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游佳境石砬山,</p><p class="ql-block">奇石林立景大观。</p><p class="ql-block">造型独特眼目养,</p><p class="ql-block">雅士文人交口赞。</p><p class="ql-block">置身美景惬意生,</p><p class="ql-block">览胜峰巅情飞天。</p><p class="ql-block">石锅入帘人寻味,</p><p class="ql-block">问询几何立峰巅。</p><p class="ql-block">攀岩细看斑驳洒,</p><p class="ql-block">构图妙奇绿盎然。</p><p class="ql-block">相传雾重新奇现,</p><p class="ql-block">砬顶隐约起炊烟。</p><p class="ql-block">民间更有神话传,</p><p class="ql-block">牛郎曾此放牧餐。</p> <p>《石 砬 子 山》</p><p>作者/柴占义</p> <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敖汉旗贝子府镇月明沟村与王家营子村之间,有一座远远望去非常高、非常俊美、非常雄伟壮观,有着古老传说的山峰,自古当地人都称其为石砬子山。山脚下有两个村庄,就是根据石砬子山而得名,上游的村庄叫“上石砬子”,下游的村庄叫“下石砬子”。 </p> <p>石砬子山,独特的一面就是与方圆百里的山不同,顶峰有高耸奇特的花岗岩石与连山石,山顶有方圆几十米的平坦地域,中间位置还有一个类似锅底的坑,据说,早些年坑内常年积蓄着清清的泉水,登山的人渴了可以蹲下来掬捧一把入口解渴。主峰及四周长满郁郁葱葱的榛柴、苦榴子等无名草木花卉,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也是最具鲜明特点的,就是山中有大量长虫栖息。</p> <p>说起长虫,也就是蛇,从古时候起就有一些传说。据上年纪的人们讲:石砬子山中有一个大大的洞穴,洞穴中有一个“金马驹子”,金马驹子四周有无数大小长虫(蛇)看护着。大长虫(蛇)最大的已经达千年之久,直径如同大缸粗,长达几丈(一丈等于十市尺)。这些大长虫(蛇),主要是为了保护“金马驹子”的安全,一旦有人偷袭盗挖“金马驹子”,这些大长虫将奋不顾身,一拥而上,拼命还击入侵者。</p> <p>据说有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近些年,很多想发矿产财的私营企业,多次到石砬子山进行勘探,初步探测结果显示,此山确实有大量金属矿藏。现在暴露在地表的石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的很多,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但一拨一拨的都不告而别,短期内都草率收兵。最后,当地的人们从侧面了解到,原因是山内长虫(蛇)太多,无法进行开采。据说,长虫报复性非常强,你破坏他的老窝,他将要你的老命。不是没有先例,早些年就有“人蛇大战”之说。</p> <p>石砬子山后,就是西侧,也就是月明沟村苇苏台村民组,最早的时候,那里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地域,老辈子人称之为马场。整个地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百草,也真正称得上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当地人就依靠这天然的条件养殖马牛羊。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地人就靠畜牧业为生。一直到近百年前,那里的人们才开发土地耕种农作物,主要种植五谷杂粮,还有蓖麻、蔬菜、大蒜等。说起大蒜,那里的大蒜可是出了名的,自古在那一带就是“榜上有名”。</p> <p>当地有一个顺口溜,始终在方圆百里流传着,即“王素台的麻,苇苏台的蒜、短面沟的姑娘不用看”。</p><p>兴隆洼镇新地村王素台那方水土适合种植麻,麻在乡间通常有两种用途,籽粒榨油及制作麻豆腐,秸秆成熟后放在水塘里泡一段时间,取出来扒麻,通常用来打绳子做井绳、驴套、缰绳、撇绳、繺绳,还可以搓成绳子纳鞋底等等,其秸秆易燃常用作引火之物,还可运用秸秆闷碳用以制作黑火药。王素台那里生产的麻,品质优良,是其他地区的麻无法比的。