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简历:</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徐雷鹏,男,1995年4月出生,卢氏县木桐乡木桐村后木桐组人,曾于木桐乡中心小学、木桐中学就读,后进入卢氏一高就读。201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现为《人民日报》报社编辑。</b></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深夜独坐灯前,窗外夏雨绵绵,往事不禁涌上心头。细细想来,从木桐中学毕业已经11年了。11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在这方简单却又有些精致的校园里读书上课。那时候,如果也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读书?我大概会先是一愣,然后信誓旦旦地吐出几个字:为了有出息。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答案也是父母、老师对我的谆谆告诫: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将来就能出人头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年少的时候,我从未怀疑过这句话的正确性。对于一个生在农村,长在深山,学在乡村学校的农家子弟来说,那时候我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无非是选择求学或者辍学打工。否则,只能继续重复父辈的循环,困于一山一河,难见世之奇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1年过去了,很难说,现在的我是否实现了当时父母、老师的期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甚至,许多时候,我对“读书能让人有出息”这句朴素信条都产生了怀疑。但我今天,还是想再次重复,再劝大家:好好读书,好好学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接下来,我不给大家打鸡血、喂鸡汤,只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故事,一起探讨三个问题。</span></p><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一、除了读书,我们还能做什么?</b></h1><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一个故事,源于一档综艺节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8年,高考恢复40周年。《极限挑战》栏目组来到上海崇明中学,和在校学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游戏测验。被试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主持人念出6个条件,如果满足条件,被试者即可向前站到下一条线上。否则,继续站在原地。这6个问题分别是: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吗?你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家教?你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你是否有过一次出国旅行的经历?你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你父母在你从小到大,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6个问题问完,有人已经站到前列,有人仍旧原地不动。这6个问题对应了父母知识阶层、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财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上一辈的知识、财富、地位积累,在你出生前就已经决定。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所有人并非天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就像大家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那样,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沃野千里的平原,有奔腾不息的河流,有秀峰林立的山野,当然也不乏黄沙大漠、不毛之地,自然界的地域资源禀赋千差万别,人类社会也同样如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行笔至此,大家可能会说:既然如此,那努力读书学习的意义又在哪里?切莫着急。我着墨于此,并非是想浇灭大家的斗志和理想之火,而是想让大家认清现实:我们已退无可退。而人生并不是只比拼起点,而是考验每一个参赛者在马拉松长跑中的坚韧与顽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铺垫了这么多,再回到本节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除了读书,你还能做什么?我想大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肥沃的平原可以选择种粮食、种菜甚至种花种草,但贫瘠的大漠要想发展起来只有先把自己变成绿洲。同样的道理,比我们起点更高的同龄人,可以发力自我爱好,可以出国深造,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全力探索,而没有这些条件的我们唯有先充实自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如果读到这里,你我已经能达成一个共识: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获得走出去的机会。那么我们继续探讨:你能通过怎样的路充实自己,你能凭借什么走出去?对于外面的孩子来说,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可以千姿百态。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并不是这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深知大山里的木桐。我没做过统计,但猜想大家和我一样,也是生在农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无法支持你发展爱好、探索梦想,不是知识精英的父母无法给你更多教育支持,不够发达的外界社会无法拓宽你的眼界……除了安安稳稳坐在课桌前,汲取知识营养,我能想到的出路或许就是走出小镇、走进工厂,从田间地头到流水线,但你们仔细想想:这样的人生你们真的愿意吗?真的想要吗?真的满足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以,借用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片子《后浪》里的一句话,前浪羡慕后浪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但并不是每一个后浪都能自由选择,对于我们这些后浪来说,除了读书学习,别无选择。</span></p> <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二、我们为什么要更加努力地学习?</b></h1><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二个故事,讲我的一段见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大学时,我曾做过一段时间家教,负责每周给一个初一孩子补两次数学,时间是每周一周三晚上7-9点。刚上大学那会儿,我是很羡慕这些城里孩子的。他们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平时周末双休,节假日正常放假。目之所及,还能获得一切我想都没想过、见都没见过的娱乐活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但当我深入接触我的那名“学生”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告诉我,他每天只有6节课,但在学校里要参加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实验……他每天下午4点半就能放学,但放学后至少有两个补习班要上;他有周末假期,但日程表已经满满当当;他能随时接触到电脑、手机,但即便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耳机里也得放着网课音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家觉得,他是幸福还是痛苦呢?