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生米老街

禹港人家

<p>摄影/编辑:大禹</p> <p>  生米街,对老一辈的南昌人来说,是一个很熟悉和响亮的名字。</p><p> 随着城市化建设逐步推进,生米镇从新建县划归红谷滩新区,九龙湖新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融创文化旅游城旁的生米镇有一条生米老街,在漫长的岁月里日渐破败,也终将面临着拆迁改建。</p><p> 老街小巷、市井文化、人情风俗也会慢慢地消逝,只剩下一份无处可依的情怀。 </p> <p>  2020年5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我第一次去了生米老街,想去拍点老街的照片,导航至融创茂附近,因周边都在搞建设,问了几个路人才找到地方。不过现在的交通倒是方便快捷多了,生米镇已经通了地铁。</p> 相传南昌生米镇始建于晋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生米老街曾经是商贸聚集地,店铺众多,如今依稀可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div>  因为水土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地势低洼的生米老街不断受到洪水和干旱的侵扰。新建县政府于1961年搬迁到长堎镇后,生米镇就逐渐归于平静。</div> <p>  从这个门可以进到老的新建县委。</p> 中国共产党新建县委员会旧址,破败不堪。 新建县人民法院旧址,如今里面养了鸽子。 <p>  几个孩子看见我这个陌生人都聚拢过来,小女孩见我拿着照相机,问我能不能给她拍张相片,展示一下她的画作。我说好的,拍完后我给她看了相机里的照片,可爱的小女孩高兴地一蹦一跳走了。</p> <p>  走在老街磨得光泽润滑的麻石条铺砌而成的路上,路中间深深凹陷的条形槽痕,是旧时独轮车留下的痕迹,也让我感受到了这条街道的古老与沧桑。</p> <p>  迎面走来一位蹒跚的老人</p> 现在的老街衰败了,部分建筑已经倒塌。听街上老人说,很多文物贩子来老街收购老旧的大门、窗柩和厨壁,将一些好的文物低价买走了。而今,一些雕刻着精美花纹的建筑遗迹,都已是残缺不全了。 适逢一户人家正在修缮房屋,我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告知我主要怕老屋漏雨倒掉,于是从新更换新瓦等待拆迁。 老街上还居住着少数的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 <p>  这棵老树大概见证过老街的兴衰,但愿也能见证新城的崛起。</p> <p>  唐氏宗祠可能是老街比较兴盛的族姓吧,大门紧闭进不去,说不定还能瞻仰几位名人士绅。</p> <p>  古老的水井,水质已经污染,人们打水用来浇水种菜。</p> 老街临街是店铺,后面是住房,房子有大有小,小的紧挨着前面的店铺住人;中等的中间有个天井,再后面是住房;大的有四五进,每进之间都有天井、厢房、偏房、正房。 商铺虽然凋敝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仍保持了下来,并不关门闭户,我走进一户人家,跟老大娘攀谈家常,她说三个儿子二个儿媳都外出打工,只有她和两个孙子孙女住在这里。 <p>  </p> <p>  文革前后的标语还能依稀可见,屋内的老人在打牌,好像听见他们说这破房子有什么拍的,早晚要拆掉。</p> 正在撒尿的小家伙,看见我拿相机对着他,飞快地提溜上裤子。 <p>  破旧的门楼,仿佛述说着宅院曾经的荣光。</p> <p>  小姑娘提着两个暖水瓶,快步冲进屋内,不知道是家有急事,还是惧怕我这个闯入的外人。</p> <p>  这座庙堂正在进行外墙涂料刷新,我感觉整个老街上就它是新的。一位施工的中年人跟我说,他从小在这里长大,30多年前,老街两旁还店铺林立,街上车水马龙,非常繁华。随着老街旁新开辟了大马路,民居、商场等逐渐迁至大马路上,这条老街也渐渐衰败了下来,政府要早点保护起来就好了。</p> <p>  放学的孩子,他们怀揣梦想和希望!</p> <p>  生米粮库不知道是否已经废弃了,外墙刷白的痕迹很新,几只鸽子在悠闲自在的散步。</p> <p>  以前粮库的职工如今生存环境确实比较恶劣,房前屋后堆满了捡来的破烂。</p> <p>  这个大娘对着我喋喋不休的絮叨,说她是粮站的职工家属,住在这里50来年,老伴过世40年了。</p> <p> 我漫无目的地在老街逛了大概两个小时,准备离开时,意外地碰见了一群孩子,然后拍下了一组我认为不虚此行的照片,记录了孩子们的快乐和欢笑。</p> <p>  其实快乐很简单,我也受到孩子们的感染。</p> <p>  贫穷可能会限制孩子们的成长,却阻止不了孩子们的快乐!</p> <p>  生米老街承载了很多南昌人的记忆和情感,老街或许就这样慢慢的自生自灭,棚户区改造后也许就再也没有了。</p><p> 留下一些照片,记录老街曾经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