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南京人喜欢看篮球赛。</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里,老南京人看球赛都是现场看。中山东路体育馆能容纳3000多人;工人文化宫有一千来个座位,是个露天球场。不管是室内还是露天,每逢比赛球场内都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篮球运动很普及,大大小小的比赛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南京地头上有专业队江苏省队;省二队,是为一队输送人才的队伍,队员都在18岁以下;南京军区体工大队篮球队,是军队的专业队;另外还有南京市代表队和南京工人代表队。虽说这两只队伍是业余队,水平业也不容小看,有不少身怀绝技的老球油子,也有省队退役的运动员。这五只劲旅之外,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代表队。</p><p class="ql-block"> 当时省队除了全国锦标赛之外也和南京部队或者其他省的专业队打友谊赛,简称“横向”;隔三差五也和业余队打比赛,这种表演赛为“纵向”。省队非常看重横向、纵向的交流,锻炼队伍,推动群众体育发展。</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南京人看球赛自然是近水楼台。球迷们熟知每个运动员的特点,看球论球都能口绽莲花;谈论运动员甚至与运动员交朋友。</p><p class="ql-block"> 一票难求常有的事。比如江苏队和上海队比赛——这是两个善于“用脑子打球”的队伍,技战术都十分精细,实力不分伯仲,打起来场面非常好看——这时候谁能抢着球票,那!值得吹嘘几个月,他的荣幸是终生的。抢不到票,那遗憾也是终生的。</p><p class="ql-block"> 女队打完男队打。女队打时我是队员,男队打时我们女篮队员都是观众。紧张!刺激!中场休息我出来透透气。呦!体育馆外黑压压的一群人,在干嘛呢?一帮没票的球迷冒着毛毛细雨围在那里倾听体育馆内传出的欢呼声。新街口照相馆的老王师傅拿着雨伞,用南京人特有的腼腆又热络的嗓音对我说:“你的队服照出来了,不好拿,明儿个代你送去。”怎么会不好拿了,原来,王师傅利用业余时间把我照的一寸小照片放大了,还上了彩色。这叫我既惊喜又感激还内疚——要是多有一张招待票真应该送给王师傅。我们那时每个运动员只有一张招待票,众多的熟人总是顾此失彼。惭愧没能照顾到王师傅,王师傅口中却不住地说:“没得事,没得事”。</p><p class="ql-block"> 南京呢绒时装厂的瞿师傅,好手艺,运动员做衣服经常找他。他居然也没有票,但仍热情高涨,高调“点名”散场后要见男篮13号何继帮:“说一声他的衣服我再加个班就做好了,保证不耽误他相亲穿。”</p><p class="ql-block"> 作为队友我都不知道何继帮要相亲了。瞿师傅那口吻绝对是“何腮帮子”的铁哥们,英雄相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话说何继帮,一米九刚出头,作为大中锋身材不算高,但他臂膀特别长,篮下转身的动作幅度很夸张,脚下一动就覆盖了三秒区,他擅长用或左或右晃动的假动作骗对手失去防守重心,稳稳地投球得分。他呼气不是呼哧呼哧随意呼,而是闭着嘴,两腮鼓起来向外吹。回防时这个招牌姿态尤为明显,十分严肃却让人忍俊不禁。因此,球迷送给他一个美名“何腮帮子”,也是满满的喜爱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 说到“何腮帮子”及其广大球迷,就不能不提到夏锁根,也是个大个子,对何继帮那些篮下假动作大转身投篮的技术如数家珍。“肯定把对手花死的了!”夏师傅就晚了一分钟没抢到票“捞不到看,我亏死得喽。” 铁杆粉丝夏师傅并不抱怨他真心追捧的“何腮帮子”没给他留张球票,关心的只是“何腮帮子”今晚是否大显神威,即便没有他在现场助威,依然相信能“花死的了”。南京话的“花”是“耍弄”的昵称,用来形容运动员神出鬼没的技战术。没有恶意却神采飞扬心满意足,这就是老南京人的神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腮帮子”相亲确有其事,三十大几的人了,穿着瞿师傅精心缝制的礼服相了亲,和新娘在新街口照相馆由王师傅掌机拍了结婚照,放大,上色。但是没房子。这时夏师傅义无反顾地出场了。老夏把自家不大的东屋腾出来给何继帮作婚房,自己一家四口挤到唯一的一间西屋里,两家共同用中间的厅堂做厨房,一个简易煤气灶,水泥洗菜池,轮着做饭。夏师傅一家人都是温良敦厚,永远乐滋滋的老南京,跟“何腮帮子”朝夕相处了好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运动员没钱。要按现在的标准,以“何腮帮子”的技术水平,收入买半条巷子的房子都没问题。但是,那个时代也没亏待他。他收获的友情和爱戴又岂止半条巷,他所拥有的荣誉和自豪感足以享用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小帽子伤阿好透了?”、“花球没得受影响吧?”说的就是江苏男篮10号后卫李春祥。这位新中国第一届江苏男篮的核心人物,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力量强,弹跳高,虽然只有一米八一的身高,比大个还有空中优势。他切入起跳后在空中停留很久,有足够的时间决定把球坚决地送进篮筐还是巧妙地分给借机造好位置的同伴。他两只有力的胳膊在空中上下左右挥舞,像铁臂阿童木,你小拉小打是打不动的。