</p> <p>苇苏台的蒜长势良好,质量上乘,最大的优点,就是保鲜时间长,人们通常把他做成蒜泥蘸饺子吃。通常在饺子下锅前,会腾出手来扒几瓣儿蒜,放在蒜缸里捣成蒜泥,然后再放上香油、酱油、味素等调料,不错的饺子蘸料就做成啦。有时候不可能一顿吃完,剩余的下顿再接着吃,奇特的是剩了几天拿出来再吃,与新砸的蒜一样。其他地区的蒜就不行了,下顿再吃上顿剩下的就糊涂难吃了。</p> <p>说完了麻和蒜,咱们再说短面沟的姑娘,从前听说,短面沟的姑娘貌相美丽、心灵手巧、贤惠大方、知书达理,十里八村的小伙子都愿意娶短面沟的姑娘当媳妇儿。一旦有媒人上门提亲,如果说的是其他营子的姑娘,父母亲友是刨根问底儿,就连三代宗亲都要问个究竟。如果说姑娘是短面沟的,小伙子的父母,立时眉开眼笑,爽口答应:不用相看了,就定下来吧!这就是“名牌效应”。有人说是因这里的山美、水美、土美,也有人说是因石砬子山风水好使周边各方面产生好效应的缘故。</p><p>“金马”串群。传说,从前苇苏台的一个大户人家,养了很多马,通常都是在蔓甸子放牧,只是偶尔到石砬子山去一次,但每次去石砬子山回来查数马匹的时候,都是多一匹马。由于是大户人家,起初多一匹马,少一匹马的根本不在乎,可时间长了,总觉得是回事儿,查一遍不行那就查两遍,不管怎么查怎么数马仍然是多。马倌开始心里犯了嘀咕,也没和别人掺群,咋就莫名其妙的多了呢?连续数次后,马倌儿开始留心马变多的原因。后来,在石砬子山上放马时,马倌儿发现马又多了,随后,他仔细观察到底哪一匹马是多出来的?在斜阳的照耀下,一匹红毛马闪耀着刺眼的光,就是这匹马!马倌小心翼翼地靠近红毛马,就在快要到跟前时,那匹马后踢蹬地,腾空而起,待到石砬子跟前就不见了。原来这是一匹“金马”,后来人们传说:那匹金马在石砬子山中,山中有很大一个洞穴,“金马”在偌大洞穴的中间精神抖擞、傲然挺立,四周有若干长虫(蛇)保护,最粗的长虫有水缸那么粗。</p> <p>说起石砬子山长虫(蛇)多这事儿,也确实如此,真的不是虚传,更不是一两个人的言辞,凡是光顾此山的人们,确实是经常能看到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长虫(蛇)。</p><p>扯起这个话题,我家发生在石砬子山的故事就有好几次。</p><p>一次是母亲与哥哥去当时的王家营子乡月明沟村月明沟屯姥姥家,在大甸子乡沟门子村古木沟,人们也称“孔孟沟”或“古立木沟”老家出发,用相当于现在的家庭轿车——毛驴作为交通工具。行进途中,走平地时母亲骑着毛驴抱着哥哥,遇有沟坡时母亲下来,并放慢行进速度,但让哥哥继续在驴背上。这样做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减少毛驴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是为安全起见,过沟或上下坡时倾斜度大,在毛驴身上容易滑落。从家走了约莫有一个多时辰,母亲与哥哥来到了石砬子山脚下。对石砬子山的长虫早有胆怯害怕之意的哥哥,当真正来到此山的时候,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心跳加速砰砰地就像打鼓一样。俗语道:“越害怕越有马虎下”。果不其然,当快要到达顶峰时,毛驴立时竖起了双耳,圆圆的大眼目视前方,瞬间迅速朝后退了两步,这突如其来的往后一退,差一点儿就把骑在毛驴上的母亲和哥哥摔到地上,好在母亲机灵,急忙勒紧缰绳跳了下来,顺手把哥哥也从驴身上抱了下来。这突如其来的一下把哥哥吓的脸色刷白,为了避免哥哥被吓坏了(过去有一种迷信说法,如果被惊吓了,有时可能丢魂儿,如果丢魂儿就是吓坏了。)母亲就地实施解救破解之法,蹲在地上,摸一下地,然后抚摸一下哥哥的额头,循环往复三次,并且嘴里不断叨咕着一句话(就好比施法术的咒语):“不怕,不怕,扑拉毛,吓不着;扑拉芯,吓一阵。”等,用于安慰及解心疑。这期间,只见远处一条大蛇慢悠悠地横向穿过路面,母亲壮着胆子,把哥哥抱到驴身上继续前行。</p> <p>还有一次,至今已经四十余年,那时我不满十岁,与姐姐一起去姥姥家,一路上连蹦带跳,不一会来到了石砬子山。在家临行时,奶奶就再三叮嘱:路上要小心,别摔着碰着,特别是过石砬子山,别让长虫咬着等等。小时候爱好运动的我,摔着碰着倒是不可能,不过,长虫果然是出现了。行进在半山腰的时候,我看到老远处的路上就有一盘(长虫盘在了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长虫显得明光铮亮。看到此情此景,胆小的姐姐,开始怯步不前了。好在我胆大,还习惯并擅长扔石头,用夸张一点儿的话说就是指哪儿打哪儿。