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黎纹相伴

全丽妃

“我与本土课程”工作室第三年的主要任务一人一课程,每个学员开发一个本土课程。当我看到这个研修内容时,我思索了两天要填写《黎锦哈方言纹样设计》还是《黎锦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最终我选择了前者,从2013年底至今接触黎锦已经有七年多的时间了,对于黎族文化、黎锦技艺、黎锦意匠纸的绘制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知晓一二,这些年来我的生活、学业、工作都离不开它。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黎锦是黎族文化的瑰宝。黎锦技艺中的纹样图案是承载黎族历史传统和实现黎族内外交流沟通的形象符号,为了弘扬传统黎族文化,我校开设《黎锦哈方言纹样设计》校本课程。 课程建设经历的五个重要阶段:<br><div>第一阶段:2012——2013年,开设有关黎族文化课程设想;参加海南省《黎锦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进校园培训;<br>第二阶段:2013——2014年,本人确立研究生论文方向为《黎锦图案设计与校本教学 》;课程设计、初步实施;初教学生绘制黎锦纹样;<br>第三阶段:2015——2016年,课程内容细化,经过几番迭代明确课程意匠纸绘制方向,使用标准黎锦意匠纸教学。<br>第四阶段:2017 ——2018年,撰写《黎锦哈方言纹样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海南省三亚市民族中学为例的论文,并尝试黎锦技艺和黎锦文化产品制作的教学初探。<br>第五阶段:2019——2020年,撰写《黎锦哈方言纹样设计》校本课程教材、教辅资料,录制教学微视频,完成教学资料。</div> 这些年我在工作之余收集黎锦相关书籍、资料,参观与黎锦相关的博物馆,走访黎锦传承人并请教黎锦相关知识,请教黎锦专家、非遗专家相关知识,参加黎锦技艺培训、黎锦技艺比赛等方式学习黎族文化,深入了解黎族文化和黎锦技艺,探索黎锦纹样与意匠纸的绘画方式,能准确的绘画出黎锦纹样,并寻找它的绘画规律。 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位黎锦老师黄丽琼省级传承人,是她教会我绘制黎锦意匠纸和黎锦单面织技艺。以上是我这些年参加的黎锦技艺培训和黎锦技艺比赛获得的证书。 作为一位汉族人我每次参加黎锦技艺培训时得到了很多黎锦传承人和织娘们的帮助,她们毫无保留的给我就传授黎锦技艺的知识和技能。每次培训结束后,我对黎锦的认知都有所提升。近几年的个人作品有黎锦、黎锦意匠纸图、黎锦包、黎锦文化衫、黎锦饰品、黎锦纹样剪纸、黎锦纹样书签等作品。 《黎锦哈方言纹样设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操作性。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理论知识,认识黎锦哈方言纹样类型及形式,掌握黎锦纹样意匠纸的绘制方法、纹样造型特征等,为黎族少年对本民族黎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打下黎锦纹样识别的坚实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br><div> 课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技能型课程</div> <div>课程由四个单元构成;</div> <b> 第一单元黎锦技艺概述</b><div> 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黎锦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黎锦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织制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本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刻认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课程中的黎锦纺、染、织、绣四大技艺织造过程的演示部分,由于学校师资、教学场地、教学硬件等的限制,笔者采取用观看黎锦纺、染、织、绣技艺各环节织造视频的教学方式,突破时空、场地、视觉、材料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多角度地观察黎锦织造技艺,并突出技艺中的每个环节的使用工具和织造过程特点,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教学视频还具备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提高了教学效果。<br> <b> 第二单元哈方言纹样意匠纸的运用</b></div><div> 分为哈方言纹样意匠纸绘制、哈方言纹样的构成与色彩。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哈方言纹样意匠纸绘制的规律,将实物中的哈方言纹样绘制成精准的哈方言纹样意匠纸图案;掌握哈方言筒裙的基本结构、图案排列特点及两种以上的连续性纹样排列的形式。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观察学生对哈方言纹样意匠纸绘制特点的掌握情况,使学生人人了解哈方言纹样意匠纸绘制规律、个个能够掌握绘制过程。<br><b> 第三单元哈方言纹样</b></div><div> 介绍哈方言人物、动物、植物、生产工具等典型纹样,区分它们的异同并归纳其特点。运用对比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哈方言纹样的特点,主动参与哈方言纹样知识的构建,提高学生对哈方言纹样的图像识读能力<br> <b> 第四单元哈方言纹样绘制</b></div><div> 学生根据哈方言筒裙实物中的纹样绘制成精确的哈方言纹样意匠纸图案;或以黎族传统故事、风俗习惯为题材重组一幅哈方言纹样意匠纸图案;最终学生能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主选择主题、构图、配色等方式设计哈方言纹样意匠纸图案,进一步充实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br></div> 我接触黎锦至今已有七年多,始终保持着一份传承传统文化的热忱之心,不断学习、探究、创新,从刚刚开始的好奇逐渐变成喜欢、欣赏、热爱到最后的内化,被它的民族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但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对于此校本课程中的内容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本研究属于初期探索阶段。黎锦纺、染、织、绣四大传统技艺课程未涉及实操部分,仅是掌握绘制黎锦意匠纸规律,为后续黎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做图像识别的铺垫。把黎锦这一黎族文化瑰宝带入了课堂,带入了学生日常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中,还要不断的进行实践研究。 此次的活动让我重新整理了课程设计的思路,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更加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构造及课程的文化性。感谢工作室主持人施琼英老师、周晓阳专家、周春花教授悉心指导!感谢工作室伙伴们的建议和鼓励! 专家点评:<br> 施琼英老师:这是一个思考比较成熟的课程,很期待!要是用一张幻灯片介绍一下意匠纸和典型纹样就好了,估计会有很多人不了解。<br> 周晓阳:你的课题和杜馨有同样之处,就是重视对黎族相关文化的收集提练,避免变成教黎锦技法课<br> 周春花教授:实际已经做出来的一些文创产品已经很多了!继续以文创产品为主导,深入开发单元课程,文案的总结还要深入。<br> 三位专家的点评,引起了我对课程内容设计的思索。<br>1.高中生需要这么专业的黎锦纹样绘制技能吗?<br>2.如何将黎锦文创产品制作融入课程中?<br>3.如何体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br>4.高中阶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属于什么位置?<br>5.作为民族学校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民族文化……<br><div> 作为校本课程的初探还有很多问题和可能等着我们,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课程内容并完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尝试和探究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布鲁纳提出的螺旋课程指出,一个好的螺旋式课程的编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把学科中普遍的、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作为课程的中心,并且要注重内容编排的连续性;第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儿童的认知水平相统一;第三,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沉淀自己不断的探索、不断前行坚信我们终将胜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