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城里的孩子条件好,但是学习没我拼。而现实是,起点高的孩子,可能奔跑得更努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外部条件上,我们这些农村学子自然无法与之比肩。但在学习用功程度上,大家敢拍胸脯说比别人更努力吗?我想未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横向比,我们吃亏。那纵向比呢?大家想想之前的学长学姐,想想你们现在面前的老师,他们求学时,面对的又是怎样的环境。我很喜欢《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话,“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顶风冒雪、饥寒交迫,仍一心求学,宋濂才有了开国文臣之首的成就。时过境迁,白云苍狗,且不说与古人相比。就是回望十多年间,大家的求学环境也在切切实实地改变:父母全身心支持、老师尽心尽力、国家政策倾斜、物质条件日新月异……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心无旁骛,安心求学。大家又有什么理由不牢牢把握机会、珍惜时光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说点自我感受,离开木桐中学11年了,我至今仍觉得初中三年是我求学生涯中又苦又乐的一段时光。苦的是,在我最渴望知识的年纪,我获取知识的途径却十分有限。那时候爱看课外书,学校只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每周从焦老师那里借来一本书,都是周末回家最幸福的事;那时候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能反反复复翻看班里订阅的《中学生阅读》;那时候,没有电脑手机,在家的时光大都靠翻看上高中的大哥带回来的语文报纸度过……乐的是,我的很多习惯都是那时候养成的。没有外界干扰,得以更加专注,闷头看书似乎是那个时代大家的基本功。没人逼迫,好多同学能够早早起来上自习;没有过多的诱惑,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躺在大通铺里以夜聊结束一天,而非抱着手机入眠……这一切,都是我将毕生珍藏的财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行文至此,我想对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自明。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你口中的“条件差”也在一步步改善,于情于理,于己于人,都只有选择更加努力地学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雷鹏高中毕业时照片。</span></p><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三、我们该怎样学习?</b></h1><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三个故事,讲一个武侠人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想必大家都看过《射雕英雄传》,对书中的郭靖自然不陌生。这个后来的一代大侠,刚出场时,并不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书中写道,(江南)七怪见托雷如此聪明伶俐,相形之下,郭靖更是显得笨拙无比。江南七怪辛苦六年,在茫茫大漠中奔波数千里,一旦寻到了郭靖本是喜从天降,不料只喜欢得片刻,便见郭靖资质显然十分鲁钝,决难学会上乘武功,不由得心灰意冷。其他武林高手也都纷纷评价很低。洪七公说他“这人资质太笨,老叫花有了这样的笨弟子,给人笑话,面上无光。”周伯通也吐槽他“简直蠢笨无比”,甚至是后来做了黄药师的乘龙快婿,老丈人还觉得他“愚蠢可厌”。天资鲁钝、悟性太低,这是青少年时期郭靖给人的第一印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及至全书结束,郭靖已经是震铄古今的武林宗师、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有人说,这一切源于他得遇良机、伯乐,也有人说这是主角光环。但无论如何,我觉得郭靖习武倒是能给我们学习几点启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打好基本功,多听老师话。书中写“虽然朱聪、全金发、韩小莹的小巧腾挪之技他领悟甚少,但韩宝驹与南希仁所教的扎根基功夫,他一板一眼的照做,竟然练得甚是坚实。”底子差,但师傅教的,一定要一一记下。在领悟能力不强的时候,就让重复成为一种习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勤学苦练,肯下功夫。在学降龙十八掌时,面对洪七公的传授,郭靖茫然不解。但同时他又“将师傅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慢慢思索”。学九阴真经时,更是将奇怪文字,熟读成诵,不下千遍。有了这两种习惯,后来他才能融会贯通、日益精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其实对应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经历,天才不常有,大家资质都相差无几,那些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人,往往后天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这篇文章里,我无法和大家分享更多具体的学习技巧,课堂上的老师会教给你们更多。我能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间会见证你的成长,成绩会记录你的改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初,我从中学考进高中的时候,在全县也是百名之外。与城镇学校的同学相比,更是差距不小。但我没有放弃自己,而是一步一步向前走,这便是成长与历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道开放题,就留给大家去探索了。无论答案多么纷繁往复,我觉得勤奋与坚持都是最重要的法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排红衣服是徐雷鹏,高二班级春游照片。</span></p><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四、结尾的话</b></h1><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啰里啰嗦扯了这么多,能耐心看到这里的同学,容我再多几句感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历史学家说,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就是从不吸取历史教训。正好比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交流,往往得不到认可一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00后的你们,正是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年纪;作为新一代的学子,你们也赶上了中华民族最好的时候。我常常羡慕你们的年轻,你们的锐气,你们的无限可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也想告诫大家:朝气蓬勃、欣欣向上的年纪要更加努力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充实自我;生在最好的时代,要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抓得住机会,把一切能为我所用的条件用在学习上,做现阶段最该做的事情;有无限的可能,也要常怀敬畏,常知感恩,常思己过,常正其身,做一个大写的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相信,大山挡不住大家求知的步伐,一时困顿也不能终结大家的理想、热忱与渴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能不能找到出山的路,就看大家的决心与行动了。毕竟,领路人,终会退场。走上前台的,还是你们自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徐雷鹏本科毕业,在人民大学校园内的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年,徐雷鹏和木桐中学校长任千岁老师的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