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遇到,让二三岁的孩子挨个叫叔叔阿姨,孩子害羞,不肯叫,家长就开始数落孩子,没礼貌……</p><p>有的大人还说:“这孩子认生,总这样。”</p><p><br></p><p><u>不好意思,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更需要“被教育”的,应该反倒是家长啊!</u>曾经的“噩梦”,这么快就忘了吗?这么着急“己所不欲,施于人”吗?</p><p><br></p><p>逼孩子叫人,往往既尴尬了父母,又委屈了孩子,之前微博上有张特别火的一张图,无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小时候“当你妈让你叫人时”的恐惧感:</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p><p>今天就再带大家一起重温下年少的“噩梦”——你不是孤单一个人!</p><p><br></p><p>⭐️打招呼迷惑行为大赏之——谁都抱过我</p><p><br></p><p>不熟的亲戚或者朋友,遇到你和你妈的必用寒暄语录:</p><p>“阿姨小时候还抱过你呢。”</p><p>“都长这么大/高了?!”</p><p><br></p><p>当然,说两句寒暄的话也就算了,更要命的是你妈还会继续拿把枪顶在你后腰,问:“还记不记得?”</p><p><br></p><p>于是你只好绞尽脑汁地回忆啊,我刚出生时想的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到哪儿来着?</p><p><br></p><p>虽说这可能是社交场景里,纯属一句没话找话说的场面话,但是有些妈热衷于“坑娃”,遇见人就让你叫,也不告诉你是谁,眼里满含期许,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催:</p><p><br></p><p>叫人啊,他你都不认识啦?他抱过你不记得啦?”</p><p><br></p><p><u>用用常识就知道,一两岁被抱过的事儿要是能记得,那不成神童了?</u></p><p><br></p><p>抱过就抱过吧,叫人就叫人吧,只是更尴尬的是,当那些亲戚朋友饶有兴致地聊起你穿开裆裤时候的糗事,这感觉,真想当场去世。</p><p><br></p><p>比如她兴致勃勃地大声说道:“哈哈哈哈,你小时候还尿在我身上了呢!”</p><p><br></p><p><u>或者妈妈特别激动地说:“你小时候还吃过阿姨的奶呢!” 这天简直聊不下去!</u></p><p><br></p><p>有一年过年走亲戚,同事的大姑对同事说:“哎呀你孩子都长这么大啦,我还记得你生完没多久我去看你,当时孩子趴着,你给她拍痱子粉,结果这丫头“噗”地一下放了个屁,把屁屁上的粉都溅起来了,哈哈哈哈哈,你说这时间快不快,都上小学了,咱们都老咯!”</p><p>在场的10多位亲戚,齐声哄堂大笑。</p><p><br></p><p><br></p><p><u>孩子虽小,但自尊心也挺强,同事女儿当时就生气了,脸憋得通红:“我不喜欢这样!”</u></p><p><br></p><p>同事直言,真挺羡慕自己闺女,还能有说“不”的自由和空间,这要是搁自己小时候,回去指定要挨一顿胖揍。</p><p><br></p><p>💛💛</p><p>打招呼迷惑行为大赏之</p><p>——一圈亲戚真的要挨个叫吗</p><p><br></p><p>此类迷惑行为,多见于过年时的家族聚餐,或者是家里长辈过生日时的聚会,同时,这类迷惑行为常和另一种迷惑行为——让孩子表演节目,搭配使用。</p><p><br></p><p>家里的亲戚多,小时候最怕的新年活动就是聚餐。满满当当坐了好几大桌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得在妈妈的带领下挨个儿叫,感觉自己成了一台行走的复读机:</p><p>我妈:叫大舅</p><p>我:大舅</p><p>我妈:叫二姑</p><p>我:二姑</p><p>我妈:叫三伯</p><p>我:三伯</p><p>我妈:怎么每个都要我提醒啊,这位是谁自己想,叫人</p><p>我:人😊</p><p>每次挨个儿打完招呼加绞尽脑汁拼凑记忆碎片,感觉都要花上一个世纪那么长。</p><p><br></p><p>然后就可以踏实坐下,欣赏聚餐来晚了的表弟和表妹们的精彩表演了。</p><p><br></p><p>当然,还有些时候,你明明已经和你认识的亲戚打过招呼了,但只要你妈没听见,都是白叫,必须重新来一遍才行。</p><p><br></p><p>遇上一些耳背的老人,妈妈还会在一旁拿手指头戳你:“大点声,爷爷听不见。”</p><p><br></p><p>总结一下,你妈没听见,不算叫人;对方没听见,也不能算叫人。</p><p><br></p><p>还有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尴尬,比如辈分的问题,常爸曾经叫一个比自己大至少20岁的人哥哥,也曾经被一个比自己大10岁的人叫叔叔。</p><p><br></p><p>❓❗️就不能直接用句“大家好,恭喜发财”高度概括一下自己面对满满一屋人时的礼貌和友善吗?</p><p>显然不行。</p><p><br></p><p>因为我亲自在家族聚会中试过,说完“大家好,恭喜发财”后,大家依旧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你……</p><p><br></p><p>而且这种行为,在你爸妈的眼里,也是一种鸡贼的偷懒行为,招呼得一个一个打,人得挨个儿叫,才算有礼貌。只有他们得到了所有亲戚一对一式的友善笑容之后,才能心满意足地认为:儿子这波不错,没给你爹/娘丢脸。