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忆母亲

柯特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原名潘韵桐)(1921-2009年)广西容县人。母亲1921年11月出生于容县,外祖父曾任容县中学校长、平南邮电局局长,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寡居的外祖母不为困境屈服,她有感于“一个人没有文化,一辈子受人欺负”,起早贪黑做针线活挣钱供子女上学,母亲读书刻苦勤奋,立志将来做个自食其力的人。1936年春,母亲在容县初中毕业,在二舅潘伯津(中共党员)微薄薪水的资助下,来到南宁参加全省会考,考入南宁高中就读,结识了当时南高中共党支部的莫如珍。母亲跟着二舅,听他们谈论时事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势,阅读进步书刊,莫如珍还让母亲协助她秘密油印党的宣传资料,到各学校及纱厂女工中散发。通过接触,母亲懂得了要抗日、要革命,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获得自由解放。为表示参加革命的决心,她向党组织写了入党申请书。1937年6月,年仅16岁的母亲经中共南宁市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全国各地掀起抗日高潮。1937年9月,国民革命军广西第五路军总部发出布告,将成立第二届广西学生军开赴抗日前线。当时已经是中共党员的母亲田克(原名潘韵桐)与郑忠(郑少东)黎奇新、易凤英(桂林)、莫如珍(桂平)、韦廷安(柳州)等中共党员分别从桂林,梧州,柳州等地报名。</p> <p>  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地招考,最终从报名应试的5000余人中录取了280名青年学生。(这里面就有我的父亲甘怀勋)</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与当时南宁高中中共地下党支部其他考取的同学一起,在桂林集训了两个月后出发北上乘火车到了武汉。</p><p class="ql-block"> </p> <p>叶剑英在武汉为广西学生军做抗日报告。</p> <p class="ql-block"> 邓颖超在武汉为广西学生军做抗日报告。</p> <p>  到达武汉时,几位党员专门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受到周恩来的接待,并与中共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在广西学生军中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种子。</p> <p>  1939年春广西学生军进入大别山来到立煌,中共广西学生军党支部的同志找到鄂、豫、皖边区党委委员张劲夫汇报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张劲夫决定通过同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宣传部工作的父亲甘怀勋单线联系广西学生军党支部,并同时与分散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各部门的地下党员建立联系。当时父亲担任中共鄂、豫、皖区党委青委会委员、中共立煌市市委组织部长。</p><p> </p> <p class="ql-block"> 1939年秋,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电示鄂豫皖区党委撤离立煌迁到皖中东汤池,成立中共立煌市委,父亲甘怀勋任市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同年冬天,国民党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鄂、豫、皖区党委指示:大别山地区和立煌所有的地下党组织和党员,带领进步群众约三千余人分批撤退转移到新四军根据地。 </p> <p class="ql-block">  时任中共立煌市委组织部长的父亲甘怀勋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布置,为各党支部、各部门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落实撤退的具体时间、路线和行动计划,涉及几千人安全撤离,力求万无一失,父亲努力克服困难,不负光荣使命,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1940年初春,在掩护地下党组织撤退后,父亲传达了中共立煌市委的决定:广西学生军党支部的党员准备最后一批撤离立煌。支委会秘密举行紧急会议,研究安排行动计划:决定在大别山和立煌的广西学生军中共党员与党组织外围的同学兵分两路,一路由郑忠、韦廷安两同志率领撤退到淮北新四军四师根据地;另一路由父亲甘怀勋(母亲跟父亲一路)、易凤英两同志率领撤退到淮南新四军二师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  1940年3 月8 日,按计划易凤英领女兵先走,一大早翻山越岭抄小路出了立煌。父亲领着男兵则是次日出发,经过日行130里路的急行军,与母亲她们在约定的一个深谷小山村会合后继续向新四军根据地前进。队伍将要越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被驻守当地的广西军拦住了去路,母亲他们机智勇敢地用家乡话与哨兵聊天,父亲甘怀勋和易凤英则找驻军连长周旋,看在老乡的面子给予了放行。离开哨所后,大家都捏了把汗,不约而同的伸了伸舌头:“好险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了,北方春天的田野透着几分寒意,父母亲一行人必须在凌晨前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大家忍着饥渴赶路,谁也不敢掉队。直到深夜队伍终于进入了新四军防地,父亲与接头的同志对上了约定的联络暗号,队伍来到驻扎在农民家里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部,罗炳辉司令员亲自在门口迎接。