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6日至5月10日,历时三十五天的“数学分析者(第一季)”活动落下了帷幕,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活动历程吧! 为什么要分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iv> </div> 活动介绍 本次活动是数学分析者的第一季,12名分析者共同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者们一起分课时进行教材分析,每天打卡,内容包括教材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例题解析,习题解析。每完成一个单元,分析者们会组织一次线上研讨,通过qq语音通话的方式。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在交流中,分析者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疑问,例如,镂空的长方形图形算不算长方形?立体图形没有周长,量腰围量的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方案?同时也感谢观察者老师能参加并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解惑。 立个flag 基本要求:第一季结束,关上书,至少要清楚三(上)每一个习题和例题在哪一页,哪一页的方位。 不知道如何进行教材分析?没关系,有这些教材分析支招来帮你。 小支招 支招3:《教师用书》是教材分析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因为教材的编者参与了教师用书的编写,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背后的意图。但由于成书仓促,除了教材编者参与外,也引入了许多一线教师,一线教师水平不一,有些部分也是很值得推敲的。但有了这个参考,我们至少可以站得高一些。<br>支招4:《课程标准》是最可靠的参考资料,教材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必须深入贯彻课标的精神,并落实课标的要求,不然教材质量就不高,此所谓一标多本。课标读不懂,慢慢来,对比教材,一点点体会。<br>支招5:研读教材,可以对比习题和例题,两者是互相对应和互补的,读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例题,读例题可以更好地理解习题。<br>支招6:教材分析应该注重成长小档案和复习部分,这些部分不仅仅是对前面的重复,实际上它的只言片语或者少数题目,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提炼,有时候是上升了一个高度的。<br>支招7:借助写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教材,因为两个工作都需要去分析教材深层次的意图,所以一定要追求教学目标的打磨。教学目标写得不清晰,其中一个原因是教材没分析清楚。反之,教学目标打磨的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分析教材的意图。<br>支招8:教材分析不是一个从头到尾走直线的过程,很多人一条直线走完把前面的都淡忘了。教材分析应该是一个“来来去去”“循环往复”“瞻前顾后”“不断上升"的过程。比如到了习题部分,可以回看例题;在本册的时候主要和其他册”勾连“;总复习的时候可以回顾目录以及各单元……<br>支招9:教师在做教材分析的过程中,还是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去记忆一些最基本的信息 ,比如这一单元做完了,这一章的结构和关键的知识点还是需要做一些记忆的,这就是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毕竟光记忆不理解,光理解不记忆,都不完满。 成果展示 美篇组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v89nt9?first_share_uid=80620669&first_share_to=qq&share_depth=1?share_user_mpuuid=659d83516b602e6cb998b9d19947889a&user_id=80620669&v=5.5.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4 蔡梦瑶 《漫漫“分析”路》</a> Word组 <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trUdlpH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1 阎倩倩 《三上教材分析整理》</a><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67aDblC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2 吕胜乔 《数学分析者第一季》</a><br><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EuGFaiV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3 邵雯欣 《人教版 三年级上 教材分析》</a><br></div></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g2NAmdO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5 蔡鹏举 《(三年级上) 数学教材分析汇总》</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pwNHXIg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6 王瑶 《分析者》</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EWtu4G3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8 叶紫青 《数学分析者》</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tM6dqmud"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09 尹焕欢 《数学分析者》</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mhPqJi9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10 谭姣姣 《三上教材分析》</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RXJV9v6k"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11 刘晶晶 《数学分析者》</a><br></div><div><a href="https://share.weiyun.com/FyFBNFp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0012 夏芬 《三年级上册分析者》</a><br></div> 视频组 0007 袁欣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 现在是检验大家的教材分析学习效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习效果检验 1.本册书中问题解决的三部曲是什么?<div>2.请你说出本书十章的名称。<br></div><div>3.万以内的加法为什么先从个位加起?</div><div>4.身份证哪一位表示性别?<br></div><div>5.质量单位是哪个领域哪个模块的内容?<br></div><div>6.小时、分、秒是哪个领域哪个模块的内容?<br></div><div>7.质量单位的教学在小学教材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一册?<br></div><div>8.小学数学中整数的加减法要学到几位数的加减法为止?<br></div><div>9.在教材“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最后交代“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有什么作用?<br></div><div>10.多位数乘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br></div><div>11.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br></div> 这些都能回答上来,说明大家的教材分析还是完成的不错的。学习效果看来还是挺不错的,为自己点个赞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只是教材分析的开端,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