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 程婴</p> <p class="ql-block"> 程婴 ( --- 约公元前583年),忻州忻府区南关人,春秋时晋国义士。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晋卿赵盾,灭其族,身为赵家友人的程婴与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合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 貂蝉</p> <p class="ql-block"> 貂蝉,忻州忻府区木芝村人,生卒年不详。是民间传说中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号为“闭月”。貂蝉生活在东汉末年,相传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大汉江山,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br></p> <p> 三. 刘渊</p> <p class="ql-block"> 刘渊 ( --- 310年),字元海,忻州忻府区人,匈奴族。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 ,南匈奴单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为呼延皇后。本人文武双全,擅长骑射。父亲死后,接掌部属( 304年)。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建立汉国,设置百官,追尊汉朝皇帝。永嘉二年( 308年),正式称帝,年号永凤。用贤纳谏,恭俭勤劳。河瑞二年( 310年)去世,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p><p class="ql-block"><br></p> <p> 四. 郭崇韬</p> <p class="ql-block"> 郭崇韬(865年-926年),中国五代时后唐名将、谋臣。字安时,忻州代县人。初为唐朝昭义节度使李克修亲信,后归河东晋王李克用,用为典谒,能临机应对。李存勖嗣晋王位,对其才干尤为器重,任中门使,参管机要。他认为应乘连败梁军的声威,迅速挫其前锋。李存勖采纳其建议,大败契丹军,收复成德镇。三年四月,李存勖称帝后,他任兵部尚书、枢密使。三年,为招讨使,协助魏王李继岌伐蜀,总管军政。文武兼施,书檄先行,大军后进,所至不战而降,70日灭蜀。郭崇韬遇事切谏,为朝廷献策,曾奏时务利害25条。他素疾宦,因而遭其诬陷,四年正月在蜀被杀。</p><p class="ql-block"><br></p> <p> 五. 元好问</p> <p class="ql-block"> 元好问 (1190 ---1257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忻州市忻府区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p><p class="ql-block">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p><p class="ql-block">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作品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等。</p><p class="ql-block"><br></p> <p> 六. 白朴</p> <p class="ql-block"> 白朴 (1226 ---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忻州河曲人,晚岁寓居金陵,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p><p class="ql-block"><br></p> <p> 七. 徐继畲</p> <p class="ql-block"> 徐继畬(1795 ---1873) ,字松龛,又字健男,别号牧田,书斋名退密斋,忻州五台人。道光六年进士,晚清名臣、学者。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并为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p><p class="ql-block"><br></p> <p> 八. 阎锡山</p> <p class="ql-block"> 阎锡山 (1883 ---1960),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忻州定襄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p><p class="ql-block"><br></p> <p> 九. 徐向前</p> <p class="ql-block">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忻州五台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徐向前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组织指挥了一系列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任命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同年8月,奉军委命令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6月到山东,任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1942年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代理校长。</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指挥临汾战役、太原战役 (前期),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1980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一中全会补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p><p class="ql-block"><br></p> <p> 十. 薄一波</p> <p class="ql-block">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忻州定襄蒋村人,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三次入狱,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1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编辑:云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