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初秋的阳光,温暖平和。偶尔飘落的黄叶,装点了大地,斑驳了岁月。</p><p><br></p><p>叶长叶落间,时时张扬着生命的顽强与轮回,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年。</p><p><br></p> <p>四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时时激励影响着我们,使善良和正直的花朵,永远盛开在我们心间。</p><p><br></p> <p>收拾老父亲的东西。</p><p><br></p><p>父亲十四岁参军,戎马一生,从不懂得为自己谋丝毫利益,至九十岁去世,除了留下一屋书,唯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p><p><br></p> <p>一直以来,父亲很少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直到那一年,宁夏庆祝自治区解放65周年,我无意中从网上看到许多纪念文章中提到父亲,言辞中充满了感激和敬重,才知道当年他曾代表解放军接收银川所有的文化单位,并组织对旧艺人进行教育改造。</p><p><br></p> <p>回家向父亲问起此事,他微微笑着说:噢,是呀,那些单位都是我去接收的。</p><p><br></p> <p>虽然父亲说的轻描淡写,但我觉得这件事应是父亲一生许多经历中的浓墨重彩。父亲那时虽已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炮火,但毕竟还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担此大任,该是怎样的荣耀和骄傲!</p><p><br></p> <p>1952年5月,父亲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来到北京,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副主席以及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p><p><br></p> <p>在我们小时候,家里的第一本相册的第一页,就是毛主席的一张五寸单人照片,那是毛主席送给代表团成员的,照片后面还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p><p><br></p> <p>父亲就是这样,一辈子勤勤恳恳,低调行事。</p><p><br></p><p>其实,他有许多值得炫耀的资本,包括他显赫的家世,工作的经历以及成绩,但父亲对此很少提及。</p><p><br></p> <p>有时我们问起来,他最常说的往往是:这有什么可说的,都是我的工作。和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做的这些算不了什么。</p><p><br></p><p>如今,父亲已经远去,我和姐妹们常常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多问问老爸,我们也能更多的了解他。</p><p><br></p> <p>算起来,父亲的军旅生涯中,在铁道兵的时间最长。为了更好的纪念,和姐妹们商量,决定把老父亲的一些物品捐赠给铁道兵纪念馆。</p><p><br></p> <p>纪念馆听到消息,非常高兴。</p><p><br></p><p>父亲虽然是军人,但终生从事的却是文化工作。我们挑选了父亲的将校呢,马裤呢军服军帽,他参加全军书法展的部分得奖作品以及诗作画册,送到了铁道兵纪念馆。</p><p><br></p><p><br></p> <p>很快,纪念馆就通知我去领《收藏证书》。纪念馆负责展品的姑娘田晓晨亲切地告诉我:馆长说这些藏品非常珍贵,过一段我们选一个显著的位置展出来!</p><p><br></p> <p>不久前,晓晨给我打电话:阿姨,您父亲的作品我们展出了,您有时间过来看看吧!</p><p><br></p> <p>于是,在夏日里的一个雨天,我再一次去了铁道兵纪念馆。也许是雨天的缘故,纪念馆里静悄悄的,我默默地站在父亲的书法作品前,心里百感交集。</p><p><br></p> <p>那是父亲八十四岁时写的篆书,苍劲古朴,抒发着一个老共产党员对祖国,对人民生活的美好期盼。</p><p><br></p><p>面对那熟悉的笔画,我泪流满面,仿佛老爸就站在面前,亲切地看着我,犹如往日里他温厚慈祥的模样。</p><p><br></p> <p>收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老父亲百感交集。</p><p><br></p> <p>不过,我心亦安然,父亲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过了金钱的价值,我们会永远珍藏在心间,至此,可以告慰老父亲了!</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