说时迟那时快,我弯腰捡起两块石头,一手一块,顷刻间投向距离有二十多米的长虫。好像只有一块石头命中,只见那条长虫,由句号变成了破折号,瞬间就溜进了路边的草丛。暂时扫清了路障,我与姐姐继续前行,胆怯的姐姐依然保持着高度戒备的状态,不停地左顾右盼,眼睛总觉得不够用似的。越害怕越是增加事端,走了不到百米,突然从路边又冒出一条黄色长虫。这条长虫对比前一个小得多,但颜色很吓人。此时,不用分说,我立即发挥我的强项,迅速拾起石头打去,连续几块石头,黄色长虫落荒而逃。我们姐弟俩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越过了石砬子山。</p> <p>类似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有些还成了人们的笑谈。有一年,营子中两个年轻人去走亲访友,路过石砬子山时,天色已晚,走着走着,隐隐约约地看见前面好像一团绳子,像似车上用的繺绳。过去的年月物品奇缺,任何一样东西人们都非常珍惜,看到前方有人遗失物品,二人如获至宝,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最后竟然实施了百米冲刺。不一会儿,还是个子大身体稍瘦一点儿的占了上风,率先到达了目的地。只见气喘吁吁的他,来到跟前,弯腰就抓,当摸到长虫身上感觉冰凉,才觉得不对劲,立时妈呀一声,躬身后退几步。此刻,稍胖一点儿的也跑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是长虫,此时长虫也被惊扰的慢慢蠕动,随后走开了。再看看那位“捷足先登”者,吓得面色铁青,嘴里不时地嘀咕着:“吓死我了!可吓死我了......”</p> <p>古老时钟。石砬子山,不但有着美丽的传奇传说,而且还有一个特别实用价值,就是利用山来判断大概的时间。当地人们在早些年,也就是社会不发达的时期,那时钟表也不普及,每天早出晚归的到田间劳作,都要看山确定时间决定是否该收工了。主要是石砬子山又高又陡,在太阳的照射下,能够在不同时间产生不同的阴影,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掌握了其规律。大体上就是说,山的阴影到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时间,随季节不同,同一时间阴影所在位置稍有差别,但通过多年总结实践,判断的时间基本上出不了大格。当地人方言土语描述时间说的有好多,如半山腰了、上山尖了、一竿子高了等。</p> <p>天然乐园。石砬子山不但山高,而且还有好多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凸起的岩石多,天然树木多,登上山峰,极目远望,远山近岭可尽收眼底。早些年,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可眺望下洼的大佛寺,风景非常优美,所以,附近的人们闲暇之余都到此山畅游,借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随身带上相机拍拍风景照,顺便就留下了个人照片,可供日后欣赏。</p> <p>祛病除患。石砬子山长虫多,传说那里成仙得道的长虫也不少。自古到今,信奉“神仙”的人很多,百分之八十的人家,至今仍然供奉着自己信奉的神,如“菩萨”、“长仙”、“狐仙”、“张仙”、“黄仙”等等。附近村庄还有几个个救世的“大仙”,其中就有魂魄附体的“长仙”,有时谁家大人孩子有个什么病什么灾的,就找所谓的“大仙”处置。当“大仙”到达现场后,开始“工作”,也就是“下仙(也叫请仙)”,眼一闭,胡乱念叨一通后,“仙”就到场了。有人毕恭毕敬地问及“大仙”从哪里来呀?有的“下仙”的人说从石砬子山来。根据这一消息,久而久之,人们就对石砬子山有了敬仰之情和。特别是端午节那天,光顾此山的人特别多,也就是到石砬子山“跑百病”。不知是巧合,还是果真灵验,有些农村百姓说的“蔫沉病”,正赶在端午节那天,去石砬子山一趟,还真的好了。</p><p>石砬子山,不但有神奇的传说、美丽的矿藏,而且还有一道道吸引人的亮丽风景。</p> <p>伫立山巅圆目睁,</p><p>不知为何露此情。</p><p>也许翘望心仪人,</p><p>或是离别呆呆送。</p> <p>天然景区石砬山, </p><p>巨狮一只卧山巅。</p><p>翘盼远去伴侣归,</p><p>痴迷一等数千年。</p> <p>高耸入云石砬子,</p><p>鲜花绽放迎风摇。</p><p>结伴同行美景赏,</p><p>峰巅野餐乐陶陶。</p> <p>石锅一口景天然,</p><p>不知啥时立山巅。