他的腰腹肌力量强,空中身体或伸或曲象鲤鱼打挺般变幻,神秘莫测鬼难防。</p><p class="ql-block"> 南京人管他这种切入带骗招的分球叫“花球”,不少球迷就好这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进队那年是小帽子最后一年打球。现在想想,我运气够好,看过几场他的比赛,若是晚一年进队就看不见这位空前绝后的“小帽子”式表演。后来他的腿骨折,已经是快四十岁了,就没能再回赛场。李春祥退役后担任体工队副大队长,有时还会来篮球房热热身。有一次他对我说:“小鬼过来,凭你的弹跳要学这一招,一起步立即手臂高举过人头顶,腰腹部吸紧,肩膀带上劲。记住,立即!高举手臂在空中飞,逼向篮圈意志坚,任凭他打他拉,他稻草打钢筋,咱胸中自有百万兵。” 我就练他传授的技术上篮,他防守,打我胳膊,各种打,打手腕,敲肘子,扇胳膊外侧,手指捅手臂内侧。这还没完,又叫来我们队的高大中锋防守。这我不怕她,可是,小帽子叫她揍我!说:“使劲揍别手软。”我说:“你们犯规。”小帽子说:“你的动作如果没做这样的准备,别人做点小动作一碰你,你就散了,下次要叫三个人夹你,你习惯了在强大阻力下完成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能确立自信心”我这才明白这是矫枉过正的训练,练的不仅仅是动作,还有心理。他给我开的小灶对我后来的球风有着直接的影响——女队员打出男队员的风格,死磕,就难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春祥平时文质彬彬,注重仪表。前额一捋卷发永远是油亮亮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帽子,威名天下传。赛场上观众重要一乐是数着几个小帽,几个大帽。那年头坐在公共汽车上,常能听到“吃瓜群众”热烈议论“小帽子花的……大帽子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帽子指的是4号中锋王锦和。他盖帽的动作非常夸张,胳膊向后高高振起对准球猛一把狠狠地刷下来,人稳稳双脚落地,手臂随挥一直跟到膝下,象打网球的高压球,动作不完整死都不罢休。南京人称他大帽子时还要特别突出那个“大”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场和南京部队的比赛,南京部队队员进攻,大帽子防守。进攻的突然停下来,把球抱在怀里,伸出一只手指着大帽子的鞋——鞋带开了。大帽子蹲下系鞋带,就趁这个当口进攻方溜进篮下投球命中。两分有效!裁判当时没吹哨停球。大帽子吃了个哑巴亏,白愣白愣两眼看那个笑歪了脸的对手。场上观众也笑疯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天恰好我妈和我一起在看台上看这场球。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个办法好,指指人家脚,他一低头看,你就打进去。嗯,好教练,我笑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话说大帽子岂能善罢甘休?过了一会儿,机会来了,对手一个非常拿手的后仰投篮,没想到球刚出手就被大帽子他用他复仇的大巴掌狠狠地扇飞,盖了一个脆生生的大帽子,然后伸出同样的手指,指指对方的脑袋。场上观众疯狂了,掌声笑声险些把体育馆屋顶掀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帽子李春祥的盖帽方法与大帽子不同,他不是用泰山压顶式而是速度极快的“捅”。你在小帽子面前决不能正常投篮。你的球一出手,唉?不见了。你瞄篮他瞄球,早算准了线路。球出手,他出手,球刚飞起就被他用手指头捅飞了。动作小,短平快。因此得名为小帽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魔术师般的小帽子和威风凛凛的大帽子为江苏男篮野史绝代双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故事讲完了?还没过瘾,运动队的故事多了去了。当年打球没挣到钱,赚了一肚子故事是不是也够本了?刚才讲了賽场上的故事,现在讲一下后台的——训练场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运动员都有练到瓶颈的时候,过不去那个坎,急眼,什么表现都有。有打自己嘴巴子的,也有咬牙切齿骂自己的,还有嚎啕大哭的。由于故事看似不那么英雄,这里我隐去角色的真实姓名。这位绝对是一位男篮主力,而且是绝对主力。昨晚刚打了一场出色的比赛,今天训练,三千米跑得洋洋乎乎。他的教练施指导也是前男篮主力后卫,手掐着秒表宣布,慢了一分钟,重跑。又跑完了,施指导又手把秒表说,慢了十秒钟再重跑!</p><p class="ql-block"> “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大个子“哇”地一声躺在地上号啕大哭,哭得惊天动地,那绝对叫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讲一个大家熟悉的,江湖上人称呆子,身高一米九二,壮壮的,表情有点过于憨厚稚嫩,刚进队时听大家说带着各地口音的夹生普通话,经常一愣一愣的,外号“呆子”由此而得。其实这条彪形大汉当时还不到15岁,如果他说他的家乡话</p><p class="ql-block">“到我锅里拉稀稀”(到我家里来玩玩),你也未必听得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一天训练结束后,呆子的教练施指导给他开了个小灶,布置他举杠铃一百个。