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作者:成小刚

明月清韵·金刚

<p>《那一年》</p><p> 一场不大的雷雨过后,不但没有带来一丝凉意,反而让空气变的闷热闷热的。</p><p> 清早额媳妇发信息说鸡没有饲料了,让回家去面粉厂给鸡买点麦麸。忙忙碌碌一大早上终于下班了,吃完饭就发车回家,打开车门坐进车里,那滋味比桑拿热多了。发动车,缓缓进入拥挤的车流,今天刚好礼拜六,接孩子的车也就特别多,不由感叹!如今孩子多幸福。咱小时候那有人接送,背个额妈亲手缝的书包拿个冷馍就上学去了,说真的那时脚上唯一穿的买来的鞋子就是雨鞋,而且还是大号的,因为我和姐姐都能换着穿。太热了,看看窗外一片绿色,绿油油的麦田让人看了真是有喜有忧呀!加大油门一路向北,有的麦子还没成熟就一片一片的死掉了,不用说今年麦子又减产了。</p><p> 记得那一年我才14岁,家里的麦地在村子最东边,每到收麦子的季节,额达和额妈就会让我拉上架子车车上坐着弟弟,去地里割麦子,记得那次我热的脱了上衣,光膀子把额达额妈割好的麦子一捆一捆的装上车,因为经验不足经常把车装倒,额达不放心就说:“你上去给咱踏,额给咱拿搽挑。”额达说踏实确装的多还不会倒。天气热炸了,一中午下来晒的我背上全是水泡,汗水流在上面那滋味别提多疼,就这样也得咬紧牙关把拽绳挂在肩上,额达让弟弟爬在装好的麦子上,让他抓紧绳子,我负责驾辕,额达后面推车,额妈负责后面拾洒落的麦子,那时的口号是颗粒归仓,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天再热也挡不住人们虎口夺粮的决心,不出三天地里的麦子多半都已经拉到准备好的场里,随时准备碾场。生产队给每家都划分的场地,面积也就五六分地,嫌面积太小,额达就和邻居孙叔叔商量合起来,今天你家碾场,明天我家碾场,互相帮助,干活也有劲,有说又笑几天就碾完了,下来就是各在各场里晒麦子了,额达把架子车辕插进订好的麦草垛子上,两个搽一交叉上面棚个搽搭一张塑料就成一个防雨棚,白天晒麦子,晚上就睡架子车上看麦子,晚上睡不着可以躺那数星星,没有月亮的晚上可以看见萤火虫飞来飞去,睡到半夜有时会被扬场的声音吵醒,隐约能听见有人说:“等了半晚上了,可算风来了。抓紧把麦扬出来。”有的邻家收的晚,场碾完没有风,只有等风来了才能扬场。辛苦一年一亩地也就两旦收成也就600来斤,老人经常埋怨村领导,特意编个打油诗:“宏化人爱当官,打一旦报旦三。”别提那时的粮食任务有多重。就这村长吹胡子瞪眼家家吹债一样,让抓紧缴粮,街道粮库门口接踵摩肩,能挤死婆娘踏死娃,两三个戴的红袖章的工作人员拿个验粮的长探子,插进麦子里拉出来检验,有熟人给你写个一级二级,没熟人就很严格,说你这麦子不干土大,就要求你上筛,或者拉回去晒干再来。好不容易缴完了,额达给我的奖励就是一瓶汽水。然后额让额达坐架子车上拉着就往回赶,路上额达说:“刚刚,累了吧?达把你换换。”我笑笑说:“达,额不累”。缴完粮食任务几乎剩不了几袋粮食了,刚到家额达等不得喘口气就又要拉麦子去磨面,磨面回来额妈给我们蒸了一锅大白蒸馍,额妈说:“从去年春节咱家就没粮了,这东家借西家借,要不是玉米面塌塌都把娃饿死了。好不容易收点麦子,缴完公粮也就能吃半年,这苦日子啥时是个头呀!”额达拿了一个热蒸馍圪蹴在天景檐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馍馍没有说一句话。现在长大了才体会到额达那时的无耐……</p><p> 嘀嘀……额媳妇听见喇叭声,赶紧跑出来给我开门,笑着说:“做饭呢!肉饺子,正给达和妈打电话让过来吃饭呢。”是呀!光景可算过好了,最少再也不会饿肚子了,老人的忆苦思甜,有了好日子绝不能忘了苦日子,把这些讲给我们的孩子听,让他们也明白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