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篇之小组化建设在路上——博一班的成长故事剪影

书史之朋

<p>昨天,写了一篇关于班级文化的美篇,网上有几个朋友私信我,想知道我们博一班小组建设的内容,是怎样超越学习,达到全方位建设,成为孩子成长的生命支点的,用他们的话来表达,就是这虽然是个很大的话题,可是看我做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好,所以也就忍不住想要在自己的教室试一试。</p><p>任何教育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把教育做好,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在新教育上有每月一事,按我的理解,也就是一个月选择一个有价值的主题,然后接连不断的做起来,据说是可以创造教育奇迹的,不过请恕我直言,我一直都很怀疑,新教育那些专家,也没有拿出太有力的证据,来消除我的这些怀疑。</p><p>选择太多,往往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教育上能够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的人,只要做他几十年,即使没有太好天赋,比如说像我这样,围绕小组成长的文化建设,形成他们的核心成长力,每个小组六个人,六个人的力量有多大,我相信没有人可以想象的到,这就像一个人的潜能有多大,直到现在都只是猜测一样,何况在这里是六个人。</p><p>博一班就是由九个小组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我们的“一起创造最好的博一班”不变,只要“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班训还在,只要我们“博一博一最好班级今日携手谁与匹敌”的班呼依然铿锵,我们的小组化建设就会和班级进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发展合力,形成最好的梦想班集体。</p><p>从一个人的成长入手,这不是学校教育可以做到的,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在孔老夫子那里也只是一个愿景,我们可以努力的是小组化建设,通过小组发展来实现个别化教育,如果这样来理解佐藤学的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话,我想会更加的深入骨髓,小组学习是差异性的,合作学习就是集体性的。</p><p>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思路来理解班级建设,合作学习是班级范围内考虑的事情,小组学习就要放到个别指导的层面了,至少在我们博一班是这样相互配合又相互促进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经常给网上的朋友说,小组化建设是我在思考班级建设时,下功夫最多也最有收获的教育支点。</p> <p>不错,这又是王依凡的创意,是她创造性的让我们知道了小组墙,如何可以从想象变成现实,王依凡是个创意无限的优秀学生,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她的创意会给所有人带来更多惊喜,为我们的小组墙喝彩!</p> <p>这是我们九个小组的组徽,每个组徽都是一个小组六个成员智慧的结晶,他们要把组名融进去,把小组的向往包含到里面,稚嫩或许很多,但我一直都尊重并且欣赏他们的创意,因为尊重是发展和培养的前提。</p> <p>九个小组墙,第一次呈现就这样的亮点纷呈,作为一个欣赏成长的人,我的情不自禁也都在一次又一次蹲下身子来看了,希望大家也像我一样,可以发现五十三个孩子的美,发现他们生命所焕发出来的出人意料。</p> <p>请原谅我的不厌其烦和敝帚自珍,作为一个有自恋情节的孤芳自赏者,我们博一班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即使这并不能掩饰他们会越来越好,也无法阻挡我现在的赞扬喝彩。</p> <p>九个小组,五十三个孩子,终于完成了他们的小组集体照,这是我借鉴李镇西老师的创意,每个学期给他们一张集体合影,让我们在这个结束的时候,从另外一张照片上,对比出来自己的成长。</p> <p>班级小组不应该只停留于学习,应该把小组也建设成文化共同体,让他们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在我们的未来课堂六角形桌子旁,组建出来新的更让人惊喜的内容,成为他们在记住博一班以后,需要记住的第二个文化符号。</p><p>我是从上个学期就开始努力的,为了把小组文化建设好,我在上个学期结束时,专门请我的两个搭档——博一班的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座位,结合小组建设,进行了重新组合,这个组合是建立在对每个孩子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在保证他们可以形成互补的前提下,用两个多星期辛苦完成的。</p><p>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两位搭档,他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给博一班的建设奉献了很多智慧,提供了很多帮助,最需要说明的是,他们一直站在博一班的背后,一直都被很多人所没有关注,也许只有博一班的孩子们才能真正明白,他们到底有多辛苦吧。</p><p>小组化的建设一直在路上,这和博一班的家长配合也有很大关系,有的人说我很幸运,遇到了那么多的好家长,他们积极响应我的每个教育追求,可以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也尽可能的给其他孩子提供帮助,这样的境界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你能像他们一样爱别人家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吗?</p><p>博一班的家长就可以,博一班的每个家长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他们已经做的越来越棒,越来越成为推动博一班发展重要的力,这也是其他教育书写上很少遇到的,让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完成小组建设的飞跃性发展,一切都还在路上。</p><p>其实最需要提及的,还是学校提供的帮助,马学勇校长对博一班提出来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张智慧校长坚定不移的点赞博一班,孙艳萍校长始终都在为我们博一班发展出谋划策,罗菲校长为我们博一班所做的拨云见日性剖析,徐振河校长小组建设上的具体化建议,范美甲校长所进行的培养博一班文化气息建设。</p><p>这些都是让博一班有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只能痴人说梦,就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在各方面建设上,拥有那么多的创造性突破,形成了博一班建设的特色化路径,拥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班级样态——谢谢上面的所有人,给了我幸福的教育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