队伍在司令部休息了数日后,由武装部队护送他们越过封锁线,到达津浦路东中共路东省委机关驻地盱眙县的半塔镇(今江苏省淮南市)。身着农民粗布装的省委书记刘顺元同志热情地赞扬了父亲圆满完成了党组织布置的任务,并根据他们各人的具体情况分配了工作。</p> <p class="ql-block"> 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长官李品仙获悉广西学生军已撤离大别山 投奔新四军根据地的消息时,大发雷霆,下令立即追捕,并向李宗仁、白崇禧汇报,桂系当局随即向全国发出通缉令。遵照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由父亲甘怀勋执笔起草《为制止反共磨擦广西学生军致李宗仁、白崇禧电》的电报,经路东省委转华中局刘少奇同志审稿批准,通过延安新华通讯社向全国发出电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学生军的同学们尽情的呼吸着民主、自由清新的空气,个个激情满怀,分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群青年学生,一起从广西参加学生军来到根据地,在火热的战斗中互相关心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少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最后结为夫妻。</p> <p class="ql-block">  为了躲避国民党桂系的通缉,避免家里受牵连,党支部决定大家都改名换姓,母亲潘韵桐改名为田克,并一直延用至今。广西学生军党支部撤退到淮南新四军二师根据地的有28人,撤到淮北新四军四师根据地的有17人,共计45人,占广西学生军第二中队总人数的一半多。</p><p class="ql-block"> 活跃在广西学生军中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依靠进步势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引导和帮助广西学生军中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青年,培养了大批党的积极分子,带着他们纷纷奔向光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与母亲~广西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甘怀勋与田克,在新四军淮南根据地结婚。</p> <p>  1941年8月,因淮北新四军四师有人怀疑原中共广西学生军党支部系“托派”组织,因而牵扯到在新四军根据地的原广西学生军中共支部共五十多名党员和进步群众。在新四军二师的父亲王陵(甘怀勋)和母亲田克也受到了牵连并分别被关押。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无法调查,且当事人对这个所谓“托派”案认识有限,造成了案情复杂化。当时敌人将开始对根据地扫荡,新四军二师根据地的有关部门便认为父亲王陵(甘怀勋)、谢东来、吴启增等人是重大疑犯,遂报请对他们3人施以极刑枪毙。当呈报到中共中央华中局时,刘少奇同志通过电报批示:“此案查无实据,慎重处理。”并指示路东省委把他们送苏北新四军锄奸部继续审查。</p><p> </p> <p class="ql-block">  1941年秋,母亲田克在淮北“托派”案件中同时被牵连,但她坚持认定自己在广西南宁参加的中共党组织不是托派,党组织结束了对她的审查,最早恢复党籍并分配了工作。在此期间,因遇敌人扫荡,跟着部队不便转移,母亲忍痛将出生刚满月的儿子送人,从此渺无音讯,成为了母亲的終身遗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 1942年分配到新四军苏北根据地,在黄克诚领导的三师八旅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43年春,母亲田克在新四军三师江苏涟水县为掩护身患重病的女区委书记陈映,放弃个人逃生机会,被日伪军逮捕关入监狱,之后获组织营救。母亲在生死关头坚贞不屈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扬。</p> <p class="ql-block">  之后母亲一直在苏北新四军三师辖区根据地工作,1943年至1946年任江苏涟东县南集区、唐集区党委书记;江苏清江市妇委会副书记;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任江苏涟东县南集区党委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日寇投降,父亲调盐阜地委宣传部工作。参加了新四军攻打淮阴的战斗 。 1946年1月父亲调到《新华日报》任编辑部副主任,1947年任《山东大众日报》编辑部主任。母亲也在报社工作,此时父母亲终得团聚。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战友们参加孟良崮战役前</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甘怀勋(后排右一)和母亲田克(前排右一)在《山东日报》与同事跟美国记者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华东局抽调大批干部随粟裕兵团南下,父亲母亲奉命到兵团司令部集中,6月到达河南,父亲任临汝县县委副书记。1949年春,父亲被派到湖南邵阳地委领导班子工作。之后,父亲母亲又随2000多名干部从武汉一路南下,张云逸同志亲自将父亲当时的名字“王陵”改回原名“甘怀勋”,并注明壮族。</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父亲甘怀勋与母亲田克随解放大军回到家乡广西。当时的广西省委书记张云逸同志还指示由父亲甘怀勋负责执笔起草了《告广西全省人民书》。1950年2月任广西平乐专员公署专员、平乐地委副书记。父亲甘怀勋1952年8月调中共广西省委办公厅工作,1955年任广西省委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母亲田克曾在自治区城市建设局、自治区妇联、自治区知青办、自治区科协等领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西政协第三届,四届常务委员。