必要去加以分别和取舍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冷静的角度去观察热闹纷繁的名利场,就会发现那些热衷名利的奔波劳碌对生活毫无益处;从忙碌的生活中清闲下来,然后才会品味出安闲生活中的滋味是最悠长的。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世间的人把自己看得大重要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嗜好和那么多的烦恼。古人说: “如果连自己的存在都感觉不到,又怎么会知道外物是否是珍贵的。”又说:“如果知道就连身体都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么烦恼又怎么可能伤害到自己?”这真是一句切中要害的话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让身体常处在悠闲的地方,世俗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驱使我?如果让心灵常处于冷静的思考,世间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够欺瞒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醲肥辛甘非真昧,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酒、肥肉、辛辣、甘甜都不是最真纯美妙的滋味,最美妙的滋味总是平和清淡的;言谈举止神奇怪异的人并非是真正德行完美的高人,德行完美的高人言谈举止总是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 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丽必定有丑陋与之相对,只要我不自夸美丽,又有谁会说我丑呢? 洁净必定有污秽与之相对,只要我不自夸洁净,又有谁能来说我污秽呢?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驰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天花繁叶茂、景色绚烂,使人心驰神往、躁动不安,却不如秋日云淡风轻,兰桂飘香,水天一色,天地一片澄澈空明,使人神清气爽、通体舒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字也不认识,而说话却富有诗意的人,才是得到了诗的真实意趣;一句偈语也没参悟过,而说话却充满禅机的人,才是懂得了禅的深奥玄机。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恩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得病以后才明白健康是人生的财富,身处乱世才知道平安和顺的生活就是福气,这并不是先见之明;身在福中却能知道这是祸患的根源,贪恋生命却明白这是死亡的缘由,这才是真正的远见卓识啊。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心中如果没有一点物质欲望,私心就会像雪消融在火炉中、冰融化在阳光下一样迅速自然;眼前如果有一分空明透彻,就能时常看见朗月挂在晴空,月影浮在水波上了。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