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永昌

雲岡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 城 永 昌</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云冈</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永昌是个小城,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城。<br> 有人戏谑说:一个永昌城么,西门放个屁东门就能闻到。虽是戏谑之语,但足以见小城之小了。<br> 小城虽小,但小得紧凑,小得有致。小城方方正正,四街八巷整整齐齐,正中一座钟鼓楼,直指云天。<br> 小城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年间,四面城墙,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上有城门楼子、角楼,城内有文庙、城隍庙、千佛寺、魁星阁、财神阁、会馆、戏楼、各类商号等等,一应俱全。特别是城隍庙内彩塑的十八层地狱的情景,做工精细,非常传神,老人们一提起就唏嘘不已,还常说起一个故事:某某家的姑娘晚上起夜,偷听判官审案被发现,早上起来,大家都发现那姑娘被吊死在庙前的一棵树上,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可惜这些建筑大都都毁于文革了,城内只剩下钟鼓楼和破旧的东会馆。钟鼓楼经两次维修,面貌焕然一新。东会馆修葺一新成为县上的博物馆对外开放了。<br> 记忆中,我只见到过南北城墙和东城门,说真的,无论是城墙还是城门,都非常气派。城墙都是一匀儿的夯土,非常瓷实,足有六七米厚,大约十米高。城墙根离地一米多高处挖了一些防空洞,我们小时候叫飞机洞,洞里十分宽敞,夏天非常凉快。小时候曾听到过某某跟某某在飞机洞幽会被人抓住的传闻,当然,这都是闲话了。城门都是一砖到底,拱形顶,上面有敌楼,虽破败不堪,仍显巍峨之势。<br> 北城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那时候,北城墙保存的算是比较完整,正好在我们校园的后墙外,后墙开了一个小门,我们每周的劳动课就是在那上的。主要任务是挖夯土打土坯,再将土坯卖给水电局等单位,每块土坯卖两分钱,用架子车送到单位再加一分。一方面使我们得到劳动锻炼,另一方面,算是勤工俭学,挣点班费。特别是课外活动,北城墙就成了我们男孩子的主“战场”,常常是分作两拨打土疙瘩仗,在城墙上摸爬滚打,一个个像小土猴,头上起包是常有的事,偶有同学被打得头破血流,但也不计较,按一撮城墙土止住血接着玩,也没听到谁的家长到学校找老师之类的事。<br> 小城虽小,但历史悠久。据史料,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永昌繁衍生息,自西汉建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先后置鸾鸟、番禾、骊靬、显美、焉支、新鄣等县。元十五年(1278),置永昌路,属甘肃行省,永昌之名自此始。听听城内这些老地名:刘家园子、李家花园、谢家油坊、庞家纸坊,文庙街、城隍庙街、驴市街、盐店巷、火巷子、仓门什子……永昌人有句口头禅,两个人之间打输赢,或者要试量一下对方,就说,你要能怎么怎么,我把你背到驴市街上夸一夸。这话有戏谑调侃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是不是说旧时驴市街的繁华呢?不管怎样,这些老地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小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br> 如今,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墙、城门等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连那些颇具特色的老四合院也都拆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和商业街区,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个个衣着光鲜。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上火树银花、流光溢彩。<br> 人依稀,事依稀。往事如过眼云烟,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了,只有那巍巍的钟鼓楼仍默默地屹立在小城中央,见证并回味着小城的沧桑变化。<br> 哦,永昌,我心中永远的小城! 老照片翻拍于“百年永昌人文老照片—清末民国时期永昌古建筑”展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