2000年享受自治区副主席级医疗待遇。</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任自治区妇联主任时接待外宾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下乡到环江县与公社妇女突击队员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陪同邓颖超同志在南宁考察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同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的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德委员长到广西视察时与</span>广西部分领导干部合影,看过去只有母亲一位女性!</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一生对党忠心耿耿,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为党的事业始终不渝,她热情工作,认真负责,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住院期间,获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母亲生前任职的最后岗位是广西科协,为广西科普事业的发展,她倾注了全部的智慧与精力。1979年,为筹建广西科技馆积极从请求立项,到找中国科协领导争取经费支持,建成了全国第一座省级科技馆;1990年12月获中国科协“在中国科协系统科技馆评比中荣获荣誉个人称号”证书。离休后她依然关注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促成广西科技馆新馆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一生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关心干部群众,平易近人,她胸怀坦荡、不谋私欲的高风亮节,受到许多干部群众的尊重和赞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为母亲田克生前終于看到为之努力促成的广西科技馆新馆建成开馆!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母亲离休后还曾任自治区人民政府水果办顾问、全国柑桔协会顾问,不计报酬的积极与水果专家、教授,联络,热心为广西的水果事业发展出力, 1992年6月获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水果生产办公室授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出谋献策,振兴果业;贡献余热,堪称楷模”的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3年11月,青秀山广西学生军抗日史料陈列室建成,给观众讲述父亲母亲等老一辈的战斗经历~</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上海新四军纪念园,父亲、母亲的名字跟他们的战友一起,镌刻在新四军将士名录墙上……</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清明前后,作者在青秀山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接受少先队小记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作者接受少先队员采访。</p> <p class="ql-block">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前的展示栏</p> <p class="ql-block">  接受广西电视台《广西故事》栏目组采访并在广西卫视各频道播出……</p> <p class="ql-block">  2021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区党委办公厅举办《广西区党委办公厅历史陈列展》,我们捐赠了母亲珍藏多年父亲的几份珍贵证件……</p> <p class="ql-block">  感谢区党委办公厅原处长、作家、文史专家吴华同志在百忙中写出纪念母亲田克的《一个容州女子的传奇》(上、下)一文……</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吴华发表在《头条》的文章手机截屏……</p> <p class="ql-block">  母亲原来在自治区妇联的同事应衡阿姨看了吴华同志写的纪念母亲文章《一个容州女子的传奇》后的感言……</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田克于2009年4月11日永远离开了我们,至今过去了十多年,只要遇到熟识她的人提起,无不表示敬佩与亲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5日,是母亲田克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 历经坎坷的母亲田克从青春年少开始、选择、追寻真理,到参加革命踏上抗日征程;积极投身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从经历十年文革、到改革开放……无论是战争年代面对敌人枪林弹雨,或是政治上蒙受冤屈挫折,在经受各种磨难与严峻考验面前,凭着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始终不渝,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和高风亮节;她为党的事业、为社会、为人民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妈妈,在您诞辰百年的日子里,女儿从您经常漫步的小区里专门拍摄了美丽芬芳的鸡蛋花,愿您在天上能看到花开,闻到花香……</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