</p><p>这种执念还常见于,明明对方在和别人聊天,你妈也要领着你冲过去打个招呼,刷一波存在感。</p><p><br></p><p>以为长大离家了,终于能摆脱叫人的魔咒了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p><p>太傻太天真!忘了吗,长多大你都是他们可爱的孩子啊!</p><p><br></p><p>和爸妈视频中途家里来人,为了彰显自家孩子有礼貌,也为了向人家表示一下亲切友好,感谢科技的发展,远程隔着屏幕叫人在我们长大后也成为了可能:</p><p><br></p><p>就算没机会把点儿卡得这么准,也依然“难逃一劫”,我们大部分人成年后总会结婚吧,你结婚去敬酒的时候。自家亲戚都认不全,更别提对方的亲戚了,这时候你的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会一起让你回到小时候,领着你挨个叫人,重温一下童年那美好的回忆。</p><p><br></p><p>💛💛</p><p>打招呼迷惑行为大赏之</p><p>——不叫人就是读书读傻了</p><p><br></p><p>如果说刚刚这些顶多还算无伤大雅,长大后还能成为我们调侃吐槽的话题谈资,那么对于很多生性内向、不喜社交的人来说,小时候的叫人经历可能真的就是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p><p><br></p><p>因为一旦把“叫人”上纲上线起来,这事儿可就大了</p><p>爸妈觉得你不叫人丢面儿,亲戚朋友觉得你不叫人没礼貌。</p><p>在爸妈眼里:又不是不会说话,你叫一下会死啊?!</p><p><br></p><p>在你眼里:</p><p>● 不是说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吗?</p><p>●他谁啊?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为什么要装作很熟的样子叫他啊?</p><p>●我挺喜欢这个阿姨的,每次见她我都会笑,在我字典里“笑”就是打招呼了,可你们为什么还说我不叫人就是没礼貌?</p><p><br></p><p>孩子不可能天生把叫人和有礼貌、有教养联系起来,孩子也不是复读机,让叫就叫,有些孩子害羞、或者处于“陌生人焦虑”时期的时候,叫人这一在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孩子那就成了“怎么都开不了口”。</p><p><br></p><p>当然,随着你慢慢长大,“不叫人“这件事的恶意,也会更大。亲戚邻里之间的常见话术:“这孩子读书读傻了”。</p><p><br></p><p>爸妈也会毫不留情进行批判,什么都能赖到“手机玩多了”:</p><p><br></p><p>视力下降=手机玩多了</p><p>学习不专心=手机玩多了</p><p>不叫人=手机玩多了</p><p>……</p><p>开口叫人,懂礼貌,是应该从小慢慢引导的,但爸妈可能忽略了,他们的方式越粗暴,孩子的抵抗情绪可能就越重。</p><p><br></p><p>⭐️⭐️</p><p>最怕的就是贴标签、上价值:</p><p><br></p><p>“连打个招呼都不会、都不肯,你以后进入社会怎么和人打交道、搞关系?”</p><p><br></p><p>有些习惯需要让孩子慢慢适应、慢慢养成,最忌讳的就是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一受挫,对打招呼这事儿,就更抵触了。</p><p><br></p><p>我们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些“叫人”的尴尬,也没必要在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再代际传递给孩子。孩子不叫人,那就别勉强,别拿“没教好孩子”的羞愧感绑架自己,也别用“你真没礼貌”的标签羞辱孩子。孩子不乐意或者害羞的时候,也要记得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帮他打个圆场。</p><p><br></p><p>打招呼、叫人确实是一种礼貌和美德,但不必上纲上线,得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让他慢慢把有礼貌和打招呼联系起来。</p><p><br></p><p>曾经同事也为孩子不叫人的事苦恼过,为什么每天在幼儿园都玩得很高兴,跟老师相处也很好,但每次早上进幼儿园,就是不说“老师好”。想跟老师咨询下怎么改改熊孩子的“毛病”,反倒轮到老师来宽慰家长:</p><p><br></p><p>“喜欢和尊重,不一定非得靠打招呼体现。每天的相处里,我能感受到孩子打心底的善意和友好,见谁都笑呵呵的,也很懂得礼让别的小朋友,还经常充当老师的小助手,这比光是嘴上说多少句漂亮话都来的真诚、有礼貌。”</p><p><br></p><p>是啊,只是嘴上一句不疼不痒的“叔叔阿姨好”就能代表一个孩子懂文明讲礼貌了吗?从小有过这样的经历的我们,长大后应该能更加感同身受,理解孩子了吧。</p><p><br></p><p><br></p><p>🔸🔸🔸🔸🔸</p><p>最后也想强调一句,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靠家庭更要靠社会。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懂事”的大人,不要再让“叫人”成为下一代的童年噩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