说完施指导拿起自己的衣物咣咣咣迈着瘸腿出门了。施指导腿伤严重,外号瘸子。呆子听到教练离开的脚步,就在里面大声数一,二,三,四……</p><p class="ql-block"> 不料,施指导出门走了几步又轻轻地回来躲在了门口,示意我们别吭声。呆子背对着门坐在地上,大声数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哈,这个呆子一点也不呆呀!突闻背后施指导大吼一声:“二十四!”这一惊非同小可,呆子一骨碌爬起来,连声求饶:“我不敢了,下次不敢了……”用南京话说这下子真是“呆得了”</p><p class="ql-block"> “加下蹲杠铃100次!”施指导扭着呆子耳朵布置任务,说完又迈着瘸腿咣咣咣先走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呆子呢?抓着杠铃,哭了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的年初,江苏一队从二队选拔4个人:顾英、刘琴、朱巧云和我。教练的欢迎词就一句话:从今天起,你们成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成年了?其实在这之前我也不觉得自己是小孩。大年三十这一天,见分晓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还习惯性地逢年倍思亲,不过想到晚上食堂有好吃的,心理有点平衡。结果那天训练结束得特别晚,眼看饭时就要到了,心里埋怨教练不近人情。终于听到了集合令,我们紧张的心情算是松了下来,排好了队,等着解散的口令,去吃年夜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练开口了,今天的训练最后一个项目:出发到中山陵,从中山陵下去到四方城,然后经过卫坡、卫岗、小卫街、孝陵卫跑回来。我的天,这是真的吗?这不仅仅是30里路,整个东郊一大圈,除了坡就是岗,就听这地名吧!那几个巨大的长坡连汽车开上来都得加大马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外面下着雨加雪我们的布球鞋刚一出篮球房的门就灌满了水。委屈和不满没来得及表达,就看到那批老队员脸上一如既往没有表情,脚下已经开拔了,其中有生过两个孩子、双膝都有伤的大中锋。</p><p class="ql-block"> 我紧跟着老队员中最年轻的13号王小波,这个13号算是女中豪杰,训练有种,是我的偶像。爬中山陵大坡我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摔破了膝盖。王小波回过头来一把将我抓了起来,没有一句话回身再跑。王小波迈着大步脚下溅起了水花,这气氛不容你委屈,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跟上她。腿上流着血,有点疼,但是跑了几步就忘了,只想着不能被她落下。</p><p class="ql-block">爬完了中山陵的大坡,我们脱去了长袖捆在腰上,穿着短袖狂奔,浑身冒着热气,雪打在身上,丝毫不在乎。白茫茫之中出现的这一支红色娘子军惊呆了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跑完之后,我膝盖上流出的血已经浸透了裤管,流到了球鞋里。要问我当年哭没哭,我就自豪地告诉你:没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问:“这算是教练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吗?”</p><p class="ql-block"> 左锋朱巧云说:“吓不着我!”</p><p class="ql-block"> 中锋刘琴对我说:“就是专门治你这个波尔乔亚!”</p><p class="ql-block"> 好吧。我都不知啥是布尔乔亚。不过,从那天起确实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p><p class="ql-block"> 在之后的岁月里,电视上看到各种描写训练的场景,无论多艰苦也不为所动,因为自己曾经沧海。但是看到运动员们精彩的表演,心中还是敬畏满满,因为我看到普通观众可能看不到、参不透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此时,电视上正转播一场球赛,看得我老眼昏花。解说员在说谁谁谁“又收获了一粒进球”。嗯,粒粒皆辛苦。再接再厉。</p> <p>江苏男篮元老</p><p>前排右一:李春祥(小帽子 54年前入队,后任省体委付主任),</p><p>前排左一:施复平指导</p><p>右二:葛贵华指导</p><p>左二:李方膺指导</p><p>中排由右往左是:</p><p>郑福林、贺梅初 、 夏鸿发指导 、蔡玉海 、张武楼 </p><p>后排由右往左是:</p><p>刘炳泉 、王根寿 、 周志强指导、 馬金寿指导 、张汉清指导、 蒋传义。</p> <p>球迷王师傅给我放大上彩的队服照</p> <p>顾莺给我理的发,挺喜欢照相留念。 王师傅放大上色。</p> <p class="ql-block">历届江苏男女篮1996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三届全运会,江苏男女篮球队住在北京海军大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