椋鸟争斗,2020.5.11拍摄

汤义仁

<p>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1属,翅较尖,尾短而呈平尾状,体形适中,体长172-296毫米;嘴形直而尖,无嘴须;额羽短,向后倾;头侧通常完全被羽。习性大都为地栖性,有的为树栖,喜结群。叫声嘈杂,善仿其他鸟的叫声,有些种类在饲养条件下可学人语。食物多变,有些种是吃昆虫的能手,巢常营于树洞中。</p><p>结小群活动,栖于开阔地。食多在地面找食蚯蚓及其他小型动物。夜群栖。飞行或栖息时喋喋不休,经常大群地聚集在一起。分布广泛的紫翅椋鸟捕食大量的昆虫,但也吃谷物和小果实,与其他鸣禽剧烈地争夺食物。而在啄食地上的蝗虫及卵时,鸟群好像滚滚的波涛向前汹涌。当蝗虫迁飞时,它们腾空而起,在空中进行捕捉。</p><p>常在村落附近的树林、草地、田野间集小群活动,筑巢于高大树木的树冠枝杈上。数量多,平时结小群活动,迁徙时集大群。聚集在耕地上啄食,每遇骚扰,即飞到附近的树上。喜栖息于树梢或较高的树枝上,在阳光下沐浴、理毛和鸣叫。</p> <p>丝光椋鸟是中国特有鸟类,在海南属于候鸟,也有部分留鸟。雄鸟白头红嘴(头部羽毛呈披散的矛状)的特征非常容易辨识,雌鸟和亚成鸟的头部灰色。翅膀黑色。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有的鸟贩子还将丝光椋鸟染色成橙红色出售。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分布区域还是种群数量,都呈现明显减少。</p> <p>灰椋鸟俗称高梁头,管莲子。为中国常见的候鸟。主要特点是头顶和颈部黑色,前额和头侧白而杂以黑纹,体背面灰褐色,腰及腹部为白色;尾羽黑色,先端具白斑;嘴、脚为橙红色。迁徙时,常成群栖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飞行疾速。其体灰褐色,头上黑,两颊白,野外较易鉴别。</p><p><br></p> <p>在上海拍摄椋鸟的最好去处就是行知公园,在公园的一块大草坪上,有人专门喂食,俗称引鸟。每年从四月底五月初开始,椋鸟回到行知公园,椋鸟在抢食中进行争斗,摄影爱好者们用相机记录椋鸟在空中的争斗场景。据说最多时有近百人,也有许多人从外地赶来拍摄,我在5.11日拍摄时就遇到十多个从无锡专程来拍摄椋鸟的。</p><p>椋鸟间的争斗有时像舞者在翩翩起舞,有时像武士在决斗。争斗时你拍我一巴掌,我踹你一脚;你抓我的脸,我拉你的脚;你吹胡子我瞪眼很是热闹。</p> <p>丝光椋鸟间的争斗</p> <p>像舞者在跳双人舞</p> <p>像武士在战斗</p> <p>灰椋鸟间的争斗</p><p>像舞者在跳舞</p> <p>像武士</p> <p>相互间的争斗</p> <p>一巴掌打在脸上</p> <p>踹你一脚</p> <p>互相踢一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