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会发光的圆盘飞行器,当时的报纸把它称为“椭圆形的发光体”,这是当代对不明飞行物的兴趣的开端,后来人们着眼于世界各地的不明飞行物报告。UFO一词源于美国空军的“蓝皮书计划”,该计划的第一任负责人是爱德华·鲁佩尔特上尉,他正式发明“UFO”一词。 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 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火山灰。<div>古罗马时期,人们看见火山喷发的现象,便把这种山在燃烧的原因归之为火神武尔卡(Volcano)发怒,于是意大利南部地中海利帕里群岛中的武尔卡诺火山便由此而得名,同时也成为火山一词的英文名称--Volcano。<br>岩浆分为原生岩浆和再生岩浆。<br>原生岩浆是地核俘获的熔融物质形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其他一些物质形成巨厚的熔融层。这些物质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浆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壳。<br>我们所见到的各类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等,以及火山喷发出的各类岩浆,它们都是再生岩浆,只是来源深度、通道物质成分及分异程度不同而已。<br>再生岩浆包括原生岩浆变异出的岩浆和重熔岩浆。<br>地球液态层是由原生岩浆经变异形成的再生岩浆组成的——经过温度、成分和物态的改变而形成的。<br>喷出物质来源是地幔中的软流层。<br></div> 间蜂猴(学名:Nycticebus coucan)也叫中懒猴,成体体重一般为400-700克,体长25厘米左右。长相十分惹人喜爱,全身都被着密密的厚毛,所以躯体显得很肥胖,高高地悬卧在热带雨林中的树冠之上时,就像是一个绒毛线团。体型大于倭蜂猴但小于蜂猴,常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为越南北部和云南南部的特有种,也是亚洲灵长类中分布最狭窄的一个种。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中的树栖动物,很少下到地面上活动。<br>昼伏夜出,性情孤僻,胆怯怕人。食性很杂,包括各种野果、嫩叶、昆虫、蜗牛,甚至青蛙、小鸟、老鼠等。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等地。由于数量稀少,已被中国列入濒危物种。<div>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为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色为黑白两色,有大的黑眼圈,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br>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主要栖息地为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有充足的竹子,地形和水源的分布利于该物种建巢藏身和哺育幼仔。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br>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三。 [1] 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00只<br></div> 含羞草(学名:Mimosa pudica Linn.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形状似绒球。开花后结荚果,果实呈扁圆形。叶为羽毛状复叶互生,呈掌状排列。大约在盛夏以后开花,头状花序长圆形,2-3个生于叶腋。花为白色、粉红色,花萼钟状,有8个微小萼齿,花瓣四裂,雄蕊四枚,子房无毛。荚果扁平,每荚节有1颗种子,成熟时节间脱落。花期9月。<br>含羞草的花、叶和荚果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且较易成活,适宜在阳台、室内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过度接触含羞草也会引起毛发脱落)。在庭院等处也能种植。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片合闭,因此人们理解它为“害羞”,故称之为感应草、喝呼草、含羞草、知羞草和怕丑草(粤语)。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对土壤要求一般。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在真空中偏折角度最大)<br>特性: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br>注意:在两种介质的分界处(不过有时没有),不仅会发生折射,也发生反射,例如在水中,部分光线会反射回去,部分光线会进入水中。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 ,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相同。<br>中文名光的折射外文名refraction of light 鱼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谁的速度快? 它们都可以降温,你喜欢用哪一个物体呢? 神舟五号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神舟五号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返回主着陆场。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时间,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成果。 [1]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 <br>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一人一天飞行,主要任务是考核飞船载人环境,获取航天员空间生活环境和安全的有关数据,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统间的协调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