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勤书15032063004的美篇

冯勤书

<h3>       深山中的民间圣果<br><br>                          __有感于灵寿县岔头乡九龙湾桑养基地负责人曹文亮<br>                                 冯勤书<br>     <br>        知道曹叔,是缘于灵寿之窗,曹叔常在群中发自己写的神话故事;开始对曹叔感兴趣,是缘于我的馋。初春,朋友兴奋地告诉我,曹叔山上有很多桑葚树。好吃如我,立刻加上了曹叔的微信。<br>     <br>       桑葚熟了。但一直延误到今天,才终于成行。我们从201省道经油盆到阜平走完亲,就急不可待地向曹叔家出发,本以为一个小时就到了,不曾想从阜平岔河开始,修路!修路!阜平修!灵寿修!只能绕山间小路,从这个沟钻进去,从那个沟钻出来,到城南庄已十二点半。三梦山以下,旧路面都铲除了,一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逢修桥处,路旁建的临时土路,路基软,大车重,路的坑也更深了,车时不时就拖了底。相向而行的车辆不能会车,天刚雨,路上竟还有三辆洒水车作业,路高处有点儿泥泞,稍低处,泥水陷半个轮胎。一路胆战心惊,不知道水下路况,怕车拖底,怕车熄火,走慢了怕冲不出水坑,走快了怕突然撞在水里的石头上。车玻璃都是溅起的泥,五马六道儿的。老公开始皱眉了,我开始自责且后悔了。不等老公发火,先自我批评。老公还是不说话,我生气了,我一生气,他气儿更高,噼里啪啦一阵吵,怨谁?只能怨好吃的人!我沮丧极了,真后悔昨晚给曹叔打电话,后悔来这一趟。<br><br>        正丧气时,九龙湾采桑园的指示牌出现了。就在路边,停好车,走不了10米,路两边就出现了几棵结满桑葚的桑树,阴霾扫去一半。又过了几步,一个简易的帐篷下,曹叔正接电话。和他的微信头像比,他本人显然年轻得多,自我介绍,介绍老公,曹叔笑着说,“知道,知道,料你们也该到了,先坐下喝喝茶吧!”我哪里还坐得下,不用正眼看,余光里也全是桑树,树上挂满了桑葚,红的,红得发紫的,紫得发黑的,黑得透亮的,三五聚群,七八成攒,嘀哩嘟噜,一串串,一条条,一枝枝,一树树,像玛瑙,像小辣椒,像大枸杞,像小灯笼,压弯了枝,压弯了树!不知道先看哪一棵,不知道先摘哪一颗!树树撩人心,颗颗勾馋虫。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兴奋激动地不知所措,直到曹叔摘了一把让我们尝,真甜,是真甜!来这儿真好。曹叔想陪我们一起去摘,但被电话叫走了。我和老公拿着小篮看满山满树的桑葚,看三五成群的釆摘者,竟顾不上摘。山上主要是桑树,间或有杏树,核桃大小的杏已经开始着色了,还有核桃树、桃树,空地上有各种药材,最多的是金银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站在山顶,微风习习,鸟鸣啾啾,花香阵阵,果实触手可及,真像在梦里。<br><br>        曹叔提个小篮也上来了,一边帮我们摘,一边告诉我们,这是二十亩,河对岸的山上又承包了三百亩。兴致勃勃地带着我们观看他的新品种一一台湾长果桑。长果桑最高的也不过二尺,我有点失望了,这什么时候能挂果儿?曹叔从茂盛宽大的叶子底下找寻着,说前天有人刚品尝了长果桑,他看看还有没有,正疑惑间,曹叔惊喜地说,“还有一个!”一个长十来厘米,粗如筷子头的粉红色的桑葚被扬起来,“尝尝!”曹叔给了我,我想分给老公,让他也尝尝。这么长的桑葚又在这么小的树上结着,真是大开眼界。诧异中,曹叔又寻出一个,得!一人一个,入口即化,汁儿不是一般的多,味儿不是一般的甜!和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感觉有一比。因为味美的桑葚果,我俩相视一笑“泯恩仇”,不虚此行!指着长果桑,曹叔告诉我们,这是近年从台湾引进的,喜热,怕冷,去年才试验成功。一年能多次结果儿,结完打尖还能结,新芽可以繁殖,今年不能浪费一个芽儿,争取尽可能的多繁殖,再给怕冷的热带长果桑搭个大棚。我仿佛看见大棚里的长果桑儿挂满枝头,幸福的父母带着雀跃的孩子兴奋地品尝着。<br><br>        本以为品种一样的桑葚一个味儿,曹叔笑笑,指给我俩哪棵树的好吃,一尝,果不其然!我们婉惜着熟透了掉在地上的桑葚,曹叔笑着说:“不妨,该采摘采摘,掉地下的雇人把新鲜的拾起来,洗净,熬桑葚膏,熬剩下的渣儿磨成面,桑叶全年都可制茶,还能磨面,桑葚是民间圣果儿,桑树浑身是宝啊!”<br><br>       曹叔何尝不是一株苍劲的浑身挂满累累硕果的桑树?<br>       <br>        曹叔说起有关桑树的管理、嫁接、产品,滔滔不绝,走到哪棵树下,也得抚摸仰望一下,说哪棵该修理了,哪个枝太高了,如同抚摸自己的孩子。但对自己吃过的苦,成就的事业,却是只言片语。曹叔是2006年 ,五十八岁那年创业的。花甲之年,大多数人的梦想是含贻弄孙,颐养天年,有几个人愿意又有几个人有能力重振旗鼓去创业?曾做过乡村卫生员的曹叔,听了县农工委的一次讲课后,敏锐地意识到未来养生的重要性,结合当地浓厚的桑耕文化,毅然承包了二十亩贫瘠的荒山。曹叔不言苦,这许是与他军人出生有关吧,但夙兴夜寐 ,筚路蓝缕,从他那初夏还龟裂流血的双手可窥见一斑。2006年开发,去年才开始采摘,路又不通畅。十几年来一家人呕心沥血的人工不算,钩机、铲车,从西安、保定、北京、台湾引进新品种 ,雇人 ,等等都是一笔笔不菲的投入,但从曹叔脸上看不见忧虑,只有始终自信的微笑,透过微笑,我看见了一个典型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山里汉子的形象!这个山里汉子眼光长远,锐意开拓,他聘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多次亲临果园指导,在果园做实地试验,多次让省医科大就地取桑葚做中西医研究。曹叔不满足现已有的桑叶挂面、桑叶面、桑叶茶、桑叶粉、桑葚膏、桑葚蛋糕等桑养产品,他一直谋求与更多的合作者开发更多的桑养产品造福更多的人!<br><br>       是在与曹叔闲谈之中 ,才知道他已经72 了,我俩大吃一惊,曹叔说话中气十足,精神状态非常好,虽常年劳作,但皮肤白且细腻,看起来最多也就是六十挂零。“是常年食用桑葚的缘故?”曹叔憨厚地一笑,说反正桑葚是好东西。他并不借机大力宣传推广这深山圣果。但我们宁愿相信看到的而不是听到的,相信这株结满“深山圣果”的“老桑树”!<br><br>        曹操在2000多年前就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与曹操同姓的曹叔,肯定感同身受吧。<br><br>   附:<br>       回家时一路畅快,我们感慨真的是不虚此行!<br>如去采摘,从岔头绕松阳,除了不到二里修路,其余都是水泥路,好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