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瓦玉沟

幸福依然

<p>这是一个在中国地图板块上几乎都找不到的村庄,它深处大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是这里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热血儿女,这里的人团结,奋进,热情,仗义。这个村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受生活条件所迫,这里的人陆续走出大山,开始了人生之旅的新纪元。如今村里空无一人,已被政府定为搬迁村,它就是“瓦玉沟”。2020年5月15日,有幸在大安哥(出生在村里,十九岁离村)的引领下到此一游,来领略一下这个有着古老传承的并与大榆树结下不解之缘的村庄。</p> <p>天气格外赏脸,不清不阴,适宜出行,一路欢歌笑语。车行至半路,山体轻微滑坡,一些碎石挡在路间,大哥奋力搬石,有弯腰抓杠铃的气势!</p> <p>进村首入眼帘便是被村人无比敬尚的大榆树,它曾是世代的精神所在,以前的枝繁叶茂被如今的沧桑淹没,无情的岁月之刀在它身上狠狠的左刻右划!我感觉此刻的大榆树,像极了一双擎天的巨掌,似要托举起火热的太阳,又似要拥抱美好的生活。</p> <p>曾经的麻湖坑(池塘),妇女们洗衣服老爷们儿饮牲口的地方,也是夏季时淘气小小子儿们在孩子王的带领下趁着大人午睡,偷偷洗澡戏水的地方,那可是要冒着被发现了挨骂挨揍的危险。经管如此,还是乐此不疲。</p> <p>曾经全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台上生旦净末丑唱尽人生百态,演绎各种悲欢离合,台下村里人顾不得吃饭,也要拿着马扎子,草垛子,毛口袋坐在院子里细品戏中滋味。还有那在戏场里追闹累了,留着哈喇子就睡在大人怀里也不肯回家的毛头孩子。现如今除了面南背北的戏台,当年的盛世景象不复存在!</p> <p>戏台上的屏风早不知所踪,残旧的墙体,模糊的墙画,唯有出将入相俩个场门依稀可辨。</p> <p>戏台对面的正殿也是孩子们读书的教室,闭眼站在戏台边的大榆树下,努力感受当年朗朗读书声,还有老师拿着树枝做的讲棍敲着黑板大声提问孩子们1+1=?</p> <p>想当年,村里最权威的地方,村长,书记坐在扩音器前,通过大喇叭向全村人传达各项指令,分派各项任务。也是村里人解决小矛盾时的第一应急场所。</p> <p>曲径通幽石头巷,路边杂草肆意狂。幼榆东西互做怅,礼让三分又何妨?</p><p><br></p> <p>柴门紧锁久不开,一方青天落尘埃。墙塌地陷夕阳笑,欲唤春燕衔泥来。</p> <p>房前屋后丛草黄,布谷雀嘶亦凄凉。少时惜别今复在,已无声声唤儿郎。</p> <p>房屋矮小,窗棂麻纸少,喜看顶上红瓦妙。一树绿色可好?院南地面皆洞,院中缸倒草涌,院西陋室俩间,疑为牲灵窝棚。</p> <p>院子里,道路俩旁随处可见的苜蓿,它有清热利尿,通便排毒,预防贫血,止咳平喘,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以前人们只是就地取材,用来填饱肚子,现在却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凉拌,熬着吃味道俱佳!</p> <p>树屋相映,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只是缺了千呼万唤始出来。</p> <p>全村唯一的一处较有生活气息的院子,像是有最近生活过的迹象,但也只是像,不确定。</p> <p>石头砌墙篱笆桩,乌云蔽日暗神伤。不复当年旧模样,一抹红色暖心房。</p> <p>荒芜也是一种极致的美,连云都低下高昂的头与青山亲吻在一起,风声,鸟鸣声轻柔优雅的交融在一起,似乎要在山雨来临之前奏响一曲绝世之恋。</p> <p>可能不久的将来,瓦玉沟就会消失,但是它曾经顶天立地的存在过,与大榆树携手并进走过百年,几代人的热血曾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它的精神将指引着瓦玉沟人勇往直前!愿瓦玉沟人能守住心中的这方净土!</p> <p>瓦玉沟全景。</p>