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追寻

静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常在小区幼儿园门前路过,常看到正楼墙上规范醒目的两行字:追寻内心精致的秩序,唯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次路过,都特意的看看;每次看看,都要静下来思考;每次思考,都若有所悟。其中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是教育人,更是其中的道理。 追寻内心精致的秩序唯教育,所揭示出的是教育的重要功能。换句话,教育可以让人内心变得精致和秩序。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信息,至少是四个要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是追寻。追寻,追求与寻找,道出了教育的主动性与探索性。教育不可以灌输,不是现成品的拿来主义。受教育的过程,是主动追随与寻求的过程。被动的接受不是教育,杂乱无章的知识装在脑子里,或者说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和教育的工具同样不是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是心灵上的事,是内心的变化与成长。所以,教育一定要走心;没有心灵上的交感与相通,就不会有心灵上的成长。此谓《易经》中所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没有心灵的交通,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之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让人内心变得精巧细致,或者是精细而雅致。一个人的思维和精神世界中的其它,由粗糙变得精细与雅致,就得经过教育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和认识世界,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的不断精致化的过程。教育就是让内心精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让心灵秩序。教育不是把那些精致的知识与文化杂乱无章的塞给学生,教育应该是把心中精致的东西有序排列与组合,并且把知识结构化,相互之间形成必要联系;就是要有良好的知识生成与建构,让人格品质或者知识形成良好的融通与互动,建设良好的知识体系与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之,对于教育的回答应该是,教育是主动性与探索性的内在心灵上的精致与秩序。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