</p><p>攀岩细看已久闲,</p><p>锅内绿意竟盎然。</p><p>相传雨天奇迹现,</p><p>砬顶隐约见炊烟。</p><p>民间更有神话说,</p><p>牛郎曾几放牧餐。</p> <p>魅力迷人看塞外,</p><p>山水秀美引客来。</p><p>老夫炫彩家乡景,</p><p>为留旅痕玩自拍。</p> <p>唐松草</p> <p>石砬子山石俊俏,</p><p>山里岭表蕴百宝。</p><p>金银财宝深处藏,</p><p>悬崖峭壁长百草。</p><p>丁香线菊翻白草,</p><p>黄芪黄精唐松草。</p><p>补肾益血采黄精,</p><p>解毒消肿唐松草。</p> <p>黄精</p> <p>翻白草</p> <p>石锅一口景天然,</p><p>不知啥时立山巅。</p><p>攀岩细看已斑驳,</p><p>绿意盎然定久闲。</p><p>相传雨雾奇迹现,</p><p>砬顶隐约起炊烟。</p><p>民间更有神话说,</p><p>牛郎曾此放牧餐。</p> <p>石砬子山最高峰,</p><p>攀爬到顶费时工。</p><p>山底微风徐徐吹,</p><p>砬巅不停呼号风。</p> <p>悬崖近前仰头观,</p><p>峭壁之下注目看。</p><p>鬼斧削磨俏丽状,</p><p>神工巨体立高山。</p><p>更有奇特石缝见,</p><p>无名草木逢春艷。</p><p>为赏砬顶美丽景,</p><p>攀岩直上达峰巅。</p> <p>魅力塞外眼尽收,</p><p>美丽山乡度金秋。</p><p>游山逛景玩自拍,</p><p>压蛇石前身影留。</p> <p>夏日走进燕长城,</p><p>耳畔悠绕昔日风。</p><p>遗迹瓦砾随处见,</p><p>青灰白骨道古情。</p> <p>化妆笔</p> <p>神奇塞外大自然,</p><p>神奇大山神韵添。</p><p>神奇石头山巅立,</p><p>神奇故事千载传。</p><p>仙女闻听人间美,</p><p>姐妹约定下凡间,</p><p>石砬歇脚把妆化,</p><p>行将口红遗山巅。</p> <p>仙翁相约石砬子,</p><p>似是有些悄悄语。</p><p>时空一越数千载,</p><p>手掩脸颊仍继续。</p> <p>自古悄然立小岭,</p><p>愿与主峰遥相应。</p><p>不求千载谁说美,</p><p>但愿万世话挚诚。</p> <p>传说春秋燕昭王,</p><p>石砬子山摆战场。</p><p>山戎入侵穷寇追,</p><p>危急关头降瑞祥。</p><p>助阵神奇天降兵,</p><p>摇旗呐喊见天将。</p><p>阵容增大震慑强,</p><p>追兵不敢越山岗。</p><p>为防敌寇再犯境,</p><p>崖前挂上将领装。</p><p>历经千年风雪雨,</p><p>化作山岩震一方。</p> <p>美景家园有,</p><p>佳境故园添。</p><p>闲暇选此遊,</p><p>不醉也欲仙。</p> <p>自古有名因石奇,</p><p>摇摇不坠千古迷。</p><p>独树一帜擎天柱,</p><p>笑迎千年风雪雨。</p> <p>奇石一块小岭中,</p><p>经暑历寒沐清风。</p><p>不知誰为淡妆涂,</p><p>顶端浓抹一点红。</p><p>酷似鸟儿在闭蘇,</p><p>又像母鸡育雏形。</p><p>天然一道瑰丽景,</p><p>雅客临前意境升。</p> <p>攀登俏美石砬山,</p><p>天然美景入眼帘。</p><p>奇峰引人深思虑,</p><p>怪岭博得想万千。</p> <p>传闻石砬一夜生,</p><p>鬼斧神功合力成。</p><p>天赐圆月砬前置,</p><p>辉映一方日夜明。</p> <p class="ql-block">此图 孔繁宝 提供</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柴占义,男,1956年12月12日出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镇古立木沟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执业中医师,任过多年卫生系统会计,曾被财政部授予财务工作30年奖励,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个人,被敖汉旗政府授予“先进个人”和“记功”奖励,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曾连续15年被评为卫生系统优秀信息员 ,2015年12月在大甸子卫生院退休,曾出版过诗文集《永远的恋歌》及与哥哥共同出版《华夏第一村故事》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